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体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是完成高等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分析了体育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找出其质量下滑的原因,提出解决的现实对策,旨在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校本科生开展的创新训练项目,分析了创新训练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从学生、教师、学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期望通过改进创新训练项目开展中的问题达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对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均有重要作用。以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为目的,介绍了构建本科生科研实践平台、改变教学模式、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及完善激励政策以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时期是人生命力旺盛,生理、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但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发现,大学生因情绪烦躁、失眠、经期紊乱等非健康心理及暂时不适等原因缺课,影响学习的现象已呈上升趋势。为使大学生消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在身体和心理上健康地发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太极拳运动,运用太极拳健身理论、成效调整大学生身心状态,增进其身心健康,是大学体育教育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1.研究方法和实验对象:本文用调查法和实验法对天津理工学院95级本科生165人,97级本科生145人,99级本科生348人,共计658人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  相似文献   

5.
叶萌 《体育科技》2006,27(2):72-74
为了解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趋向,以便因材施教,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目的,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大学200名非体育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趋向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对于对抗性运动、健美操和交谊舞的参与和兴趣呈显著差异。大学生运动量偏小已成为值得密切关注的动向。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为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意识、体育锻炼的实践、生活方式等情况,我们对清华大学部分研究生588人和本科生259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一)体育意识与行为1对体育的需要认为“体育对人的一生都需要”的人所占比例,本科生为956%,研究生为98?..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进行调查。主要对不同运动锻炼的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运用锻炼干预的方法来检验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研究对象:浙江省8所普通高校2003级733名本科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420人,女生313人,年龄  相似文献   

8.
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导师的科研项目或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以满足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详细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必要性、实施途径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5所高校856名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进行研究,旨在了解高校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区别,寻找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特征,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体育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培养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体育院校加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资源的开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打造体育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的关系;与体育竞赛相结合推进体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市场推广;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创新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创新教与大学生创新学的结合。教师创新教就是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大学生创新学就是创造新的学生学习形式。本文从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力求从理论与实践,探讨如何才能实现教师创新教与大学生创新学的最佳有机结合,以期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和工作模式的分析,提出如何不断优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不断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和活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创新是国家不断前进的动力,大学生是创新的主力军,要确实发挥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浅谈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原因,以及提出几点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本科生体脂与血脂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脂与血脂是体质综合评价中不可缺少的指标。Fox和Astrand认为:“身体脂肪细胞的数量多少和脂肪细胞内容纳脂肪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对于大学年龄段的学生(本科生、研究生)来说,年龄一般在18~28岁之间,生长发育基本定型,肌肉的增长趋于稳定,而体重的波动主要是体脂含量的变化所至。由于体脂过量会引起血脂相应升高(Pell,1961;Keneelly 1982)。因此,研究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体脂与血脂、体脂与形态的关系,研究大学生与同年龄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血脂水平的对照,收集大量有效统计参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座谈访问、和数理统计多种方法对东三省的8所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课外锻炼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进一步发展,更好的培养终身体育者,推动和提高我国群众体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就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系本科生97年度全国大学生田径“十佳”优秀运动员、“新苗体育奖学金”获得者黎荣安。经过四年的科学量化训练周期,使100m运动成绩从二级提高到运动健将的全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山大学学生健康意识状况与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山大学326名本科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体现认知、情趣和意志3个方面,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仍然停留在认知层面,对健康的关注和投入与对健康的认知存在不相符合的现状;而且由于性别不同,男女学生的体育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主要有6个主因子:兴趣爱好、项目价值、参与、满足感、个体发展、体育项目认知,这6个因子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作用,决定了大学生的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48-452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变化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我校乃至高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北大学2014级本科生2014~2017年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大学生体质总体水平有所改善,但与《新标准》仍有较大差距;2)男生体质总体水平比女生低,且男生个体间差异大于女生;3)学生大一时体质差、大二时体质好、大三时体质有所下滑、大四时体质严重下降;4)大学生整体耐力水平有较大进步,而速度、力量、柔韧素质整体水平仅处于及格范围;5)部分大学生在体质测试过程中态度懈怠,参与积极性严重缺乏。结论应提出加大宣传力度;优化课程体系;延长体育课开设年限;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创新体质测试模式5条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阳光体育的研究,揭示其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的创新规律。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创新主体、创新动力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创新主体包括体育部门和体育协会等群体主体和体育教师、体育研究生和普通大学生等个体主体,其创新动力包括个人爱好、部门发展、职称要求等,其创新环境包括领导支持、体育传统等软环境和场地、器材等硬环境。结论:可以从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优化大学体育的创新环境两个方面推进大学生阳光体育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的现实状况,寻找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之间的联系并找到科学的解决方式。方法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北大学本科生600人的体育锻炼情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1)大学生总体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8.33%和42.58%,男大学生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女大学生;2)大学生做小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占74.17%、中等运动量的占16.67%、大运动量的占9.16%,其中中等运动量焦虑、抑郁的检出率最低,其次为大运量和小运动量;3)大学生焦虑、抑郁标准总分与年龄、年级呈正比,与性别、运动量呈反比。结论体育锻炼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运动量的选择对降低抑郁、焦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