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竞走是我国的潜在优势项目,近年来,随着竞走运动员训练人数的不断增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竞走运动的后备人才.同时,竞走教练员在执教和安排训练时也摸索和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经验和方法.但是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距离世界竞走强国的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通过观察我国竞走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大赛出现的成绩反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视培养年轻、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是提高训练水平的根本保障;辽宁省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目前的专项技术存在许多问题,改进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科学安排基础训练阶段的运动负荷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策略;管理部门的重视是竞走项目发展的根本保证;高度重视竞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青少年运动员将来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耐力是竞走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那么,如何提高竞走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使其具备长时间快速走的能力,是摆在教练面前的首要问题。1 少年竞走运动员的耐力训练 少年竞走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应以有氧训练为基础,随着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近年贵州高校学生运动员参与的省内外多个竞赛竞走项目的运动成绩进行分析,了解贵州高校竞走项目的竞技现状,以此分析培养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特点、高校运动员竞技能力、运动员选材方法以及制约发展因素,总结出促进贵州高校竞走运动发展的可行路径,提高贵州高校竞走项目竞技水平,为贵州高校培养竞走运动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竞走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2名女竞走运动员23项人体形态学指标进行测定与统计处理,结果表明:中国女子竞走运动员不显示出明显形态学特征。优秀女运动员踝关节活动幅度大,与运动成绩相关系数P<0.05;优秀运动员踝轴角较一般运动员大。随着竞走速度的增加,在不改变竞走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自然出现的裁判员不能觉察的腾空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腾空的出现是竞走成绩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造成腾空的主要原因是摆动时间大于支撑时间,着地角大以及各环节动作不平稳。中国女子竞走运动员支撑腿在垂直部位时充分伸展,符合竞走规则要求,但两大腿夹角较小,应在发展合理步长的同时努力提高步频。  相似文献   

6.
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attell-16PF量表对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进行了测量与评价。通过分析及与大学生、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比较,揭示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为竞走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立体定点定机摄像与解析、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和技术动作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认为:我国优秀男子、女子竞走运动员目前的技术特点仍是在采用高步频的竞走技术风格;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均采用“足踵触地、踝关节背屈”滚动式着地技术,以及后蹬腿脚尖离地技术,符合当今世界竞走运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1.技术原理通过分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动作的周期和身体的姿势等基本特征,从而合理地掌握竞走运动技术。竞走技术是建立在符合“竞走定义”的前提下,掌握正确的竞走技术,同时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  相似文献   

9.
竞走项目是我国田径项目的优势重点项目,曾为我国田径夺得个人和团体世界冠军以及奥运金牌。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竞走规则再次修改后,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小步幅、快频率"的技术风格在世界大赛上逐渐失去优势,竞走技术成为制约我国竞走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女子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进行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女子优秀竞走运动员存在步幅偏小,左右脚蹬地用力不均、踝关节蹬伸不充分、重心起伏过大、上体左右倾角过大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因动作不规范被取消比赛资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使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与奖牌失之交臂,而且让业内人士对我国运动员的竞走技术产生了一种成见,比赛中对我国运动员判罚格外严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依照竞走定义的要求,对我国优秀少年女子运动员竞走技术的关键环节进行诊断研究,使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少年女子运动员竞走技术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确定今后少年女子运动员努力训练的方向,建立正确的竞走技术动力定型,为我国竞走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及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有效的训练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少儿竞走运动员的主要身体素质及其作用 1.1少儿竞走运动员的力量和灵敏素质 1.1.1上肢力量 竞走所需的上肢力量和灵敏主要指臂部的力量,在运动中由于竞走运动员手臂在不断的摆动,有力地配合下肢使其身体协调前进,竞走的距离越长越需要手臂的摆动,速度不变、动作不变,如果臂部的力量差,动作变形,直接影响竞走技术和速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竞走裁判员与一般人的肤视力和标准视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量、概率统计和逻辑思维方法等对竞走裁判员与一般人的肤视力和标准视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标准视力与肤视力是不同的 ,作为竞走裁判员不仅标准视力要好 ,而且肤视力也要好。各种肤视力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 ,这表明 3种肤色运动员同场比赛时 ,竞走裁判员的肤视力是不同的。单一肤色运动员在一起比赛时 ,同一竞走裁判群体的黄肤视力、白肤视力和黑肤视力是不同的 ;不同肤色运动员在一起比赛时 ,同一竞走裁判群体的肤视力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1.技术原理 通过分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动作的周期和身体的姿势等基本特征,从而合理地掌握竞走运动技术。竞走技术是建立在符合“竞走定义”的前提下,掌握正确的竞走技术,同时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形成个人的技术风格,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潜能与体能水平,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训练成效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理念的创新,而训练结构与训练实施则是训练理念得以实现的载体。竞走是对技术有特殊要求的田径运动,技术是竞走的生命。运用观察、调查、文献调研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竞走技术的规范性、实效性及经济性要求入手,在建构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训练结构的同时,提出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能力训练时应以根源性训练要素为主,常规性训练手段为辅的技术训练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运动员形态与竞技表现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30届奥运会50公里竞走项目运动员从身体形态特征、年龄特征、地域分布特征、速度分配特征、战术应用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公里竞走项目运动员身高、体重以及克托莱指数均处于增长的趋势;30岁以上年龄运动员数量增多;世界优秀50公里运动员主要分布在欧洲,其次是亚洲与美洲,50公里前8名竞走运动员平均速度曲线呈V型,跟走和领走是50公里竞走项目主要的战术特点.建议今后对此项目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日常训练主要进行速度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优秀竞走运动员徐丽琴赛前一个月的训练进行剖析,并对比我国现行竞走训练理论与优秀运动员训练计划,探寻竞走运动员赛前训练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及其训练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问卷法、专家调查法和文献法,获得我国80 名优秀竞走运动员竞技能力36 项指标值,构建了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制定了优秀竞走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基本指标权重,并对其进行训练学分析,揭示了在实现优秀竞走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过程中,选材和训练应注意的7个方面的问题,旨在为运动员训练状态的诊断及训练目标的建立提供评价标准,也为竞走运动员的选材及训练工作树立一个明确的导向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电动跑台对提高竞走运动员步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竞走运动员无氧阈值速度的测定与应用方法 ,分别对运动员进行 3个阶段逐级提高速度的跑台竞走实验 ,经过统计学处理和实际比赛的对比 ,结果表明 :利用电动跑台进行辅助训练 ,可以加快发展竞走运动员的动作速率 ,有效提高竞走运动员的步频 ,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9.
1.从身体形态方面去挑选少年竞走运动员1.1身高、体重:竞走是耐力性运动项目,身高要求相对较低,体重就会相对较轻,这样运动员在竞走的过程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消耗。另外,竞走运动员必须保持下肢运动频率和灵活性,过高的身高会对此产生不利的影响,但过低的身高又会影响步长。在同等条件下,身高腿长体重轻的人在竞走比赛中有明显优势。但我们又不把身高作为竞走选材的唯一条件,而是结合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而加以综合分析。竞走运动员身高应在不影响体重过重和下肢灵活性的基础上,以高者为佳。女子身高在155-165厘米之间,男子身高在170-180厘米之间。  相似文献   

20.
竞走技术原述与违背竞走定义技术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走运动员的技术必须在理解和适应竞走定义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技术.竞走裁判员主要依据竞走定义对比赛中运动员实施屈腿和腾空的判定,但腾空和屈腿的产生是有缘由的.对常见造成屈腿和腾空的成因进行分析,以利技术的改进和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