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融合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主体,促使创新资源在各个主体间流动,并最终产生知识的创新与成果的转化.以系统协同理论为基础,从创新基础环境子系统、创新主体子系统与创新资源子系统三个方面对河南省2000-2007年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并且把河南省2007年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状态与其他省份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河南省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贺  刘金平  蔡利平 《资源科学》2016,38(6):1109-1117
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矿业开发的特殊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资源型经济空间特征。非均衡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其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形成与演变。论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对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171个县域的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寻资源型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揭示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分异驱动力。研究表明:形成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矿业、农业和交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核心圈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农业来提升经济总量的豫东地区较为贫困,而交通基础建设加强了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提升了经济空间集聚速度。最后,给出了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矿业开发的特殊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资源型经济空间特征。非均衡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其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形成与演变。论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对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171个县域的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寻资源型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揭示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分异驱动力。研究表明:形成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矿业、农业和交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核心圈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农业来提升经济总量的豫东地区较为贫困,而交通基础建设加强了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提升了经济空间集聚速度。最后,给出了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个发达经济实体的发展历程证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非常明显。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科技进步推动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河南省仍处在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量变阶段,进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进步是拉动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文骁飞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46-146,151
将空间统计分析技术与GIS应用于区域经济分析,可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特征。本文阐述了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的分析方法,采用邻接原则构造空间邻接矩阵,选用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Moran's I指数和LISA显著性水平图对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进行了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区域社会经济财产数据空间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社会经济财产数据空间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区域社会经济财产数据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对应关系作为数据空间化的基础,提出了在GIS软件平台上,以与社会经济财产类型空间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作为权重,通过加权赋值的方法求解社会经济财产数据在对应空间位置上的密度,并应用河南省开封地区的社会经济财产数据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表达区域社会经济财产数据的空间化特征,应用起来方便、快捷,比较适用于宏观的区域经济问题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河南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差距上。本文基于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建立了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影响和制约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子,并提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中,区域经济协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份,曾成为一时的焦点问题。漳州市已形成了关系密切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协作体,以此全面提升漳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本文介绍了区域经济协作的内涵,从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浅析经济技术协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迫切性,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给省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拓展的空间,区域经济经济技术协作对推进海峡西岸建设发展战略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极具竞争力的组织形式,它是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部门中的大量专业化企业通过彼此间稠密的生产合作或市场交易网络,在地域空间上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集群体,发展成为颇具竞争力的区域系统,奠定了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围绕知识溢出模型修正通过综合考虑区域邻近、信息、人员流动等因素,引入知识溢出效率系数,构建知识溢出效率系数经验公式;采用区域知识能力差距替代区域知识存量差距;采用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替代区域学习能力;在弗森伯格划分潜在知识溢出和实际知识溢出的思想基础上,对凯尼尔斯模型进行改进,转变其仅测度区域间潜在知识溢出效应的弊端,使修正后模型能够直接评价区域间实际发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值。进行了我国区域实证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河南省高校第二次R&D资源清查的结果和历年数据,分析河南省高校R&D投入强度的概况和影响因素。河南省高校R&D投入强度整体偏低,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科技经费投入规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结构等。运用GM(1,1)模型模拟并预测未来河南省高校R&D投入强度的走势。最后,提出的改进建议包括充分重视高校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提高科技支出比重等。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立泰  张祖妞 《科研管理》2011,32(12):126-133
本文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劳动生产率视角,研究了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物质资本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影响显著,而人力资本集聚以及就业密度的作用尚不显著。总体上,本文验证了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存在,从而为从劳动生产率视角解释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发展目标应主要定位在保障粮食供给、强化食品安全、提供就业岗位和保护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要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要重视品牌培育,实施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16.
万祥云 《科教文汇》2012,(15):42-43
探讨了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河南城建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城建类学科群和地缘优势为依托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工程学科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并从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反映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17项重要指标,通过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处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中的自组织映射网络(SOFM)及统计分析软件SPSS中的两种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差异进行分类研究,最终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强弱划分为4类,即经济综合竞争力最强、经济综合竞争力较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般及经济综合竞争力较弱4类地区。研究表明: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东部和中、西部及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差异。研究也表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可以相互检验分类结果,易于发现问题,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是一条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创新能力反映一个城市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的能力。城市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创新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还将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在有关区域创新和城市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新的界定,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比较,找出河南省各地市之间在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异,分析原因,为各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