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过程-事件”分析策略,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内在意蕴与时代价值进行探讨,以期通过社会学视角下北京冬奥精神的分析为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中国方案。北京冬奥精神丰富的内在意蕴不仅体现在对中国文化观念中“家国一体”“位育”“和而不同”的融合中,而且体现在对促进社会团结的互动机制、“事件团结”机制以及凝聚机制的时代性建构与思考中。在新时代提出的北京冬奥精神,通过具身实践回应了社会团结何以可能的时代议题,也在个体感受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与文化遗产、中国语境与全球话语等层面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北京冬奥精神是对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以北京冬奥精神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阐明北京冬奥精神与中国精神的逻辑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践路径和要求。研究认为:第一,从内涵维度看,北京冬奥精神的5个层面紧密衔接,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因而北京冬奥精神从整体而非个别的层面反映中国精神的时代化和奥运精神的中国化。第二,从价值维度看,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功能上加快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在精神上实现民族自豪,助推民族复兴的伟业;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展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第三,从实践维度看,深入研究和理论化阐释、积极塑造文化环境以及优化传播方式,是传承北京冬奥精神以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以“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为主要内容的“北京冬奥精神”生成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的生动实践中。该文以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机理、时代价值和传承弘扬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历史叙事、史论结合等方法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认为,巨大的制度优势、坚实的综合国力、优秀的文化基因共同作用,构建了“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机理;“北京冬奥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孕育了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精神标识,彰显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价值。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呈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传承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将其升华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有利于提升形塑国家形象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精神力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冬奥精神是北京冬奥会孕育而生的伟大精神力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基础、内涵意蕴、价值导向和践行方略进行学理厘析。研究认为,北京冬奥精神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引领下,传承建党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实践中培育的精神力量;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自信开放的包容兼蓄精神、迎难而上的实干攻坚精神、追求卓越的砥砺创新精神、共创未来的使命担当精神是其基本内涵;具有增强大众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社会其他行业变革创新、助力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价值;北京冬奥精神的践行应在鼓励研究论述、深化价值认同、加强舆论引导、传承冬奥遗产、创新践行路径中展开。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在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和赛后发展原则。研究认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北京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对北京冬奥遗产明晰自身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系统的发展本质、平衡的发展向度、统一的发展愿景和关联的发展效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基于此,研究将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总结为“冬奥遗产与生态环境共容”“冬奥遗产与社会发展共融”以及“冬奥遗产与经济发展共荣”,同时提出以人为本、协调共治、共建、共享和循序渐进4项赛后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期为北京冬奥遗产的赛后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思辨研究的方法从国家形象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对我国国家形象面临的危机以及伦敦奥运会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与表达进行研究。认为:1)注重媒介传播过程中文化中国形象的构建;2)提升国家话语能力,摒弃体育政治功能的泛化;3)展现新体育观,避免民族主义的过度宣扬是新时期国家形象构建的主要策略。借助奥运会契机将世界关注的目标转向中国文化,积极培育多元行为的参与,坦诚推进文化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导的话语能力及其效果,国家媒体对国家形象传播的话语能力及效果,中国体育代表团中运动员的个体话语能力及效果来实现国家话语能力是新时期国家形象构建的主要策略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以语料库分析为研究方法,分析西方媒体的北京冬奥会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表征及意义建构。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对于北京冬奥会的话语表征呈现出“一体多面”的叙事特点,但仍延续了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话语表征的负面倾向;西方媒体惯常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与报道框架略有改观,议题设置更加多元,客观性和积极性的话语比例有所提升;经济发展是助推国家形象塑造的强大动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国家形象有效塑造与传播;西方意识形态偏见及对中国崛起的“霸权焦虑”成为阻碍中国在国际体育中进一步提升话语权和推进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制约性因素。西方媒体话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真实与虚构的综合呈现。打破西方固有偏见,在形象建构的权力博弈中占据主动,是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比较法,提出一个国家的外在形象、内在品性、传播渠道、主观评价是塑造国家形象的4个基本要素。外在形象与内在品性,指向国家形象的"自塑",媒介传播和主体评价,指向国家形象的"他塑"。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国家形象定位在: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建设者和维护者。从加强体育软实力、淡化意识形态、区分内宣外宣、打造成功的冬奥会开闭幕式、营造"汉语热"和节日氛围、重视他塑、推出旅游精品路线、讲好中国故事、丰富话语体系、多渠道传播中国友善形象等方面给出了北京冬奥会期间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学理论话语建设成绩显著,为指导推动体育实践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强国建设新时代,无论是基于国内体育发展现实需要,还是基于国际体育交往需要,都亟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学理论话语体系。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指出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目标是探索和揭示体育特征和发展规律,为中国体育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价值引领,为世界体育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与促进世界体育文明进步;构建原则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构建路径是聚焦中国体育发展实践、形成原创性概念和理论、传承优秀中华体育文化、学习借鉴国外体育成果、主动设置国际体育议题与提升中国体育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作为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孕育了伟大的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精神蕴含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意蕴和传承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加深对北京冬奥精神的理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论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探索。研究认为,北京冬奥精神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向上奋斗力量。民族性、人民性和先进性是北京冬奥精神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动力之源、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根本宗旨和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美好夙愿。在后奥运时代,坚持教育引导、重视文化熏陶、促进体育发展,把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奥林匹克教育、民族文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是北京冬奥精神传承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为中国体育政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遗产,特别是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和筹备不仅加快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相关政策制定及议程落实,也进一步丰富了奥运遗产的积淀。我国体育政策正在构建“多元的”“现实主义的”奥运话语体系,相比北京夏奥会,冬奥会的政策遗产更清晰,也更具可持续性。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选取与2008年北京夏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的国家层面体育政策(2001—2021年)进行分析,阐述北京夏冬奥运会影响我国国家体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及时代特征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以北京夏冬奥运会为导向的国家体育政策演进呈现出3个特色鲜明的时代特征:北京夏奥会促进体育功能价值逐渐扩大(2001—2008年);北京夏奥会助力体育强国战略的开启(2009—2014年);北京冬奥会推动体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价值升级(2015—2021年)。  相似文献   

12.
