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集群与知识溢出集中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宁钟 《科研管理》2005,26(2):68-70,28
本文分析了国外学者关于创新和知识溢出是否趋于集中化的争论,对一些学者关于专利与创新集群的数据、知识溢出的测量数据、生产函数中研究开发溢出估计的经验数据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知识溢出是趋于集中化的。  相似文献   

2.
黄志启 《科研管理》2013,34(1):154-162
知识溢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中一个突出现象,本文从企业衍生的视角,对知识溢出、知识流失、企业研发以及知识获取等要素进行动态的模型分析,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高科技产业集群中研发与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虽然研发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时滞性,会出现知识溢出的短期效应,即企业知识流失,但是创新知识具有累积效应,随着企业加大研发与学习投入,将会出现知识溢出的长期效应即产业集群中知识存量增加,每个企业都有机会获得和利用更多的外部知识,形成产业集群技术升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杨丽君 《科研管理》2019,40(10):161-168
经济理论服务于经济实践,目前需要理论上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本文对三个知识溢出效应指标,结合制造业进行了新的概念界定。把一些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应用到本文的研究主题上,构建了全新的适合“中国本土”的理论研究框架。实证分析采用三维动态模型,摒弃了传统的二维静态模型。通过定量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之策,以指导实践。政策建议中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制造业空间“热点”和“冷点”的集聚,在更大空间范围上,正是“热冷”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锁定效应解锁,需要依靠政府更有力的制度供给;时间性制度滞后变量影响不显著,需要更为关注人为因素的制度滞后所导致的制度供需结构性矛盾;制造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区域之间的合作有利于知识溢出;发挥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效应,加快制造业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制造业垂直纵深升级发展等。供给侧改革中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失业问题,政府不应缺位,提出“予千金”,不如“授一技”的观点,来避免失业率的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否促进技术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 《科学学研究》2018,36(2):239-248
理论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本质是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生产部门向高效率生产部门转移,这必然会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影响,但实际中,市场机制在引导生产要素的进退时,可能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高效和顺畅。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省际宏观视角直接考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际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从时间维度而言,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从而表现出“滚雪球效应”;从空间维度而言,呈现出显著的地域依赖特征,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实能够显著的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螺旋上升”,同时也对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姜磊  季民河 《软科学》2011,25(12):86-90
通过空间自相关性指标量测分析发现,中国创新活动呈区域化状态,有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环渤海湾和长三角城市群。基于截面数据所建立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城市化、研发投入和市场化均有助于知识的空间溢出;空间误差模型(SEM)中城市化变量的估计非常显著,明显高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的结果;并且参数λ显著为正,相邻地区的创新产出对本地区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存在知识在空间上的溢出现象。  相似文献   

