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时期地方体育高等院校办学理念与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大学理念与办学目标定位事关高等学校的发展方向,地方体育院校应树立为地方体育事业发展服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新理念,以行业性、教学研究型和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实行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制度,以应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并就地方体育院校办学理念的沿革和现存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体育院校重构现代大学理念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大众化阶段高等体育院校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等体育院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需要妥善处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办学特色与专业建设、学校定位与统一政策间的关系,要积极转变"四员"人才观,推进开放办学;要坚持为体育事业服务,增强专业特色,要规避同质化发展方式,维护高等体育教育系统整体生态。  相似文献   

3.
从专业培养模式、办学定位和专业体系、支撑办学的体育理论基础和体育科研体系、教师学术群体等诸多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际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经验探讨了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竞技训练、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发展趋势,以求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省属体育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省属体育院校成为我国体育院校管理体制的一种主流模式。针对当前省属体育院校在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和资源配置、办学空间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必须遵循找准位置、突出重点、办出特色、理顺体制的改革原则,坚持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的办学方向,加强地方体育资源的系统整合,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基础,将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与其他各类体育人才结合起来,并实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配套改革,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在发展中求生存,不断办大、办好,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中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5.
1.高等体育院校新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1)专业目标需要调整并准确定位:随着高等体育院校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进行准确定位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高等体育院校开办新专业,虽然各校办学基础和条件不同,但鉴于过去都是以体育类专业为主体的专科型院校,因此学科辐射面比较窄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从总量上来看,高层次、高水平的新专业人才缺乏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这是制约体育院校新专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3)课程设置特色不明显: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张臣  李月  刘聪  扬帆  刘阳 《冰雪运动》2015,(6):38-41
为解决社会对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探索出的“冰陆结合、体艺融合”的办学模式进行梳理总结,总结出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结构更为合理,博采体艺融合之长,彰显冰陆结合特色,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品牌等应注意的问题,为我国北方地区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竞技训练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的必然趋势,认为竞技训练向学校化过渡,实现体育教育体系与体育竞技体系结合的改革思路,必将给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带来新的契机。论述了高等体育院校适时主动调整办学目标,以寻求新的生存与发展点的战略意义,并围绕办学目标调整提出了高等体育院校内部改革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采用调查法分析社会对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以天津体育学院设置体育艺术教育专业的案例为切入点,探索中国体育艺术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体育艺术复合人才既是当下社会迫切需求,也是体育院校开设艺术专业的特色所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艺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清晰,方案设置合理,注重社会实践,为同行业的定位与发展提供良好借鉴.建议在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办学方针、注重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服务社会的清晰定位.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发展方向及办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类表演专业是近几年我国体育院校根据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2001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有关精神与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为建设多学科、多门类、高层次的体育大学而增设的一门新专业。为此,构建怎样的办学模式,促进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健康发展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目前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7所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认为:在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强化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创新是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拓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体育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应地拓展自身的能力,包括课程决策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钱杰  姜同仁 《四川体育科学》2005,(2):100-102,106
本文以研究21世纪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为目的。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定位,系统地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个性、激发大学生潜在创造力的闪光点等进行了理论性研讨。并围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一课程总目标,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势在必行,体育文化教育应注意实效,心理教育应贯穿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21世纪初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要树立现代健康观念,并针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5条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浅谈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慧贤 《体育科技》2003,24(1):90-92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一支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是发展学校体育的关键 ,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适应 2 1世纪社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通过探讨如何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必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机遇、挑战与难题并存的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学校教育、体育的突飞猛进,改革体育课程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建设“四化”人才的需要。把体育课程作为体育改革的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为未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体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扩招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布局、布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体育本科专业建设中,办学条件缺乏,难以保证培养质量;课程设置雷同,专业界限模糊;毕业生供求失衡,就业压力逐年加大.未来,应调整体育本科专业结构,合理布局,准确定位,拓展办学思路,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以促进我国高等体育本科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梁斌  刘英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2):101-102
新世纪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要贯彻一个中心的指导思想;体现两个转变的教育观念;均衡竞技体育课程、传统体育课程、时尚体育课程三大种类的教学内容;突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智能、规范操行、成功体验四大功能的作用,实现新世纪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体育发展趋势与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人类高科技术飞速的发展和 2 1世纪对复合性素质人才的需要 ,高校体育教育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树立终身体育观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重心转移 ,将体育教育纳入全民健身的轨道 ,改革旧的体育教育体系模式 ,构造 2 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框架 ,才能使高校体育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高校体育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文立足于“健康第一”的观点 ,从高校健康体育的提出、目标、原则、作用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初步分析 ,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以及逻辑推理法,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通过近年来体育改革的实践,结合国内外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并以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宏观政策与教育思想为依据,提出21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