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2008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接力项目全部参赛队的预、决赛反应时间、接跳时间的统计分析,发现参赛运动队总体接跳时间较2001年时有明显进步。各队之间反应时间没有差异,提示不同代表队之间接跳水平时间的差异源于对接跳技术的科研重视及专项训练。建议运动队训练运动员采用出发动量较大的后环绕摆臂或后倾蹲踞式接力出发技术,并进行充分的接跳配合训练。  相似文献   

2.
两种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8名男子大学生游泳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前倾蹲踞式与后摆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的规范训练.通过对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录相解析来比较研究其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不仅在预备姿势、起跳、腾空等阶段有利因素较多,而且在入水及水下滑行阶段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洁  李毅钧  仲宇 《体育学刊》2013,20(1):104-107
利用游泳接力反馈仪对在游泳接力出发中以头部和手臂结合的视觉认知判断模式和单一的手臂判断模式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头部和手臂结合的视觉认知判断模式能更有效地缩短游泳接力接跳耗时,且犯规率更低,技术稳定性高.将头部和手臂结合的视觉认知判断模式应用于陕西游泳队第11届全运会决赛前的训练,有效缩短了运动员间的接跳时间,反映出该训练方法对游泳接力出发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游泳的摆臂式、抓台式、团身式、洞式、鞭式和蹲踞式六种出发台出发技术的技术要领及各自的优劣之处,指出不同项目、不同运动员应选用不同的出发姿势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5.
竞技游泳的出发台出发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泳出发台出发技术包括摆臂式、抓台式、团身式、洞式、鞭式和蹲踞式,分析其技术要领和各自的优劣,可对不同泳姿、不同运动员运用不同的出发技术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6.
运用统计学方法找出影响前倾式蹲踞式出发时间的主要水上及水下技术指标。选取山东省优秀游泳女运动员10名,运用2台陆上摄像机、1台水下摄像机与1台测力起跳台同步定机拍摄15 m 完整出发技术动作周期,使用 Kwon3D 和 Biowave 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解析,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 对26个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前倾式蹲踞式出发总时间受水下时间的影响;出发台上时间受后腿膝关节角度和蹬离时间的影响;出发腾空时间受起跳角和腾空高度的影响;水下时间受入水深度、水下打腿次数、入水角、水下水平初速度和滑行髋关节角度的影响;腾空时间影响入水距离和入水水平初速度;腾空阶段髋关节角度影响入水水平初速度;前脚水平蹬离最大力量影响入水水平初速度和水下水平初速度;起跳角和前后脚水平蹬离力量影响离台水平速度,离台水平速度影响腾空高度、入水角、入水距离。  相似文献   

7.
研究抓住世界游泳发展动态,选取16名一级大学生游泳运动员对新型游泳出发起跳器上蹲踞式出发技术开展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泳出发起跳器的使用,能够提高后摆蹲踞式技术的离台速度;但腾空高度低,水下滑行效果不好,在出发起跳器上不适宜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通过对比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采用蹲踞式和抓台式2种游泳出发技术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以期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方法:使用Kistler测力台和高速摄像机记录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从准备姿势到入水的整个过程,通过对2种游泳出发技术参数的统计对比分析,总结这2种游泳出发技术的特点。结果:从游泳出发技术上来看,男性采用蹲踞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时间、腾空距离、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出发总时间大于抓台式,而入水角度较小;女性采用蹲踞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距离、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大于抓台式,而腾空时间、入水角度、出发总时间较小。从性别角度看,男性采用蹲踞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入水角度小于女性,而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时间、腾空距离、出发总时间较大;男性采用抓台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入水角度小于女性,而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时间、腾空距离、出发总时间较大。结论:从游泳出发技术上来看,蹲踞式在滞台阶段加速蹬伸时间较长,但地面反作用力较大,且获得了更大的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弥补了其滞台时间较长的缺点;在腾空阶段,在腾空时间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蹲踞式具有明显较大的腾空距离,则蹲踞式在该阶段更具优势。从性别上来看,男性的加速蹬伸时间较小,且地面反作用力较大,但平均水平腾空速度较小,减小了男性在滞台阶段的优势;在腾空阶段,男性的腾空时间明显大于女性,但其腾空距离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通过对我国2009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比赛接力项目的冲刺速度以及冲刺时间等参数特征按不同组别、不同小项进行分析整理,综合考虑台上出发反应时间的平均水平、不同泳式以及交棒者手部位置对冲刺可能造成的时间误差,推算出作为台上运动员判断出发启动时机的交棒运动员头部距池壁距离范围,以期提高接力项目接跳训练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摄影方法,对12名男性大学生游泳运动员的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抓台式出发技术的预备姿势、离台技术、重心移动以及入水技术的运动特征,为今后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训练提供了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1.
