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电影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时代特征明显、竞技体育题材偏重、故事情节程序化和体育电影人才匮乏是我国当前体育电影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特征,基于此,文章对于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拓展体育电影精神内涵、发掘体育电影创作素材和培养体育电影相关人才的对策措施。同时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体育电影的成功之处,加强影片的人性表达与体育精神的弘扬,全面提升影片质量,推动我国体育电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电影对竞技体育进行了丰富的演绎,展现出了体育精神的无穷魅力。对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制约当代体育电影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的相关建议:对中国体育电影进行全面改革;合理借鉴国际优秀影片的成功经验;注重体育电影的思想性与娱乐性等。  相似文献   

3.
体育电影主要以体育人物或体育事件穿起叙事线索,表现社会生活现实并表达一定的思想倾向,是体育媒体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西方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文章针对我国目前的体育电影现状就跨文化传播角度进行分析与反思,借以为我国体育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电影进行研究。认为体育电影分为传记式体育电影、虚拟情节体育电影及动漫体育电影三类。体育电影中所传播的体育精神主要有:以祖国为荣,以民族为尊;坚定信仰,奋勇拼搏;互助友爱的团队精神以及放松身心的娱乐本质等,并对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体育电影是展示体育文化、体育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重要平台,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中美体育电影的主题叙事进行比较,认为:我国的体育电影与美国相比无论是在发展的历史、拍摄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明显差距;我国的体育电影的叙事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在主题叙事上倾向于国家和集体主义层面的励志教育,故事情节呈现程序化特征;以竞技题材为主并逐步走向商业化。美国体育电影的主题叙事构建了国家、种族融合与胜利主义相结合的叙事途径;崇尚肌肉文化和个人英雄主义;重视对文化资本的挖掘、宣传和表达。中美体育电影的主题叙事存在着国家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主题叙事的理解程度、文化资本的运用与宣传意识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内体育电影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育电影是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由此,利用citespaceⅢ和CNKI的引文分析功能,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电影研究进行计量学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体育电影研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达到顶峰,其后呈逐渐下滑趋势.国内研究力量不足,缺乏领军学者和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体育电影蕴含的体育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和生命叙事的探讨,而对于体育电影的制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比分析中美体育电影的差异.主要结论:美国体育电影数量远多于中国体育电影;中国体育电影的文化内涵着力于突出时代背景和国家振兴等,而美国体育电影的文化内涵则更多关注国家民族主义和胜利主义等;在题材选择上,我国体育电影对本国优势项目宣传不足,而美国则十分关注自身传统项目;美国体育电影突显体育的崇高精神,而我国体育电影对体育精神的阐述不够.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动漫电影与体育的关系以及我国动漫体育电影的发展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体育与动漫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动漫体育作品能极好的阐释体育精神的实质;动漫体育电影可以从体育的角度丰富动漫电影的内容,从动漫电影的角度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建议:政府要重视并积极扶持动漫产业,企业则加强体育素材动漫的开发;不能忽略了动漫体育电影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动漫文化受众对象应侧重于青少年;加大动漫体育电影周边产品的创新开发和推广,借鉴国外动漫产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从体育电影如何更好地配合高校体育教学这一观点出发,研究分析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与高校体育影视教学之间的联系,为中国体育电影未来更好地发展提供建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电影诞生以来,体育一直是其关注的题材。体育电影不仅是观赏性极强的影视作品,更是宣传体育、提高体育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载体。体育电影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它随着体育的发展在不断的充实与完善,并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西体育电影发展现状进行对比与分析,指出中西体育电影的差异所在,并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风行的意识形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体育电影意识形态研究的意义,梳理80年代以来美国体育电影发展脉络,分析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风行原因及价值取向在于"励志、喜剧、生活"模式,结合实例探讨美国体育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认为美国励志体育电影的风行表征出文化意识形态弱化的发展趋势和复归纯粹艺术的社会冲动,二者互补带来资本政体意识形态对外扩张新变化。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中国体育电影意识形态的防御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对新中国成立之前体育科教电影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说明,介绍了中国第一部体育科教电影的产生和新中国成立之前体育科教电影的初步发展.对新中国体育科教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剖析,将其分为诞生、曲折发展时期(1949-1966年)、相对停滞时期(1966-1976年)、恢复、繁荣时期(1976-1993年)和市场化时期(1993-1995年)4个时期,探寻了每一个发展时期的时代背景、发展特点.重点研究了新中国体育科教电影的诞生、曲折发展和恢复、繁荣两个时期,分别从题材内容、摄影和录音技术的发展、获奖情况、体育科教电影对体育发展的影响4个角度剖析了两个时期的发展概况.通过研究认为,从1956-1966年和1980-1990年的两段时期是新中国体育科教电影的两个发展高潮.介绍了体育科教电视,体育VCD、DVD,体育科教视频等新型体育科教片的发展情况,介绍了为北京奥运会拍摄的两部体育科教电视片.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电影与体育和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滞后,存在着主题的把握局限于竞赛、商业化倾向、对体育电影价值功能理解不全面等主要问题。建议挖掘体育电影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体育电影的文化传播功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一致、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20世纪中国体育电影文化的发展和影响进行历史性的回顾,分析探讨中国体育电影在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与文化价值的转变,同时针对新世纪的社会发展环境,找出目前制约中国体育电影文化发展的问题及因素,并为中国体育电影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题材电影开山之作《体育皇后》以短跑项目为主进行描绘,起到传播我国体育精神、振奋人心的积极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按照我国体育类项目电影题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我国短跑类题材少之甚少。但实际上,短跑类题材对宣传我国中华体育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短跑类题材电影《超越》为研究对象,该影片根据真实人物故事改编,传播了体育文化和体育知识,也讲述了我国短跑运动员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6.
篮球电影不仅充实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逐渐成为以励志作用为主的体育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成为其最热门的题材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美50余部篮球电影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在比较中寻找中美篮球电影发展的规律、共同契合点以及在内容、形式、情节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分析中美所代表的东、西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为我国篮球运动的推广以及电影产业、体育产业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也为体育励志精神的传播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体育电影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体育电影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美国体育电影所呈现的体育世界和美国体育电影蕴涵的美国文化.美国电影中呈现的体育世界,大多反映运动员在逆境中求胜的过程,美国电影中所反映的文化是国家的民族主义和胜利主义.  相似文献   

18.
王妍 《体育文化导刊》2012,(12):146-148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中国电影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体育传播的影响。主要结论:中国电影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真实再现",即追求现实世界的真实还原;二是"技术再现",即运用物理、机械原理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特殊画面;三是"数字虚拟",即对未来或未知世界的影像虚构。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富有视觉表现力的体育电影越来越为人们所了解,并逐渐改变着国人对体育的认知和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电影的结合既丰富了电影文化又传播和普及了体育知识,这样人们在余暇时间即看到了电影又接受了体育电影给人的教育和启示,从而潜移默化的爱上了体育运动,使体育进入了自己的生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电影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体育电影与社会体育的关系,体育电影对社会体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体育精神的角度对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体育电影存在体育精神表达单一,挖掘的深度不够,时代性不强的问题,应深入、多元、创新的弘扬体育精神,推动中国体育电影事业的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