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作节奏与意境的演练是优秀武术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在演练技能和技术水平上的本质区别,而动作节奏与意境演练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坚持不断的进行专项技术练习和理论知识的指导。文章通过对节奏与意境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贡献:对节奏的哲学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节奏的定义已经从抽象层次到达理论层次;对节奏与其他演练因素如,速度、劲力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论述;开始注重对武术心理的作用进行的研究;对武术美学对节奏表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已有研究对陈式太极拳动作节奏的演练进行论述。(2)不足之处:除了武术高水平运动员外的一般水平武术运动员偏重于研究武术理论方面并且大多数理论成果只是游走在武术的浅表部分;对具体的武术动作演练缺乏有效的、具体的指导性;缺乏对专项技术、动作节奏、审美与心理作用间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艺术学、哲学、美学等为理论参考,对中国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动作要突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同时,依据武术套路演练中动静节奏的上述审美特征,指出了动静节奏的艺蕴内涵应凸现出动迅静定,动韵静势,顿合规律等具体要求,进而推断出要从动态性、延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去把握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变化,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武术套路演练的技巧以及其他从事武术科研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艺术学(音乐、戏剧、雕塑、绘画等)、哲学、美学等为理论参考,对中国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动要突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同时,依据武术套路演练中动静节奏的上述审美特征,指出了动静节奏的艺蕴内涵应凸现出动迅静定、动韵静势、顿合规律等具体要求,进而推断出要从动态性、延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去把握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变化,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武术套路演练的技巧以及其他从事武术科研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得失分因素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巷调查、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的得失分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新规则“杠杆”作用明显,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时流畅性有大幅度提高,观赏性大大增强;高水平套路运动员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竞争上;加强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基本功、基本技术”,提高单式动作的动作质量,加强动作规格,是优秀运动员最终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新规则下中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赛事观察、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确定2006-2009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2009年为十一运会武术套路决赛)参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自选拳术类长拳、太极拳、南拳项目的男女前16名,共377名运动员的成绩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修改对武术套路技术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男女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分、演练水平分、动作难度分与最后得分都紧密相关,但紧密程度有差异性.当动作质量分、动作难度分趋向满分时,演练水平分将起到决定性作用.针对优秀套路运动员技术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术专项力量训练引入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三峡大学高水平武术运动员6名男生为实验研究对象,以专项力量训练理论和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武术专项力量训练的特点及多年从事武术专业教学与训练的实际,首次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理论引入到武术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之中,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的核心稳定力量水平,提高其核心区域相关肌群协同做功的能力及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完成高难度动作的稳定性.经过历时16周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着运动员核心区域核心稳定力量水平的提高,其武术专项力量、专项基本功、完成高难跳跃动作的落地稳定性乃至武术套路技术水平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的快速发展,运动员在赛场上竞争的焦点,逐步由动作难度的竞争过渡到演练水平的竞争。演练水平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比赛的胜负。演练水平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质量、套路编排、服装、音乐、演练技巧、文化艺术修养与形体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参阅了大量文献,结合训练实践,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演练水平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能在训练实践中指导运动员的演练水平训练。  相似文献   

8.
音乐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运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表现力,增强武术表演的艺术欣赏性,提高武术套路整体审美观,提高演练者与观赏者的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力。在武术套路编排中运用音乐时应注意根据拳种类型的特点选用音乐,根据武术运动员的技术风格特点选用音乐,音乐的节奏要与动作的节奏一致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浅析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唯物辩证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艺术学(音乐、戏剧、雕塑、绘画等)、哲学、美学等为理论参考,对中国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进行研究,认为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动要突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同时,依据武术套路演练中动静节奏的审美特征,指出了动静节奏的艺蕴内涵应凸现出动迅静定、动韵静势、顿合规律等具体要求,进而推断出要从动态性、延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去把握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南拳评分结构与难度动作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竞赛新规则下通过对南拳评分结构和难度动作技术的分析,探索南拳竞赛项目制胜规律,为广大运动队提供操作性的借鉴依据。主要运用录像分析法对我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男子南拳项目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男子武术运动员完成南拳难度动作和动作质量的能力较强,新规则难度动作已为多数男子南拳运动员所适应。研究认为:新规则应用中动作质量与演练水平的评判内容、演练水平级间分差等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难度动作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仍然很大,但大部分运动员都趋于适用。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掌握动作的熟练性、节奏感、力点的准确性等方面,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动作美感的培养。对于动作的优美性,提高动作的表现力,却常常停留在"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概念上。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武术动作美感的基本动作姿态进行初步的探讨,打破对动作形式认识上的误区,增强武术动作的优美性及表现力,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菏泽民间习武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菏泽民间武术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传承危机。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本质是一种搏杀术的传统武术已没有实践舞台;二是造成传统武术某些重要特征的封闭社会基础正被摧毁;三是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运用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语言讲述在武术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语言的声调、速度、节奏、重复、表情、姿势和精讲等语言艺术、技巧在武术课教学中的运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竞技武术套路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和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认为:竞技武术套路正由目前追求难度的竞争性走向追求演练技巧的高难技艺的竞艺性,在追求整体艺术观的前提下,竞技武术套路整体意义上的审美特征为和谐、气韵和意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要以比赛竞技的方式出现在各种赛场上,竞技武术就必须充分发展。自选长拳套路是竞技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竞技武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选长拳套路的创编体现着竞技武术的发展水平。文章主要从竞技武术长拳自选套路创编时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自选长拳套路创编时必须注意套路整体的结构和布局,整个套路中演练节奏的变化,根据运动员特点进行不同难度设定,动作必须具有创新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的研究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对武术散打运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内涵,并把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要素归纳为:武术散打的崇高美、悬念美、意志美、节奏美。  相似文献   

17.
试论武术套路表演的艺术构成及其欣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优美的形态、鲜明的节奏、谐极的神韵及形式与技艺美四方面来论述套路运动的艺术美;同时,通过动作、意境、灯光、服饰、音乐等艺术成分对套路表演的艺术构成进行阐述;并探讨了如何培养观赏者欣赏套路的能力及提高欣赏水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节奏是武术表演与音乐内在联系的纽带,音乐的节奏严格控制着动作的节奏,也是增强武术表演艺术感染力的主要手段。动作与节奏是武术表演中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文章从理论上对武术表演中节奏的含义、形态与意义以及围绕动静节奏在武术表演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使武术表演者更好地感悟其深刻内涵,带给观众更美妙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在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解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问卷方法,对山西省15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力求全面了解和把握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武术的运动感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是防守自卫和锻炼身体;学生学习武术兴趣度不高主要因为授课环境和对武术内容不感兴趣;对武术的认知基本是通过影视武侠剧和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