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董振域先生在《关于创造成果的表达公式》一文中提出了新的创造成果的表达公式,其中考虑了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等智力因素,也考虑了主观意志力这一非智力因素,并认为意志力对创造的实践行动具有决定意义。但该表达公式至少有几处值得商榷,有其不全面和不完善的地方,现加以进一步探讨:1、没有区分实际创造力和潜在创造力个体的实际创造力常常以创造成果表现出来,并且可以用其创新成果来直接衡量。而学生在接受创造教育训练的前期,只具有潜在创造力,还没有创造成果,但是其潜在的创造力仍然可以用创造性测度加以测评。2、创造成果不仅有物质成果,…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两个角度梳理了国外创造力的理论一是从人自身能力品质角度理解的创造力理论,具体包括着眼于创造动机、创造性人格特征、创造性认知风格、个体自身创造力结构等方面的创造力理论二是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角度理解的创遣力理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创造力研究和实践的现实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组织中个体的创造行为决定于个人创造力与团队的限制条件。个体创造力是个人创造动机、领域技能和创造技能的函数;团体创造力是个体创造行为、团队创作和团队执行的结果;组织创造力决定于团体创造力、组织特性和环境的扰动。跨越个体创造、团体创造和组织创造的组织创造力模型是认识组织创新的最可靠途径。组织成员的激发创意,在组织的反馈条件下,生成创造动机,经过领域技能的放大,创造技能的校正,成为个体创造力;而个体创造力在团队的约束下产生实际的创造行为,经过团队共同创作和执行,变成了团体创造力;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作用下,团体创造力经过组织的变换和认同,最终导致了组织的创造行为。  相似文献   

4.
创新环境的抗创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环境的基本属性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曾经提出一个关于人类的行为公式:B=f(P,E)。式中,B表示人的行为,P表示个体的个性、素质等,E表示个体所处的环境。公式表明,人的行为是个体素质与环境的函数,每个人都基于内部素质和外在环境这两大变量去从事自己的社会实践。如果把创新者自身以外的一切因素都理解为创新环境,那么根据人类的行为公式,人的创新行为(包括通过创新活动来开发创造力的创新教育)应当是创新者的创新素质(知识、能力和人格等)与创新环境的函数。而每一个创新者都基于内部创新素质和外在创新环境这两大变量去从事创新活动。其…  相似文献   

5.
基于个体—情境互动视角,研究共享团队目标与团队功能多样性、成员创造性人格多样性在个体创造力向团队创造力涌现中的调节作用。以65个团队327份个体配套数据为样本,结果表明,个体创造力对团队创造力有直接显著影响,共享团队目标分别与团队功能多样性、成员创造性人格正向共同调节个体创造力与团队创造力之间关系。揭示个体创造力向团队创造力涌现过程中的边界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有效提升团队创造力提供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57个研发团队的现场研究,对基于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研发团队创造力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研发团队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型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型构思;多元回归和层次回归结果表明:两类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创造力存在显著正相关;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型在目标明确和任务规范与团队创造力之间是完全中介作用;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型在成员多样性和工作依赖与团队创造力之间是完全中介作用;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型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型在领导信任、组织保障、角色期待、成员互动与团队创造力之间是部分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管理建议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员工的创造力是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力来源的重要课题。文章旨在探讨员工情绪智力对其创造力的影响,并深入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策略和员工的创新素质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对340个有效样本的调查研究发现:(1)员工情绪智力、创新素质、企业投资创新策略和参与培养策略对员工创造力有明显的正向作用;(2)进一步的三项交互分析还发现,组织采用投资创新策略和员工的创新素质对员工情绪智力与其创造力之间关系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组织情境中理解和探究组织创造力受到广泛重视。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创新动力及其能力仍有待提升。组织创造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有利于增进对组织创造力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和推进企业创新实践。在回顾不同视角组织创造力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影响组织创造力的情境因素进行提炼和分析,主要包括战略导向、领导力、组织学习等方面。总结研究现状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帮助企业认识和利用情境因素来提升组织创造力,从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何望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8):144-146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是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结合项目选题、调研设计、商业计划书撰写及比赛路演等实践,从课程思政教育、个人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3个方面评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的社会实践效果,以期为提升社会实践教育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31)
实践教学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科技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的重要教育模式。然而,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仍然存在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不够系统全面、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等缺陷。我们需增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创新性、阶段性提升教师素质及知识、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方法来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对当代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实验实践技能、创新创优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培养。  相似文献   

11.
李具恒 《中国软科学》2007,(10):68-75,103
在"信念硬核"层面,创意是人类通过先天禀赋与后天知识、经验、能力积累的整合而衍生出新奇有效的想法、创新主张或办法的能力;创意人力资本就是人类自身创意的凝结及其创造力的蓄积与裂变。创意经济时代,创意经济实现了后工业时代"多元经济"的整合,竞争力围绕创意人才聚集而成的"创意阶层"展开。"创意阶层"的崛起态势与创意人才配置规律表征创意人力资本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谭美玲 《科教文汇》2011,(36):29-30
高等学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和实用型人才的基地,是科学文化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场所。高校要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素质教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主要是介绍创造的内涵、培养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意义及如何培养创造性学习方法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肖幸 《科教文汇》2012,(15):10-10,54
幼儿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应确立为培养既拥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幼师人才。重视培养幼师生的教学能力不仅是提高幼儿师范专业教学质量的客观需求,更是提高幼师生职业素质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点,本文从丰富教学活动、强化说课训练、重视艺术技能培养、完善毕业实习四个方面对幼儿师范学校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它们2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研究结论。基于个体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构建了内部社会资本、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及创造力支持影响团队成员创造力的概念模型。以项目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层回归分析对概念模型加以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社会资本对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同时,在内部社会资本影响团队成员创造力关系中扮演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张崴  王续琨 《软科学》2014,(3):93-96
从组织管理理论入手,根据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结构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探讨并确立影响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团队结构要素及其各维度指标,包括个体能力结构、角色配置和异质性结构。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科研团队结构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假设和模型,实证研究验证了科研团队结构的三方面因素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指出了对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管理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及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地位和作用,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促进员工创造力成为当代领导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目标。本研究整合社会认知理论、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创造力成分模型等理论视角,构建了自我牺牲型领导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理论模型,以78个研发团队(78个团队主管,314个团队成员)为样本,对研究假设及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试图揭示2者关系中的关键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的跨层次正向预测效果,且对创造力支持氛围具有正向预测效果;(2)创造力支持氛围与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自我牺牲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之间起到跨层次中介作用;(3)创造力支持氛围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跨层次调节效应,创造力支持氛围越高,2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18.
创造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傅世侠 《科学学研究》2003,21(5):455-460
针对当前我国创造学研究中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提出4个问题商讨:①创造学属科学范畴吗?②创造学就是创造心理学吗?③创造学是横断性学科吗?④建构创造学理论体系势在必行吗?通过分析,作者逐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我国创造学研究当前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建构尚缺乏研究基础的庞杂的创造学大体系,而是适应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对已取得诸多成果的创造教育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教育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