优秀110 m栏运动员屈蹬式起跨技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全国重大田径比赛中优秀110m栏运动员比赛实况进行高速摄影,解析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发现: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起跨腿着地技术为近着地、高重心、起跨后蹬技术为类似短跑运动员的屈蹬式技术;表明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正向跑栏技术过渡,其关键技术是采用屈蹬式起跨技术,符合现代跨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跳远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勰  魏文仪 《体育科研》2005,26(4):57-61
跳远运动是传统的田径项目,有关对跳远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专项评价指标一直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起跳动作的阶段划分及及主要的争论焦点——腾起速度与腾起叫的匹配关系等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跳远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 JVC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第 4届城市运动会 (1999,西安 )男子跳远比赛前 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 ,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 ,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 ;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 ,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 ,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速摄影及三维测力同步测试法,研究在不同的高台至起点远度的起跳腿啃深跳远练习中,运动员的踏跳动作结构变化及不同的着板技术对人体受力的影响。提出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合理的高台至起跳点远度及其在运用中的变化方法,认为起跳腿跳深跳远练习可作为男子跳远运动员的专门练习之一。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ange-over time in swimming relay races. Top-class international 4 x 100 m freestyle races were analysed across a 10-year period including three Olympic Games and five European and World Championships. A total of 220 swimmers (116 female, 104 mal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ith an average participation of 1.7 ± 1.2 races. To consider such repeated measurements and other factors (e.g., ranking in the relay race, position in the relay team) linear mixed models for longitudinal data were used for the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nger change-over times for male medallists (0.23 ± 0.08 s) than non-medallists (0.20 ± 0.09 s) which reflects a very likely effect (94.2%). Furthermor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ange-over times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swimmers depending on the current race positions. In total, the influence of change-over time on the final performance in 4 x 100-m freestyle relay appears to be overrated in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st, studies and book recommendations on relay starts in swimming have been predominantly focused on the change-over time (COT) as a performance criterion. Aside from the circular backswing start with parallel foot placement, few studies have analysed differences in the take-off movement including step approaches as well. Although trends could b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remained still somewhat inconclusive. In contrast, no study has examined as has examined whether a reduction of COT in between wall contact of the income swimmer and the take-off of the outgoing swimmer is an optimal relay start strategy, as advocated by various swimming expert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wo different relay start strategies: offensive strategy minimizing COT and conservative strategy to maximize horizontal peak force (HPF). In this regard, a learning intervention with 24 elite-level swimmers (12 females, 12 male)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both strategies regarding relay start time, HPF and COT.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feedback groups: COT versus HPF at take-off.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a clear advantage for HPF feedback for relay start performance measured by wall contact of the incoming swimmer and head passage at 7.5?m of the outgoing swimmer. In addition, similar reductions in COTs were found in both training groups. In conclusion, swimmers should focus on force production rather than minimizing COT. For the latter, deteriorating consequences for force production must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8.
雍明 《体育科研》2011,32(4):64-66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技术分别从起跳阶段时间、起跳腿膝角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郑幸娟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外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参数的运动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关键技术参数的运动学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较慢,起跳角度相对较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认为,在今后的跳运训练中,应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改善起跳技术,加强起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法。结果表明,造成男排运动员单脚起跳效果差的主要因素是,起跳腿膝关节伸肌离心收缩能力差和摆动腿摆动技术差,从而导致缓冲时间长、膝关节缓冲速度慢,以及摆动腿摆动速度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