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吴志泉 《武当》2008,(6):4-5
传统武术即中国武术,要国际化推广,必须能让世界接受,能进入奥运。中国武术为什么不能成为2008北京奥运正式比赛项目?有关官员说:“各国的武术比赛规则不符合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这说明作为武术运动领头羊的中国,没有尽到责任,拿出世界统一且欢迎认同的武术比赛规则,没有找到武术比赛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中国武坛,说起晋军山西队,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的。不用说培养出了被誉为“武术王子”的原文庆,也不用细数王冬莲、栗小平、张玲妹、袁新东等一大批武术名将,仅仅粗略地盘点一下历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的金奖,你就会对山西队刮目相看。从1965年第三届全运会获得第一块金牌,山西队开始崛起,到1979年的第四届全运会山西队全面开花,获得6块金牌;之后,拳风刚劲、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借鉴有关武术竞赛、高校武术运动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高校武术比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通过湖北省高校武术比赛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湖北省高校武术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武术运动在湖北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可操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武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损伤的发生率也是较高的。但过去我国对武术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为此,我们对参加第三届全运会武术比赛的运动员作了一次损伤调查,希望能从中找出武术运动的常见损伤及其预防办法,为今后进一步更好地开展武术运动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的调查方法是: 1.由教练员提供在武术训练中(从开始训练武术起到现在止)受过伤的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 2.向运动员了解病史(注重了解损伤原因及引起受伤的动作),并进行伤情检查。 3.有选择地与部分教练员、队员座谈。调查结果参加这届全运会武术比赛的运动员共317人,其中男运动员160人,女运动员157人。在训练中受过伤且被我们调查的运动员共176人,占总人数的55.5%;所调查的运动员中,男运动员共86人,占与会男运动员的53.7%;女运动员共90人,占  相似文献   

5.
张安君 《体育科技》2001,22(4):21-24
根据多年的训练实践经验,结合现代训练理论,把武术套路变成逻辑序列,设计出"逆向、交叉双向训练模式",以提高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通过对我校武术运动员的训练实验,训练效果明显提高,在全国高校武术比赛及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基础训练是运动员通往摘取桂冠的必经之路,也关系到运动寿命的长短。当前不少武术运动员在少年初期就开始崭露头角,如垄断中国武坛四年之久的男子全能冠军李连杰,十四岁就夺得第三届全运会武术比赛的冠军。这种出成绩年龄提前的现象,对武术的基础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从耐力、力量和心理三方面谈谈如何依据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和武术运动的规律进行基础训练。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高校武术比赛设项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武术比赛必须要走一条融技击性、观赏性和可比性于一体的发展道路。高校武术比赛往往要根据情况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作为比赛具体内容。这些比赛项目既要有其独立特点,又要有可比性,以便于进行裁判工作,如此才能更好地通过项目的设置来推动技术的发展。我们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时对项目的设置进行调整,武术比赛设项对高校武术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所以,高校武术比赛设项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民国时期的武术比赛进行分析,主要结论:竞技化是民国时期武术转型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个时期的武术比赛主要有三类:全国运动会中的武术比赛、中央国术馆国考和国术擂台赛.全国运动会中的武术比赛除第5届全国运动会外都属于武术表演赛,中央国术馆国考与国术擂台赛都属于实战比赛.这三类比赛性质不同,各形成了不同的裁判规则.第二次国考后,实战的国考与国术擂台赛都销声匿迹,只剩下全国运动会中的武术表演赛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文化学、历史学、标准化等学科相关知识及理论,以竞技武术比赛器械为研究对象,从"标准化"的视角对竞技武术比赛器械展开理论探索。揭示了当前竞技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武术标准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提出竞技武术比赛器械发展的停滞不前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武术演练水平日益提高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观点。同时进一步总结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武术国际化传播的视角,研究竞技武术比赛器械标准化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重要性,提出相应对策,为武术器械的标准化提供切实可靠、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的依据与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武术比赛是以武术套路演练为基础,武术竞赛规则是武术比赛裁判评分的依据,它遵循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武术竞赛规则即规定的动作内容、数量、规格要求,是与武术运动员的技能和运动形式具有一定的内在因果联系。是反映武术运动在当前所能达到的运动技术水平,同时也引导武术运动的技术向更高层次的规范化方向发展。2003年武术竞赛新规则的推出,从竞技武术的发展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了武术运动竞赛的国际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武术比赛的竞技性、可比性。武术竞赛规则的实施对武术套路的创编以及套路的演练水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武术新规则内容和武术套路的创编质量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武术在奥运之路的进程中面临了“保持传统”与“继续西化”的两难境地,在选择“文化之路”还是“体育之路”中,中国武术依然选择了“全盘西化”的“奥林匹克”之路。