成功举办2022北京冬奥会,展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是国家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国家利益是国家形象的本质归宿,主场外交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运用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中与国家形象相关的理论来考察和谈论冬奥会与国家形象塑造的问题是科学严谨的。结论:在有利国际环境中,冬奥会的建设如违背既有国际规则,则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在不利国际环境中,仍遵守既有国际规则,则国家形象将得以改善。作为东道国,北京冬奥会应在“主场外交”原则的指导下,通过赛事形象、文化展示、体育实力展示、议程设置和政策解读以及涉赛人员形象等5个方面塑造与提升国家形象。为了切实提升冬奥会国家形象建设的实效性,应在制定战略部署、提升“主场外交”意识、树立中国自信、合理定位媒体角色功能、掌握文化展示技巧以及聚合多部门功能等6个方面加以重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举世瞩目的东京奥运会降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38金32银18铜载誉归来。中国奥运健儿在世界舞台为国家争光,在赛场拼搏为奥运增辉,生动展示奥运冠军形象,充分彰显了奥运冠军精神。深度探究奥运冠军精神的内涵与时代启示对于弘扬奥运冠军精神,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奥运冠军精神凝聚一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品格,彰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信仰与理想追求。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对251名奥运冠军成长、成才的精神特征与成长规律进行分析。奥运冠军精神是培育体育精英人才的精神保障,是奥运赛场的灵魂和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为人们敬仰和共同追求的精神力量。奥运冠军精神的内涵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凝练为“挑战极限、使命在肩,爱国奉献、团结拼搏,创新争先、奋斗有我”的精神。奥运冠军精神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新时代奥运冠军精神在发展理念、冠军特征、精神广度、价值内涵四方面均表现出“新”特色。新时代大力弘扬与发展奥运冠军精神,反哺助力奥运备战,为体育强国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增加了逆全球化趋势,疫情防控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成为当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是提升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改善国家形象的重要机遇。基于此,结合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从国际关系、国际舆论、国内发展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了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国际传播战略和国际传播实践策略两个层面出发,提出战略规划和策略实施的具体路径,以期提高体育国际传播效果,增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石晶 《冰雪运动》2013,(3):45-49
冬奥会吉祥物是冬奥会的实体标识,通过外显的美学特征将设计理念、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蕴含其中,使其外部美的形象与内部美的精神融合在一起,展现举办地的民族特色,传递奥林匹克精神。运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将历届冬奥会吉祥物的审美共性与个性进行分析,结合从第22届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所得到的真实美感和自然美、艺术美与科学技术美的完美融合,以及丰富的实体视觉符号和寓意美、民族特性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等多方面启示,深入探析冬奥会吉祥物的审美创造和欣赏。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是国际性的媒介议题,同时也是中国构建传播主体意识、促进国际话语新秩序建立的标志性新闻议题。采用现实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和框架分析中的“诠释包裹”研究路径,对比分析《中国日报》对于相隔14年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框架。发现两届奥运会在报道框架上相同,但在框架的建构上却存在巨大差异。基于现实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其原因,发现影响两届奥运会报道框架建构的主要因素为:(1)从全球化融入过程中凸显国际视野到后疫情时代强调本国视角;(2)从媒介霸权主义下的回应澄清到自信意识形态下的主动建构;(3)从首次办奥背景下关注竞技夺金到国家实力持续增强下重视运动参与。并得出结论,对比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报道上,中国媒体在奥运传播的主体构建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奥运国际传播始终根植于现实情境下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以下简称“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提振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结合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对冬奥会进行风险防范管理研究。研究认为:为保障冬奥会高质量运营,在专家访谈基础上开展赛事模拟推演,识别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历史数据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其风险因素进行规则推理,以粗糙集属性依赖度的遗传算法进行风险指标约简,确定风险各类别中的关键指标,并采用RAC风险评估指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应对方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产生的损失,进而完善冬奥会风险管理模式,促进其进入良性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为首的少部分国家和个别国际组织打着“人权民主”的旗号,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进行了抵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行为进行批驳。认为在体育与政治关系的纠葛中,抵制奥运会有其历史图景与复杂面向。抵制北京冬奥会是对奥运会组织规则无知的表现,折射了美国等少数国家与人权组织试图将体育政治化的无能与无奈,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伤害了奥运会各方利益,加剧了国际分裂格局,无法达到抵制效果。中国应该全力办好北京冬奥会,彰显人权民主进步局面,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最终化解遭受无端抵制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