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与提高能源效率协调一致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论文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2010年)和能源效率水平(2000年-2009年)进行系统的评价,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及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高水平区都呈线状分布,两者都具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越高,高协调度区域表现出沿海、沿江分布的特点;③高协调度省区由点线状向线状和面状扩展,东部沿海、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北地区省份协调度增长最为明显,东北、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省份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2.
陈欢  汤易兵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157-162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两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同模型,测算2006—2015年我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耦合度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水平、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发展阶段也由初始的严重失调演变为中度协调发展,两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呈动态发展。研究结果为我国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耦合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本文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拟构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方 法/过程】基于动态演化视角,以 29个省(市、区)为样本,综合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性、高新技术特 性和渗透性,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结果/结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整体 呈不断上升态势,并存在明显不平衡性,应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3-2013年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评价;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研究我国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分异特征,在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时空分异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演变,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我国30个省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调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各省份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不同年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表现为“高低阶段省份少、中间阶段省份多”的模式,且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推动区域合作互动、鼓励制造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数字创新路径,强化区域间联系,为促进我国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依赖于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两种污染治理模式的耦合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3-2013年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评价;然后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研究了我国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分异特征,在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时空分异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高技术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8.
科技服务业与科技创新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2015—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时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QAP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均在稳步提升,但是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化趋势;各省份科技服务业发展系统与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关系已经达到高水平耦合层次,两大系统的关联性较强;目前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仍处于低耦合协调的状况,尚未达到高水平耦合协调的层次;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明显,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北中趋向均衡,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科技服务业系统的劳动力、资产和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上游环节。基于此,提出增强科技服务业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建立健全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机制,把人才和资金作为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资源,重视上游环节在科技...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城市群作为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空间载体,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可为城市群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8—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系统发展不同步,科技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但科技创新增长势头强劲;(2)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两系统协同效应初显;(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多中心"空间分布格局;(4)未来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并发挥区域协同效应,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王云  杨宇  刘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96-1806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研究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科学研究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不足,难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产业创新需求。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促进科学研究基础与产业创新需求对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然要求,对大湾区科技、产业和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0个产业的科学研究-产业创新协调数据集和关联度指数、相对发展度指数等,厘清了1997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间的演变和交互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的协调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各产业的协调水平呈现出差异性。文章关注的10个产业中,通信技术、集成电路已达到优质协调水平,海洋工程装备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他产业均处于良好协调水平。科学研究的规模优势与竞争优势对于协调水平提升具有动态性,这启示要注重结合创新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高度关注原创性和引领性,着力形成区域科学研究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等5个构成要素出发,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对八大经济区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构成要素进行横向比较,然后对其2005—2012年的创新能力进行纵向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和北部沿海的创新能力较其他区域有明显优势,南部沿海、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分别居于第3—6位,黄河中游和西北地区较落后。近年来东北地区提升较快,而西南地区面临较快下滑。最后就提升各区域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产业链分工视角下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现实出发,从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的视角探讨产业转移驱动的区际技术创新协同关系,构建产业转移驱动的区际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机理模型,并以安徽承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例,运用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2006-2013年产业链分工背景下安徽地区工艺创新系统与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系统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子系统和安徽地区工艺创新子系统都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的,且两地之间的技术创新协同水平呈逐年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13.
易明  彭甲超  吴超 《科研管理》2006,40(11):22-31
创新效率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2000-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尤其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最终产出的创新效率最为明显;(2)区域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其增长率的地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3)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中,技术损失效率部分主要来源于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其中对外开放程度明显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损失,而政府支持力度则延缓创新效率损失;(4)不同条件下R&D经费存量和R&D人力资本存量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均不一致;(5)从作为中间产品的专利到作为最终产品的新产品销售,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这一中间过程损失较大;(6)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效率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2000-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尤其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最终产出的创新效率最为明显;(2)区域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其增长率的地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3)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中,技术损失效率部分主要来源于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其中对外开放程度明显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损失,而政府支持力度则延缓创新效率损失;(4)不同条件下R&D经费存量和R&D人力资本存量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均不一致;(5)从作为中间产品的专利到作为最终产品的新产品销售,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这一中间过程损失较大;(6)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17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 厘清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指数保持平稳增长状态,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存在显著不均衡;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处于磨合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三大城市群整体表现为失调型,协调关系仍需进一步改善;三大城市群各参数对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影响呈趋同性,创新投入、产出、储备及绿色生活建设是制约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欣炜  林娟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471-1478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而技术市场成交额则是反映一个地区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199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市场发展迅速,但在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且有一进步扩大的趋势。从区域层面上,沿海以及沿长江地区的省市技术场发育较为完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区域比重较大;而从城市层面上,我国的技术交易活动以及技术转移机构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国家和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交额的首位度较高。回归模型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技术市场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地区人力资源水平、政府的政策是影响技术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此外,经济发达地区较好的生活条件和较大的市场规模,也推动了地区技术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选取沿海地区11个省市198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结合空间关联度,测算并分析了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高于55%,存在区域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科技已成为海洋渔业增长主要动力。最后,基于当前五大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背景,提出了提高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及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要素和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以我国29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并分为东北、东南、西北、中部和南部5个区域,建立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同度模型计算区域复合系统的有序度和协同度,结果显示:东南地区的协同状况最好,其次是中部和南部地区,东北和西北地区呈非协同状态,发展水平最低。进而建立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引入空间因素探究各因素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支持、资本市场回报、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和高新市场竞争力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有正反馈效应,而开放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运用Logistic模型研判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分析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和影响.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最先进入快速发展后期;科技金融通过科技资源、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市场融资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资本化还不能满足长江经济带高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