但武术是一个体系庞大的文化体系,在力争进入奥林匹克之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尊严,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渐进而行。鉴于武术的多元性,武术的发展也需要多条道路,既要重视“体育之路”,更要重视“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在很长的发展时间里,一直将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自己的参照物,"奥运战略"发展模式在很长时间里影响着中国武术的发展。研究表明:"奥运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中国武术的发展平台,促使中国武术走向国际,但同时应注意,在"奥运战略"的影响下,中国武术逐渐形成了对西方体育的模仿,自身文化个性遭到削弱,同时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各行业、各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将为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文章的研究目的旨在"与时俱进"地分析出时代对武术的要求,以及分析武术与时代的脱节之处,为传统武术更好发展开拓思路。文章以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加强传统武术自身项目挖掘,突出"技击"的根本特性,增强文化教育和传播,扩宽交流渠道和层面,在国家管理部门指导下走拳种独立自主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传统武术的商业化开发,有效实施继承与发展战略,明确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与国内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融才能使传统武术在我国制度建设进程中更加枝繁叶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对于武术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将有助于它在学校体育课中普及发展。沈阳市2006年在普通高中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文章综合分析普通高中武术教学的现状,结果表明:武术教育工作者应加大力度积极推广武术运动,在政策上加大引进专业师资人才和提供师资共享,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打破以往旧有的模式,发挥武术优势,完善学校武术教学,尽快使武术这一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中普及。  相似文献   

15.
“武”与“艺”同根同源,都源于生活,中国武术发轫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同野兽的搏斗,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武术的艺术意蕴也不断丰富。同时,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武术在发展技术性的同时,其艺术性也不断发展,并且在当今时代已经登入了艺术殿堂,成为一门真正的集健身、文化、表演、观赏、励志为一体的艺术。武术艺术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我们要搭建平台,大力开展武术艺术活动;发掘传统,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合力推动,大力开展武术艺术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武术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实现。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身体锻炼""、体质健康的增强"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目的、任务;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历史任务的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应逐渐摆脱西方体育教育的牵引和主宰,在学校体育甚至学校教育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提升中国武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武魂》于1984年创刊,先后经季刊、双月刊发展成月刊,其始终本着以推动武术遗产的挖掘、继承发展,开展对武术的宣传和学术交流,促进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的办刊宗旨。文章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综述法对《武魂》自1988年至2009年刊载拳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1988年至2009年期间,《武魂》刊载拳种数量平稳增长趋势;(2)内家拳刊载数量远远高于其他拳种;(3)内家拳中太极拳刊载数量高于八卦类与形意类数量;(4)技术解析与习拳心得成为拳种刊载重点;(5)拳种连、续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佛山精武月刊》为例证,从多个侧面窥探精武会所提倡的民族主义与推进武术社会化发展间的联系与矛盾,试理清精武会在应对西方体育入侵与保护民族固有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与影响。以史为鉴,为武术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并且立足于武术文献学之建立,作勇敢尝试,试图达到提倡与支持武术文献学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学校武术教学的实施路径作为研究对象,对学校武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武术教学的实践环节对当代学校武术发展问题的症结进行了分析与概括。研究认为:学校武术教育正面临着了一个“无奈”与“尴尬”的发展境遇,“墨守成规”的武术教学是制约学校武术发展的症结所在。研究针对学校武术教学实施新路径提出:(1)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为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建构系统的学校武术课程体系;(2)落实“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健康第一”的武术教学思想,实现学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3)提倡和推广“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武术教学新理念,令学校武术教学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要求“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文件精神,为丰富课间操,传承民族文化,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并于2010年9月1号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在开展与推广学校武术操之际,我们有必要深入、全面认识、理解武术操的有关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来深入剖析学校武术操的新认识、新使命、开展学校武术操的思想与应注意的环节等若干问题,进而增强我们开展与推广武术操的责任感,明确开展武术操的使命,开展学校操持有的理念以及应注意的事项,加深我们对武术操的认识,为学校武术操顺利的进入学校提供理论性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