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已趋于稳定或稳中提高状态,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临场时的心理变化对其竞技水平的发挥起着直接而又重要的影响,即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体能和技战术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所以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探讨影响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临场时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今竞争激烈的田径比赛,不仅是技战术与体力的竞争,同时更是心理的较量。本文采用文献法就业余田径运动员如何进行赛前训练和准备、培养最佳竞技心理状态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为尽快提高业余田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心理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田径运动水平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低谷以后,从近几年开始己经逐渐回升。但我国运动员在国内比赛常表现出极高的竞技水平,而在国际赛场上却未能发挥最佳水平。2003年巴黎世锦赛中,中国运动员正常发挥水平的只有27%,2005年赫尔辛基田径世锦赛上,中国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发挥率仍然无法令人满意。本文试图在评析2005年田径世锦赛的基础上,从运动心理及赛前训练时间调控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作用出发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使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议题.虽然,我国成人田径运动比赛成绩不理想,但是已有文献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比赛水平与世界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水平差距较小.中国田径青少年运动员优秀选手人才辈出与成人优秀选手较少的鲜明对比,也形成了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奇特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认知风格、竞赛焦虑特征与竞技水平发挥的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的方法,对我国15个省、市优秀田径运动员9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有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个体差异情况较大;田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低于田径常模、躯体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常模,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常模,场独立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更低而状态自信心更高。②认知风格与认知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正相关,认知风格是影响认知状态焦虑的一个主因素。③两种认知风格运动员与竞技水平发挥率负相关,场独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率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更低,状态自信心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负相关,竞技水平发挥低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正相关,两组运动员与状态自信心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竞赛焦虑的三个维度均不能预测竞技水平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与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成绩对比,对我国大学生田径竞技实力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田径竞技水平相对于全国水平还处于二流水平,大学未能达到独立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要求。2)大学田径各项目竞技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各项目运动员梯队建设还不理想。大学生田径整体水平普遍落后的原因主要有:1)"高水平运动员"的概念笼统、不公平竞争严重;2)高水平教练员缺乏;3)大学生运动员学训矛盾严重;4)依赖专业运动员挂靠现象不利于大学竞技运动的长远发展;5)投入经费少、竞赛少,缺乏交流;6)缺乏有效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田径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本运动心理学会会长德永斡雄研制的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诊断量表(DIPCA-3),对高等院校田径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等院校田径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年龄、训练年限和运动等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届运动会古典式摔跤17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3个月的赛前心理干预.选择焦虑、心理疲劳以及心境指标对运动员心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监控组运动员比对照组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明显降低,表现在监控组运动员成就感明显增强和运动的负评价明显降低;心境状态较对照组运动员更加稳定,表现在TMD、紧张、愤怒、抑郁和慌乱明显降低,监控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比对照组运动员更低.实验后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较实验前降低,表现在实验后运动员成就感明显增强;实验后运动员心境状态更加稳定,表现在TMD、紧张、愤怒、疲劳和抑郁明显降低;实验后运动员状态自信心明显升高.个性化心理调控后,运动员心理疲劳、心境状态和焦虑状态都较好地改善,从而有效保持和促进运动员最佳竞技心理状态的形成,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和综述等方法对心理疲劳理论进行了论述,并依据武术项目的特点,总结并提出了武术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原因和有效恢复心理疲劳的手段,以期为提高武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田径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比我国与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在竞技年龄上存在的差异,就影响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延长田径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早期诊断,对心理疲劳的预防和干预、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等,通过了解残疾人运动员眼中的心理疲劳,进一步发掘不同群体心理疲劳的特性,并归纳中国独特的体育文化背景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表现形式及干预措施。结果发现,其特点有别于正常运动员群体,心理疲劳对于残疾运动员表现为长期伴随、阶段性、多因素影响和可预见。建议加强心理训练、培养兴趣爱好,注重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田径运动员心理能量和运动性疲劳分析,得出心理能量和运动性疲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二者的相关性,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并且加强心理方面的训练,减少比赛中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  相似文献   

13.
为检测磁力床垫对中长跑运动员心境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比较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现役29名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15名为实验组(使用磁力床垫)、14名为对照组(使用普通床垫),对他们大运动量训练后的心境状态和睡眠质量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使用磁力床垫的实验组在调节心境状态方面明显优于使用普通床垫的对照组,它能够明显缓解运动员疲劳、恢复精力、抚平慌乱情绪和有效处理纷乱情绪;(2)磁力床垫在中长跑运动员提高睡眠质量方面,主要体现在能够延长睡眠的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SPCS系统引导射击运动员进行放松、注意集中、表象演练等综合心理训练,并对其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对10位射击运动进行8周时间个性化的心理技能训练,训练的前、中、后期分别进行心理协调能力、运动心理技能问卷和心理疲劳问卷的测试。结果:单次的综合心理训练前后,队员的协调能力测评得分都有显著提高(p0.05);另外,整个8周训练前后,队员的心理协调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运动心理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表象技能p0.05,焦虑管理p0.05,专注p0.05,放松p0.05,总分p0.05),心理疲劳中的情绪/体力耗竭指标得分显著降低(p0.05),心技结合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队员主观感觉较好。结论:利用SPCS系统对队员进行个性化心理技能训练对于队员心理协调能力、运动心理技能的提高和心理疲劳的缓解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24例田径运动员心身疾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英 《体育科技》2001,22(4):41-42
通过对24名专业田径运动员的心身疾病调查,发现田径运动员的心身疾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属高危人群,表明心身疾病的发病与职业、心理应激、性格等因素有关.指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初步探讨运动员心身疾病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进 《体育科学》2006,26(7):47-54,59
研究基于运动员退役的过程理论,对我国运动员的退役意识、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对789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按照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和性别,对其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和退役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另外,对打算退役和不打算退役的运动员进行退役意识、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的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己的运动员角色认知下降,退役准备的认知会增加;产生退役的想法与生活的心理状态有关。对打算退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员在自我评介、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认知方面,都表现出差于不打算退役的运动员,而且,生活焦虑和孤独感明显增加。研究还发现,女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较差,主要表现在生活焦虑方面。在应对退役的策略方面,运动员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多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尤其是女性运动员,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更为突出。基于以上这些发现,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讨论了我国运动员退役过程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射箭运动员某些心理特征的测试和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进行测试和分析,并依此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经过6个月的心理训练后,发现受试运动员的一些心理测试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控制能力,比赛时信心的增强和技术的发挥都有了较显著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射击项目是动中求静、静中求稳、稳中求准的个人项目。经验告诉我们,提高心理水平能够提高射击成绩。本文根据带队训练、比赛的经验实践,对射击项目正确的心理定向认知及建立正确的比赛心理定向等方面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刘方琳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4,24(11):37-44
对12位退役不久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试图通过了解运动员眼中的心理疲劳来积累研究素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心理疲劳的涵义和性质,并归纳有关的影响因素、表现及干预方法。研究中使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发现,区别于运动心理学领域所盛行的心理耗竭概念,心理疲劳是长期伴随运动员的、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渐进发展的可预测现象,它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心理疲劳区分为真性心理疲劳和假性心理疲劳,这一概念的区分有助于心理疲劳的早期诊断,对心理疲劳的预防和干预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射箭运动员心理训练过程中心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训练过程中心率的变化可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运动员心理训练进行情况、心理训练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心理训练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射箭运动员心理训练过程中心率变化的研究,了解不同心理训练内容对运动员心率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