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开发与实施体育校本课程是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课题研究着重在分析体育校本课程的“应然”价值基础上,提出体育校本课程可选择的内容体系以及实施校本体育课程的“必然”路径。旨在理清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的基本思路、明确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从符合实际条件的视野,构建适应大学生需要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体育校本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2.
孙海云 《体育世界》2013,(6):100-101
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实施以来,校本课程成为了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和关注。但笔者在我校体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实际教学工作及与兄弟学校间学习交流过程中,也发现当下体育校本课程存在了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模式的两极化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国家集权制课程管理体制,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至此,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也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笔者在对校本课程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表明,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我国中小学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既必要又可行。  相似文献   

4.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与各个学校多样性和学生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阐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实践模式”、“过程模式”与“环境模式”。分析三种模式的主体思想及其对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借鉴意义。认为:应根据文化背景,合理借鉴此三种课程开发模式的积极思想,开发各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路径进行思考。新课标为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了支撑;“双减”政策为体育校本课程注入了动力;新兴体育运动为体育校本课程带来了方向。同时,学校体育制度问题阻碍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学校体育资源问题制约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课程结构内容问题限制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由此提出完善学校体育制度,加强校本课程监管;优化学校体育资源,提升校本课程质量;抓住课程核心素养,注重内容整体设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及分析法,对“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相关概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目的在于统一认识,为进一步研究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为各个学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学校课程改革的背景,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及分析法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分析,旨为学校体育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论视角将课程开发看作整体组织,以此探究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结构范式。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开发主体的整体统一,强化开发目的,厘清主体层级,维持主体内部相关部分的协调配合,保持对外部相关组织、个体的信息交互与资源争取;开发主体的构成要素应包含行政管理、课程实践现状分析、课程研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外部资源等六大要素;开发主体的结构可以定为1个一级子系统、3个二级子系统,在探究其运行逻辑基础上构建了主体结构范式。建议:各学校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应注重组织构架研究,将工作视角从实践与操作层面回归到体系建构层面,从系统科学角度研究、搭建课程开发的相关主体,以保障开发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本文旨在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在组织原则、组成内容及运行路径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体育发展,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有68%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一定的理解,92%的体育教师认同"体育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设计和建设者";仅有32%的学校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明显低于其他学科开发率;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校领导和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校本课程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内涵进行研究。由于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缺乏认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改革实践。对此,文章在分析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界定,旨在指导体育教师做好课程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思考,并初步形成了这一理念支配下的多种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分析,揭示当前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实施建议,旨在为丰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推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东明 《体育师友》2009,32(3):44-45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校本课程已在基层学校得到重视,并已进行实践,也取得了成效。不少学校以体育为依靠开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此举激发了青少年的运动兴趣,有力地促进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但是,由于是首次接触,存在对政策理解不够透彻、执行不力以及教师能力不足等原因,许多学校在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常常凭经验、按感觉办事,以至于出现了一些误区。本人通过观察与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常见的误区,现作辨析,为基层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甘亦农 《体育教学》2008,(12):41-42
随着校本课程建设兴起和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体育教学大纲一统天下的做法,赋予广大体育教师课程开发或教学内容选择的权利,使得学校体育新课程在实施时必须进行校本化开发。一些同志面对实施学校体育新课程需要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以为学校体育新课程所进行的这项校本化建设就是体育校本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宏斌 《体育科技》2014,(1):119-120,126
培养实用性的技术人才是高职学校教育的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方向。对高职教育校本教程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了高职体育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导向与实践主义的构建,针对实践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为基层的体育工作者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5.
谢艳 《体育世界》2007,(10):23-24
从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中的缺失;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所赋予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既是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资源,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又将对振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讨论了发展适合本土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校本课程的人本意识和教学效益质量等问题。体育校本课程的本土化,目的在于发展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且充分发挥其效能,并为进一步研究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之一.校本教材的开发,对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广东省部分学校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凸显了学校特色,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校本教材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理念,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校本课程属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初中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简单分析初中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价值,深入探讨相关的开发研究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小军 《体育学刊》2008,15(6):63-65
"基于学校"为本质特征的体育校本课程,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它与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相辅相成.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体育教师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应强化课程意识,不断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切实可行地制定课程目标,合理地选用课程内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设计-实践-总结-提高"的循环式开发模式,讲究实用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开展体育校本课程研究,其动因来自于调动学校和体育教师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和重塑体育教学研究的机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学校是课程研究的基地,体育教师是课程研究的主体。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课程研究的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