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投入——产出角度的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对2000—2016年间七类细分制造行业的耦合协调度测评发现,化学、医疗设备行业已达到中级协调水平,而纺织、医药、航空航天、电子通信和计算机行业仍处于较低的初级协调水平。运用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成果、标准化进程对七类行业的协同程度提升产生促进作用,而对外贸易规模和利用外资规模分别仅对纺织、化学、医药和医疗设备四类行业和化学、医疗设备两类行业的协同程度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政府支持力度的作用则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陈欢  汤易兵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157-162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两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同模型,测算2006—2015年我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耦合度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水平、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发展阶段也由初始的严重失调演变为中度协调发展,两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呈动态发展。研究结果为我国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耦合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新主体协同对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复合协调度模型,利用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2013-2017年面板数据,对创新主体协同进行机理分析。研究发现,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内部创新主体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创新主体协同度虽然增加,但整体水平不高,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创新主体协同度存在显著差异,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度最高,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创新主体协同度最低且增加的幅度也低于其他行业,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估计了1995—2011年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实证分析了技术标准等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与方向.在证实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结论:技术标准每增加1〖WTB3〗%〖WTBZ〗,将使得技术创新效率提高0.081〖WTB3〗%〖WTBZ〗;企业规模与新产品出口导向对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在研发活动经费上的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对企业战略性知识披露的影响,以110家医药类和通信设备类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都促进企业战略性知识披露,但探索式创新的作用更加显著;探索式创新对企业战略性知识披露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而利用式创新对企业的战略性知识披露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技术多元化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对企业战略性知识披露的影响.结论 拓展战略性知识披露的适用边界,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运用战略性知识披露保护成果和获得优势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效应,而技术创新是中国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就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接下来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29个地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度,并将其作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纳入知识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利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发展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来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发展,使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基于协同学理论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下创新协同的内涵和发生机制,利用序参量原理确定了创新协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C-D生产函数理论模型为基础,构造创新协同产出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才聚集规模、人才聚集的知识创造与获取、科研经费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创新协同产出有着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科研环境因素对创新协同产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区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同学理论研究科技型人才聚集下创新协同的内涵和发生机制,利用序参量原理确定创新协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C-D生产函数理论模型为基础,构造创新协同产出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才聚集规模、人才聚集的知识创造与获取、科研经费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创新协同产出有着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科研环境因素对创新协同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研究制约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于建成自主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基于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测算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并从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角度,主要考察了自主创新、协同研发与外国技术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协同研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外国技术却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反映出我国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完善;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差异在进一步缩小;教育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负向作用,这表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改革教育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邱柳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156-166
通过系统考察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产业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显著提高了技术创新产业化水平,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可靠.机制研究发现,新产品开发水平的提升和激励是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化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通过提高金融资本形成效率和金融资本配置效率从而实现新产品开发激励.进一步研究发现,引入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数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增强不仅对提升技术创新产业化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能强化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技术创新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各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99~0.654之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整体显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以及“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环境规制、区域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我国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提出了促进区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协调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从投入产出、实力效率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2-2019年湖南省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 同时测算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七大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当前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协调达到“中级协调”区间,科技服务业实现快速提速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各子行业中, 科技服务业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区间,与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度仍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区间。  相似文献   

13.
探究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从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及对外开放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对2010-2019年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发展态势良好,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北低、中高、南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湖北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且成为唯一良好协调型地区,山西的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一直处于过渡阶段,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南的耦合协调类型逐渐演变为中级协调。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加科技创新要素投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等促进中部地区提升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伟珠  李春发 《现代情报》2017,37(5):137-144
区域技术创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研究两者的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对探讨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全局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4-2013年)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借助GeoDa空间分析软件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两者的高水平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呈线状分布。自东向西即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呈阶梯型递减趋势;②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加强,高协调度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③高协调度区域由点状逐渐扩展为线状和面状。三大沿海地区及长江中游各省份协调度增长幅度较大,而黄河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和东北地区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5.
以物理学耦合概念为基础,深入探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2009--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定量评价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产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效率,在此基础上探索更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云  杨宇  刘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96-1806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研究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科学研究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不足,难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产业创新需求。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促进科学研究基础与产业创新需求对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然要求,对大湾区科技、产业和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0个产业的科学研究-产业创新协调数据集和关联度指数、相对发展度指数等,厘清了1997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间的演变和交互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的协调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各产业的协调水平呈现出差异性。文章关注的10个产业中,通信技术、集成电路已达到优质协调水平,海洋工程装备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他产业均处于良好协调水平。科学研究的规模优势与竞争优势对于协调水平提升具有动态性,这启示要注重结合创新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高度关注原创性和引领性,着力形成区域科学研究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9-2018年海南省数据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和经济子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测海南省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二者的宏观耦合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考察经济系统各指标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海南省整体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两系统经历了由劣质高耦合、中等高耦合到优质高耦合三阶段,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经济因素中,地区生产总值等一般经济环境因素对创新环境影响最强,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弱.提出海南省值得引起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关注,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水平,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给高技术产业以更多支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目前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关于二者耦合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复杂耦合机制的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系统,确定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度测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耦合度测度模型,最后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度测度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