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究跨国公司技术外源化趋势的根源,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两难悖论既是导致这种趋势的内在组织原因,也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分析技术创新两难产生的原因及实践特征;探讨解决技术创新两难问题的不同路径及实际效应。论证构建与我国自主创新任务和使命相适应的企业组织体系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和改造升级技术4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我国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不同性质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涉农企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消化吸收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由不显著的正向效应逐步转变为显著的负向效应;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内资涉农企业、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显著的负向效应,且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小于对内资涉农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路径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创新战略对于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又受到客观技术路径的制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技术路径演化的一般模型,将技术路径的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并据此提出了相对应的三种战略。最后,简要分析了中国企业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数字创新颠覆了传统创新管理理论,然而目前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复杂机理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技术创新,对实现制造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黑箱”进行探究,以丰富数字创新理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界定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赋能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对创新主体、过程以及结果赋能;(2)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3)提炼出三条路径及其选择机制,即以技术整合为中心的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以产品智能化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路径和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两端创新路径,从而为数字技术赋能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路径转换的企业蛙跳技术创新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路径转换式蛙跳技术创新形成机理模型,将技术资源、技术能力归为技术资产,组织学习、组织文化及组织流程归为组织资产,作为路径转换式蛙跳技术创新的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将外界技术与市场作为路径转换式蛙跳技术创新的外部影响因素。从动态的视角探讨了路径转换式蛙跳技术创新产生、跨越、实现三个阶段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该创新模式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研发与技术创新是发展中国家加快自身发展和追赶发达国家的关键因素,而发展中国家研发与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和经历一定的发展路径。国家积极的政策支持、企业良好的生产能力和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是发展中国家研发与技术创新的三个必备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技术引进与吸收、技术改进与跨越和技术自主与创新是发展中国家研发与技术创新的三个发展路径,三者应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
陈铁军 《科研管理》2004,25(Z1):37-44
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全球竞争的源泉和动力,但随着技术和市场变化速度加快,技术创新工作的风险加大,技术创新失败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的管理减少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而技术创新管理首先需要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技术创新,整合技术创新的资源,探索技术创新发展的轨迹.动态能力恰好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战略框架,这种战略框架能适应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依靠独特的流程、企业所处的地位以及发展路径决定,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技术能力,从而使能力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流程、路径和地位为分析对象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能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适应外部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变化,使企业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竞争趋势的日益加剧,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上获得优势地位,如何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并选择有效的技术创新路径成为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评述国内外主要技术创新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创新导图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模型,并以德温特专利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的创新导图,探讨了该领域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9.
技术机会,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反映的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界定并未抓住概念的本质,有必要从哲学视野反思技术机会。首先,技术机会是哲学偶然性范畴的延伸和扩展,是与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相对应的范畴;其次,技术机会是创新主体认识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过程,与创新主体的特征和技术范式、技术轨迹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最后,技术机会也是创新主体能动地建构技术创新可能性的过程,需要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把技术创新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可能性和管理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技术变革速度的日益加快,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路径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体系构建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现有创新理论并结合当代技术发展特征创建了多维技术创新地图,进而构建了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维法耦合的技术创新路径,最后结合煤层气开采卸压消突创新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提高了技术创新路径形成的客观性,从技术创新本质层面指导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保华 《科学学研究》2002,20(5):534-538
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独特的组织行为 ,是由技术家族创新和战略技术创新两个阶段组成的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技术家族创新、战略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中国情景下企业技术能力在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将技术能力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战略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以创新绩效和创新管理体系作为衡量创新型企业的两项指标,并从文献分析中提出了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对创新型企业形成的影响。然后应用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对创新型企业的测量量表及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对创新型企业都有显著影响,但创新战略在技术能力与创新型企业间起了中介作用,因此技术能力需要与创新战略有效匹配才能对创新管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伟  黄鲁成 《科研管理》2002,23(4):30-34
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在新经济时代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拥有不同的优势。现有的技术创新研究基本上是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裂开来,单纯从市场或市场组织方面孤立地研究某一种类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情况;而在有关的产业群研究中,又都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从小企业群集的角度来分析,而很少考虑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同竞合角度来分析,本拟就国内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从而给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研究提供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江西省节能环保企业的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节能环保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呈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较高,而外资企业产出水平较高;民营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资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8年9月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启动的“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场景,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探究供应链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创新试点项目实施后的第二年,试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冗余资源较多以及供应链集中度高的企业,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采用事件研究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资本市场反应的视角证实了供应链创新试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信号传递机制,且这种信号的有效性受企业生命周期和供应链集中度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同时更应注重从企业内部自身视角提升科技创新投入的效率。在阐述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现状以及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员工能力、供应商参与、重视客户、持有众多特质互异的互补性资产以及基于创新环境、信息交流、激励、风险共担机制等企业视角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路径。研究为提升微观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澄清了一个通常被误解的观念,即企业技术创新一定优于不创新,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一定优于合作技术创新和引进技术创新,确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边界和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边界.  相似文献   

19.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运用2012-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时滞的情况下根据创新生成和创新转化的两阶段特点构建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测算了两阶段中国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效率。结果显示:(1)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创新成果生成阶段及技术转化阶段综合效率在0.6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为95.92%和100%;(2)在未达到DEA有效的企业中,其无效主要是由于纯技术创新效率不高造成的,而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高,可以支持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3)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创新转化阶段效率整体较好,而创新生成阶段效率偏低,这严重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4)两阶段都存在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中创新生成阶段主要瓶颈在于产出不足;创新转化阶段主要瓶颈在于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投入冗余,而资本投入则相对较合理。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美技术竞争没有妥协的余地,唯一的出路在于实施卓越的科技战略、选择科学的突破路径去赢得竞争的基本判断,根据“卡脖子”技术的特性,运用TRIZ思维,建立了基于TRIZ冲突解决原理的突破“卡脖子”技术思维体系;同时,构建了宏观层面上基于战略层和应用层有机联动的“卡脖子”技术突破机制和微观层面上基于TIRZ技术创新分级的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实施机制。在对上述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卡脖子”技术的4条路径:1. 面向政府和企业两个核心主体,从宏观层面建立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宏观机制;2.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TRIZ方法辅助企业技术创新;3. 融合技术创新系统思想,建立跨学科、跨行业的联动机制;4. 发挥平台功能,实现优秀人才的有效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