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跟跑、并跑与领跑”的三大阶段,中国成功构建从政府主导下“产学研”松散联系到“政产学研”紧密互动,再至“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联动的国家创新体系结构演化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制度安排。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践演进与理论脉络,从超越追赶视角阐释了政府引导、多元协同、包容适应的中国式创新基本特点与实现路径,拓展了技术追赶理论的情境解释与适用边界,从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体制四个方面解析后发国家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必要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全球要素资源颠覆性重组的背景下,我国亟待深化认识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规律,建成与特殊国情、阶段需求相匹配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的长期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和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正呈现出起点更高、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等"新型技术追赶"特征,而传统技术追赶理论并未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创新能力演化过程与机理。本文依据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中集集团罐箱业务的技术追赶与创新能力演化过程进行纵向案例分析,探讨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新型技术追赶和推动创新能力演化。研究发现:(1)技术并购日益成为开放式创新条件下后发企业实现新型技术追赶、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2)企业动态能力在后发企业新型技术追赶和较快积累创新能力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动态能力本身也可以在运用中不断提升。本研究可以为后发企业实现快速技术追赶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储节旺  张静 《现代情报》2017,37(1):25-30
[目的/意义] 研究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为企业从知识协同方向提升开放式创新绩效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对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研究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运行保障措施。[结果/结论] 在开放式创新中,知识协同通过分析内外部知识资源,根据创新目标构建知识协同群并使知识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最佳的交互、关联、碰撞、共享与整合,以便激发协同效力,从而提升协同个体与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绩效,因此开放式创新中的知识协同受创新开放度、知识需求发现、知识供给时间、知识匹配度与知识共享程度等的影响。为了保障知识协同工作的顺利开展,知识协同需要先进的协同系统、科学合理的协同制度与人员作用支撑。  相似文献   

4.
摘 要:转型背景下,后发企业同时面临技术和市场双重劣势,如何搜索外部知识实现技术和市场协同追赶备受关注。文章整合创新搜索、后发追赶和组织合法性理论,构建平行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影响模型,并以212家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领先搜索与跟随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均有倒U形作用;外部合法性正向调节领先搜索与协同追赶的关系,负向调节跟随搜索与协同追赶的关系,内部合法性的调节作用则与之相反;内、外部合法性整合正向调节平行搜索与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关系。文章丰富了平行搜索与后发追赶的相关研究,同时对中国后发企业实现创新跨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产业网络的角度探究了新创企业“嵌入式”双元创新追赶机理,构建了基于机会型与资源型创业导向中介作用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网络技术型与商业型嵌入对新创企业的双元创新追赶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商业型嵌入对渐进式追赶影响更大,而技术型嵌入对突破式追赶影响更大;(2)产业网络双重嵌入对机会型与资源型创业导向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资源型创业导向的影响更大;(3)机会型创业导向显著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追赶,而资源型创业导向显著促进企业渐进式创新追赶,即机会型与资源型创业导向与双元创新追赶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本研究指出了中国转型背景下新创企业创新追赶的有效路径,对于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技术范式转变开启的机会窗口为后发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追赶契机,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动态能力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仍不明确。对海康威视2001—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在动态能力的支撑下,感知技术范式转变带来的机会窗口,并通过捕捉和重构能力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了从初始追赶向行业前沿的跨越;动态能力支撑了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内外部知识和资源的协调与整合,企业也需要根据机会窗口的性质促使动态能力由低阶到中阶再到高阶演化。  相似文献   

7.
      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追赶时机、如何规避追赶陷阱、如何进行能力重构等问题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剖析一家芯片企业过去15年间的成败得失,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解答。研究发现:市场需求状况、市场分层结构、技术迭代速率、技术获取成本、产业分工体系、产业知识流动等时机因素在后发企业快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还发现:组织惯性陷阱、创新范式陷阱、品牌低端化陷阱是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陷阱,企业要想规避上述陷阱,需要从组织学习、组织保障、创新协同、创新来源、品牌定位、品牌维护等方面寻求相应的对策和方案。上述研究发现丰富了现有后发追赶理论体系,同时,为处在探索和追赶之中的中国后发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杜健  丁飒飒  吴晓波 《科研管理》2019,40(6):130-143
当前后发企业的技术寻求型的跨国并购发展迅速,然而并后成功实现整合并获得技术升级的企业并不多见,一直以来是困扰后发跨国企业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在二次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动态演化模型,试图通过组织学习与组织合法性两个维度,解释后发跨国企业如何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实现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提升。通过追踪研究中国民营车企吉利集团十余年内多次跨国并购行为,我们发现:吉利集团凭借三次螺旋上升的互补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利用组织内外部合法性的杠杆效应,确保了并购后组织学习的有效性,正是通过这种全球二次创新的动态演进模式,吉利集团成功实现了后发者的追赶。  相似文献   

