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陈健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39-40,45
通过设计实验,运用问卷法和心理测试等方法,对CUBA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积极自我暗示语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论:从整体来讲,使用积极自我暗示语对改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比赛情景的认知水平是有效的,有角色重要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运用走访法、问卷法、实验法和心理测试等方法,初步构建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积极自我暗示语体系,即赛前、赛中和赛后积极自我暗示语共计25条,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从整体来讲,使用积极自我暗示语对改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比赛情景的认知水平是有效的,并且效果有性别差异,有角色重要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提高动作质量开创了利用心理因素促进技术学习的新途径。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心理训练,使身体运动与大脑思维活动有机结合,以达到强化动作要领,促进对技术的掌握之目的。通过教学实验表明,实验班篮球技术的掌握情况比对照班好。通过对两班学习篮球技术考核,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对考核成绩进行了T检验,两班考核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参加2005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运动心理学家Martens(1990)编制、祝蓓里教授修订(1994)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简称CSAI-2问卷)为测试工具。结果表明:聋入篮球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在性别、文化程度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性别与文化程度的交互作用差异也显著;在状态自信心上,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不同运动成绩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之问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运用自我效能感来提高体操教学中大学生的运动学习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实验班的体操成绩好于对照班,并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陈健 《体育科技信息》2002,22(1):15-17,33
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受到身体、技术、战术和心理等因素的共同制约,根据水桶理论我们进一步认为篮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是由上述四个因素之中最薄弱的因素决定的.查阅文献得知,由于心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研究是篮球系统研究之中最薄弱的环节。通过使用积极自我暗示语,调节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改善其认知水平的自我暗示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焦虑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60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及普通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焦虑方向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在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的强度分数上无差异;但与普通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相比,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认为这两种焦虑对其运动成绩的取得具有促进作用;两组运动员的自信心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测量、问卷调查、实验对比等研究方法,在篮球专选课教学中采用“多角色教学法”,对高职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上不存在差异;实验后,实验班的总体健康素质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优于对照班,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自练能力,提供宣泄自我、表现自我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9.
运用CSAI-2量表对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性别、运动等级、训练年限都不是赛前状态焦虑的显著性变量;2)年龄变量在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认知状态焦虑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15-20岁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21-26岁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水平。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运动动机和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梯队年限短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平均分低于年长的运动员,在状态自信心上相反;运动动机的认同调节和内投调节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在应对方式的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年龄段竞赛状态焦虑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运动动机的认同调节和内投调节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运动等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运动动机、应对方式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排球接发球教学中渗透心理训练法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数理统计法,对学生在接发球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把一套自我暗示心理训练法运用于接发球教学中,结果表明:不同的心理紧张程度对接发球的稳准性影响很大。在接发球教学中引入心理训练法,效果明显,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DEXA 技术测量体成分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XA技术测量人体成分,并对测量的瘦体重,脂肪含量与骨矿物质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全身骨矿物质含量与全身瘦体重,脂肪含量,体重均呈中度正相关关系,双臂骨矿物质含量与双臂瘦体重,脂肪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双腿骨矿物质含量与双腿瘦体重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与双腿脂肪含量呈中度相关关系,躯干骨矿物质含量与躯干瘦体重呈中度正相关关系,与躯干脂肪含量呈低度正相关关系,全身及各个部位的骨矿物质含量与相应部位的体成分的相关分析表明,用DEXA技术进行身体成分的研究是有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积极性情绪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采用文献资料法获取积极性情绪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特殊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实验法对高校跨栏训练课进行研究。经训练效果实验证明,对运动员情绪的调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跨栏训练课的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并且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照的方法来阐述运动训练中积极性情绪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和作用,为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和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主观锻炼体验与体质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积极幸福感在不同分数等级大学生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分数等级越好积极幸福感越强;心理烦恼和疲劳的大学生在不同分数等级方面存在差异;大学生的积极幸福感体验与体质健康评价结果呈正相关关系,而心理烦恼与疲劳与体质健康成绩呈负相关;大学生的积极的幸福感体验与身高体重、柔韧力量、肺活量、耐力、速度灵巧都存在正相关,心理烦恼和疲劳与身高体重、柔韧力量、肺活量、耐力、速度灵巧方面均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温州大学体育非师范专业1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当前的体育非师范生面临压力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2)男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女生;(3)来自城市的体育非师范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体育非师范生;(4)经常运动的体育非师范生在耘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不经常运动的体育非师范生;(5)独生子女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6)不同年级段在采取应对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后奥运时期村落农民对北京奥运会认知与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不同地区村落农民对北京奥运会的认知情况进行地域上的横向对比分析.并就部分人口学变量下的村落农民对北京奥运会的态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村落农民对北京奥运会的认知程度尚处于较低水平;从村落农民对北京奥运会的态度来看,男性较女性更积极,在年龄结构上,青少年态度最积极,老年次之,中年最消极,在文化程度与家庭人均年收入上,文化程度越高态度越积极,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态度也越积极.  相似文献   

17.
把握激励运动员的最佳时机,就是指充分利用运动员所处的那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或利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促使运动员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使其转化为行为,去实现预定的目标。研究激励的时机,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激励理论,对于广大体育工作者,尤其是教练员敏锐地觉察,巧妙地运用时机,取得理想的激励效果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瑜伽的内涵,高校和谐校园内涵及瑜伽与和谐校园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瑜伽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瑜伽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旨在为瑜伽在高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阐述了体育新闻的传播对辽宁省编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影响,旨在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运动员竞技状态,它的着眼点是使运动员在全年、多年、多个奥运周期乃至整个运动生涯中都能多次冲击最好成绩;"板块理论"则是针对已经具备创造优异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赛间采用量小而强度大的专门化设计,在短期内通过集中负荷效应发展运动员的薄弱素质,增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可调节性,是实现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前提与基础。科学掌控运动训练方向,突出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以及合理运用"分期"与"板块"训练理论,是实现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