6.
郭惠  刘航 《科研管理》2021,42(9):184-192
    “官产学研”融合是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有效释放政府研发资助的调节红利至关重要。本文借助理论模型阐释高校创新活动与地方创新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的调节影响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动态机制。采用Hansen的门槛回归方法以及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水平时影响弹性系数有所差异,高校创新能力处于(0.275 3 0.560 3\]区间的溢出效应最佳。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具有动态调节作用,当资助强度高于0.085 3门槛阈值,高校创新才会释放正向溢出的“挤入效应”,并且随着研发资助强化,溢出轨迹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相应研究启示在于,定位高校创新溢出的最佳区间,跨越政府研发资助的约束门槛,才能有效撬动“官产学研”的内生驱动,加速区域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7.
苏屹  林周周 《科研管理》2021,42(1):168-176
立足于区域边界的内外部视角,将创新活动的知识资源划分为自有知识和知识溢出两部分,利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自有知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OLS回归结果表明:自有知识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溢出的影响显著为负;自有知识的主效应大于知识溢出,且二者在影响区域创新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自有知识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先升后降;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除在0.25分位点没有显著影响外,在其他分位点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自有知识与知识溢出的交互效应在区域创新产出不同分位点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协同研发的背景下,多技术知识主体参与、多技术知识资源融合成为共性技术研发和溢出的主流范式,揭示跨领域搜索、产业联盟和共性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是现实驱动的结果。本文针对当前研究对“共性技术溢出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关注不足的现状,从企业“搜索行为”出发,基于专利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构建了373家企业专利数据样本和190家企业产业联盟数据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跨领域搜索对共性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双刃剑效应,而产业联盟特性在二者关系中起到放大作用。主要研究结论是:(1)跨领域搜索与共性技术溢出深度存在倒U型关系;(2)跨领域搜索与共性技术溢出广度存在倒U型关系;(3)产业联盟的数量在“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深度”“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广度”的关系中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4)产业联盟的异质性在“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深度”“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广度”的关系中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向前延伸了共性技术溢出的前因研究,并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知识溢出效应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子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差异,测度影响因子与知识溢出效应的关联度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在企业知识溢出与模仿结构中存在向稳定性水平收敛的格局及模仿收益递减的趋势,形成创新与模仿的螺旋式演进模式。知识溢出效应除了与交易成本、时空间距有关外,与R&D投入总量、劳动力流动性、交易运输条件、知识溢出时滞、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厂址变迁等因素密切相关。R&D投入总量与被解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差距、地区或企业之间的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显著负相关;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成正比,当企业知识存量差距等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时,知识溢出效应最大;知识溢出时滞、知识退化率与知识溢出效应成反比,而地区或行业的销售收入及该地区或行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之和对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实质性的直接影响。知识溢出时滞是由知识本身特性和知识外部性内在化程度决定的,知识外部性内在化的实施方式主要取决于产权制度的安排、政府对创新主体的保护和道德约束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0.
知识溢出对中国省域知识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省域知识产出和投入要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综合考虑知识产出和投入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改进的知识生产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通过LM和Wald检验确定空间Durbin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中国省域知识生产活动。通过研究发现,知识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R&D活动人员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R&D经费支出和FDI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并不十分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省域知识生产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ese schema, we propose that internal social capital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form of ‘guanxi’, trust, and norms. We discuss the concep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by embedding the guanxi concept into a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dimensions. We used a survey-based methodology to collect data from 230 employees of the top 100 high-technology firms in Taiwa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 with LISREL 8.54 to examine the hypotheses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guanxi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both trust and norms, which are also positively related to knowledge sharing.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trust and norms were also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Trust directly influences knowledge sharing, and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knowledge sharing and guanxi. This suggests that knowledge sharing is likely to occur when trust exists among employees. The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 that norms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uanxi and knowledge sharing. Guanxi among members influences knowledge sharing; therefore, organizations require a feasible solution using the relational norms mechanism. Previous studies have either emphasized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social capital or regarded all variables to be of similar importance for knowledge sharing; however, no clear explanations have been provided explaining its influence on knowledge sharing. We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why social capital enhances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employees and the means by which this occurs.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集聚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FO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明  李宗植 《科研管理》2011,32(1):15-21
    摘要: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高技术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以1998-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省域内的产业集聚因素和省际间的知识溢出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3.
夏晶  牛文举 《科研管理》2022,43(2):108-117
    考虑两个竞争企业的研发投资存在非对称溢出效应时的最优研发投资策略问题。运用博弈论构建有无研发投资的模型并求解分析,揭示不同强度的研发投资溢出、吸收能力和研发成功概率等因素对竞争企业研发投资博弈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企业的研发投资溢出均较弱时,它们都会投资;一方的溢出较弱而另一方的较强时,双方将分别成为唯一的投资方和搭便车者;溢出效应中等时,它们或者都投资,或者都不投资;溢出效应均足够强时,二者都不投资。敏感性分析显示,企业会依据不同水平的产品差异度、吸收能力和研发成功概率调整最优研发投资策略。此外,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在两个企业都投资时最优,单一企业投资时次之,无研发投资时最差。  相似文献   

14.
知识溢出是创新主体之间跨边界的知识扩散和转移,产业聚集与知识溢出的内生互动过程首先是产业聚集促进创新主体聚集区域的知识溢出;创新性知识要素在聚集区域的知识溢出效用与直接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又增强了产业间的内聚引力。创新模型进一步表明,创新性增长不但是创新主体所在区域产业聚集的动机,知识溢出效用还最终决定着全局性创新增长水平,区域创新强度是联系知识溢出效用和累积性区域创新增长的桥梁,强化知识创新的公共物品属性是实现全局性创新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R&D cooperation on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three German regions. We begin by estimating the knowledge-production function in order to test for interregional difference with regard to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a second step, we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spillovers from R&D effort of other private firms and of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explain these differences. The inclusion of variables for R&D cooperation in the model indicates that R&D cooperation is only of relatively minor importance as a medium for knowledge spillover.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growth in Hsinchu high-tech clusters. We emphasize knowledge spillovers as one of the potenti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agglomeration benefits. This paper sheds light on the impact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spillovers on firm performance in Hsinchu high-tech clusters. The empirical results provide supporting evidence that the external R&D spillover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explaining net sales of firms in Hsinchu high-tech cluster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广东省2000-2006年21个地区30个产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广东省工业产业中知识溢出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各地区工业产业间存在MAR溢出效应及Jacobs溢出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Porter溢出效应也日益凸现。本文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MAR溢出效应最为显著,而非珠三角区域Jacobs溢出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Klaus知识溢出模型进行改进,设计出通信技术的知识溢出效应模型,并利用中美通信技术专利数据,通过量化通信技术演化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效应,探讨了知识溢出对技术演化的影响及规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知识溢出效应与技术距离、技术成熟时间成反比。这对我国实施的高科技战略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知识技术存量来获取知识溢出效应,加快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知识溢出影响着环保产业集群创新战略的定位与绩效,因此理清环保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作用机制将有利于集群创新绩效的提升。通过构建环保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与知识溢出等几组变量作用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宜兴环科园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环保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对环保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知识系统化能力在知识溢出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创新环境和企业网络结构则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知识溢出与空间集聚的双寡头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卓  陈晓剑  王荣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66-171
知识溢出效应是影响公司生产与创新区位选择的重要变量。本文在G-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纵向产品差异化的条件,认为公司的R&D活动是改善产品质量的产品创新,建立了一个三阶段的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讨论各种知识溢出效果对公司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