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的体育课堂以教学为主,实践为辅,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缺少培养意识,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难有适宜强度的体育训练,不能满足学生的身体发展。目前,我国对学生的体育素质也十分重视,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有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意识,设计大密度、适宜强度的高效体育课,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体魄。本文从高效体育课的开展因素入手,探讨大密度、适宜强度的高效体育课的设计策略,供小学体育教师参考,提高小学体育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完成学业要求的制度在起作用,而且内在动因也在起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挖掘和利用内在动因的积极因素,对于上好体育课,使学生的身心同步得到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挖掘、利用学生的内在动因,上好体育课呢?  相似文献   

3.
魏毅 《体育师友》2005,(3):42-43
体育课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成绩考核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实施手段。而过去传统的成绩考核评价存在弊端:  相似文献   

4.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兴趣。“快乐体育”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建立参与锻炼、保持锻炼的先决心理条件,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洪晖 《体育师友》2009,32(4):26-27
前言 课程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几年学生的体质测试的调查不尽人意和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猝死现象的发生。因此,课程体育锻炼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当今大学体育课与中学体育课的差异,本文将围绕参加锻炼的大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大学体育课与中学体育课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以及新课标与现有大学生体育课设置区别小议,为后来者寻找有效推广体育锻炼的方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发展性评价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定总是以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高低来衡量,忽视了发展性评价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通过由重视甄别、选拔转向促进发展,由注重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由统一标准评价转向差异评价,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旨在找出一条适宜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当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大学体育的目标、内容、形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公共体育课是一个人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阶段,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荷球运动可以促进男女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荷球运动的锻炼价值以及荷球运动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普通高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促进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为切实实现体育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提供有益借鉴。建议: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9.
朱俊 《体育世界》2008,(10):60-61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最终跨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大学体育课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素质全面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大学体育课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体育课中影响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皓 《中华武术》2023,(5):19-21
体育课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学到运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的一门课程。开齐、上足体育课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最基本、最常见的途径。上好体育课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也为国家发现和储备体育人才打下基础。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门学科,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上所学的知识或技能也没有兴趣。在上体育课时,或者逃避运动或者敷衍了事,既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不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难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了。以上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对体育课内容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1.
张仕 《体育科技》2012,33(1):109-111,117
在我国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体育课程教育目标模糊、主体与客体迷惑、评价效果不理想和学生对体育价值认识不足。据此提出了体育课程教学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强化教师主导作用、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制度和注重体育知识普及的发展方向,以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之一。文章通过体育教学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形体上及身体素质上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却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脆弱部分,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落实,只是进行简单的说明而已。所以这就说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不仅与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联系,同教学的主导思想也有关系,是为了什么去教学生,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子,是每个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当前普通高校较为普遍的现象.体育课倦怠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由于文化课学习压力、缺乏体育课学习兴趣、抑郁或兴趣转移以及重视不够等原因,而对体育课呈现出厌倦消极懈怠的态度和行为.体育课倦怠成因主要有:陈旧教育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影响、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就业压力增大、自我控制和学习动机.应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科学的自我调节和调整学习动机等方面对体育课倦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将身体作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立论基点,从价值回归、目标整合、实践融合、过程统一四方面探讨了身体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理性回归。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经历了从"离身认知"向"具身认知"的范式转向,主要体现在身体的主体性、感知性、交互性与生成性上,并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提供了行动逻辑导向:(1)遵循身体主体性原则确立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实现学生身体价值的理性回归;(2)依据身体感知通道建构情景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身体的深度学习;(3)参照身体互动方式建立对话式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生身体的素养提升;(4)根据知识建构目标创建生成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身体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472名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由心理调控能力、运动认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和策略运用能力四个维度组成;(2)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验证了所建立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并编制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调查问卷;(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总体状况及一般特征,确定了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综合评价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和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当前我国高校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作了具体的剖析,并对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走向进行研究,提出21世纪仍是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局面。然而,由于俱乐部型教学模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调动高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将成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体育院校健美操普修课堂氛围普遍低沉,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院校健美操教学的当务之急。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山西省几所含有体育院系的师范类高校的健美操普修学生进行调查,主要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对健美操普修课堂氛围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营造良好的体育院校健美操普修课堂氛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阐明体育教学人文性内涵的的基础上,提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思路: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教学内容朝着现代化、人文化、创新化发展;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教学环境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从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将人的本质的意义定义为实践,主张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研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命观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的重大意义,时代层面上能够引领学生确立正确价值坐标,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层面上能够丰富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内涵,深化学生的理论认知;实践层面上能够抬高体育课程的教育站位,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全面发展。高校要从实践层面上推动马克思主义生命观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必须在教学理念中融入生命至上的价值导向、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推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在教学内容中深化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乐观奋斗的人生态度,从而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丰富课程思政体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健康促进"理论提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新理念。研究立足于学校体育作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这一根本,学校体育内容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要以学校体育为主导。首先,学校体育应树立生命教育,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理念;其次,学校体育教育要成为承载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途径;再次,应倡导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