9.
技术学习是后发企业逐步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途径,但是行业技术周期不断缩短也加大了旧技术学习的时间成本,依靠"引进—学习—吸收—重组—创新"的知识积累线性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TCL集团创立的液晶面板企业——华星光电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描述了华星光电整合从模组、面板到系统的产品知识、市场需求知识以及企业上下游的外部知识,形成产品、工艺和架构的同步设计能力与建线能力,从而实现液晶面板技术快速追赶的全过程。华星光电通过知识整合实现本土企业快速追赶的案例是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既扬弃了传统后发企业知识累积线性追赶模式,也对本土企业通过知识整合作为连接零散和破碎的知识,重构新知识的手段,为新时期本土企业技术追赶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应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西电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应用企业环境—协同创新模式与组织学习模式—后发企业创新能力构建的理论框架,探讨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构建.研究结果显示,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的不同阶段,企业环境发生变化,引起协同创新模式和组织学习模式发生变化,通过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与组织学习模式匹配,进而构建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结论对后发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结构升级和转型,提高后发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邢文凤 《科学学研究》2017,35(1):101-109
面对范式转换开启的机会窗口和随之而来的高不确定性,后发者选择何种追赶路径更有可能赶超领先者?为回答这一问题,以新能源汽车发展引发的范式转换为背景,选取了我国市场上典型的汽车企业案例;然后,以比较企业优势观为理论基础,将新、旧范式下的技术和产品以及领先企业和后发企业纳入模型,经过研究辨识出三类追赶路径:渐进式、突进式和混合式。这些路径在实施方式、对企业具有比较企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要求以及影响追赶成败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均不相同。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的主要是渐进式和突进式追赶,然而,混合式追赶路径也应该成为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的一个未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寿柯炎  魏江 《科研管理》2018,39(11):49-60
开放式环境下,后发企业如何更好地嵌入全球价值网络成为重要的战略议题。本研究通过对3家成功向技术前沿转型的纵向案例分析,揭示了后发企业通过构建创新网络进行技术追赶过程中企业内部知识基、网络异质性节点以及组织学习平衡模式的演化,结论显示:(1)基于内部知识基宽度和深度,区别于以往从简单知识基到复杂知识基的路径,后发企业会战略性地选择不同的知识基发展路径;(2)网络节点布局随着知识基的发展呈现相应的变化;(3)在组织内部利用式学习基础上,组织学习平衡模式逐步从组织内部的双元型过渡到内外部结合的双元型。  相似文献   

13.
郑刚  郭艳婷 《科研管理》2017,38(7):62-71
近年来,一些后发企业开始借助更高的资源平台、更广的学习方式和更丰富的能力基础挑战领导企业,而这些变化与起点更高、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的"新型技术追赶"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尝试打开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动态能力进行战略调整、进而从追赶到超越的黑箱。通过对比分析海尔、美的、格力3家家电企业,纵向归纳出新型技术追赶阶段与以往研究在追赶起点、范围和速度上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横向对比三家企业,解释不同赶超路径的成因。通过构建"新型技术追赶"框架并揭示其背后的动态能力架构,以期对那些接近前沿的后发企业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从多方位、多路径挑战领先者地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科研管理》2022,43(7):135-143
核心技术与互补资产是后发追赶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主导策略,后发企业往往面临两种策略如何选择与平衡的难题。本文通过海天塑机集团2001~2017年在全电动注塑机技术领域追赶的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动态过程中,主导追赶策略经历了从核心技术到互补资产再到二者并重的演化;从组织双元视角看,在该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从探索与利用序列交替的间断型平衡模式向探索与利用共时进行的双元型平衡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后发企业从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机制,同时深化了我们对后发追赶动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寿柯炎  魏江  刘洋 《科学学研究》2018,36(7):1254-1263
联盟组合多样性架构是联盟组合配置的重要战略决策。本研究从组织/技术/地理三个维度来联合刻画联盟组合多样性,采用架构的视角,通过基于集合论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分析和探讨了三个维度联盟组成的不同模式对后发企业创新追赶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两条路径,即技术聚焦组织分散型以及组织国家联合分散型有助于取得高创新追赶绩效。相应得,后发企业可以在三种架构类型间做出选择以期获得高创新追赶绩效,从而为企业配置联盟组合多样性架构这一战略决策提供了路径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驱动转型”战略的微观基础,因此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个重要议题。许多学者探索了如何提升创新能力,但对哪些因素驱动企业创新能力本身动态发展解释不足。整合动态能力理论与认知理论,从管理认知视角出发,利用国内419个企业样本,本文对高管人员的管理认知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高管人员的管理认知是构建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性驱动因素;(2)高管人员对内部资源与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在提升创新能力过程中,存在复杂的交互效应;(3)高管人员驱动企业创新能力构建中,呈现出“自内向外”的资源驱动而不是“由外向内”的机会拉动的特征。文章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在比较后发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各路径之间差异性的基础上,具体探讨后发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时具有的优、劣势;并针对恒瑞医药所采取的路径进行分析,具体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其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