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WPI模型的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曹茜  刘锐 《资源科学》2012,34(7):1306-1311
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在调查和分析赣江流域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应用WPI方法,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状况、资源利用能力、资源使用效率及资源利用对环境状况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1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指数模型,建立一套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状况有所改善,水环境质量呈逐年变好趋势,从水资源管理角度来看,环保投资指数成为影响水资源贫困水平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苏贤保  李勋贵  赵军峰 《资源科学》2018,40(5):1016-1025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合理规划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研究重点考虑不足,研究方法存在误差等问题,以甘肃省17个流域为评价单元,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阈值入手,提出新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来量化研究区2015年、2020年、2030年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方法较现有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更符合实际;甘肃省大部分区域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呈超载状态,超载的流域集中在西北,不超载的流域集中在东南,承载力、承载规模和开发潜力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综合来看,河西内陆河流域和湟水流域不具备开发潜力,黄河干流区间和泾河流域开发潜力较小,嘉陵江、渭河、洮河、大通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最大,其他流域开发潜力居中;水资源对水资源系统综合承载力的影响较水环境更强;对比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发现三者的分布格局基本吻合,这一现象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以及水资源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晋西三川河流域水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西三川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是我们对全流域各种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目前我省许多地方水资源开始出现紧张的情况下,逐步地有计划地对一些流域和地区作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水资源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意见,这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重要价值。 通过现场考察和对收集调查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我们对三川河流域水资源的数量、水资源可利用量、供需关系和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初浅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结合公路建设对流域水文过程的作用机制,从公路建设、环境背景以及路河作用三方面选取12个基本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提出了进行公路对区域水资源潜在影响以及现状路网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并在层次分析法的支持下以綦江流域为例进行了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公路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受地形条件和路河位置关系影响显著,单位长度路段的影响强度取决于公路施工强度和影响范围,但不同等级的公路对流域尺度的影响强度则由公路长度和单位长度路段特征共同决定。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区域水资源评价和交通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结合公路建设对流域水文过程的作用机制,从公路建设、环境背景以及路河作用三方面选取12个基本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提出了进行公路对区域水资源潜在影响以及现状路网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并在层次分析法的支持下以綦江流域为例进行了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公路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受地形条件和路河位置关系影响显著,单位长度路段的影响强度取决于公路施工强度和影响范围,但不同等级的公路对流域尺度的影响强度则由公路长度和单位长度路段特征共同决定.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区域水资源评价和交通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评价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可变集理论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可变集评价模型,构建了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模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基于可变集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能够较好的描述水资源承载力的稳定状态和变化趋势,研究样本的分析结果证实了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近几年呈稳步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比较严重的现实情况,验证了该模型合理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评价不同时期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影响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对推动流域水利建设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剖析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利发展之间的互动机理,分析影响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从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以及水灾害防治四个维度,明确流域水利发展目标体系,设计流域水利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理想解模型和协调度评价法,构建流域水利发展水平动态评价模型,动态评价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水利发展水平与协同发展效度。之后,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淮河流域及沿淮各省水利发展指数动态变化趋势,确定了各维度指标对水利发展指数的平均贡献度,并对沿淮四省水利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沿淮各省之间水利发展水平的协同发展效度。评价结果显示:(1)淮河流域四省水利发展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按提升速度排序依次为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按水利发展水平优劣排序为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评价结果与流域水利发展实践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的影响较大,水环境保护受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万元GDP废水排放量、省界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的影响较大,水生态修复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的影响较大,水灾害防治受水旱灾害成灾率的影响较大,该方法从综合视角对流域水利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弥补了已有成果单一视角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吴丹 《资源科学》2016,38(7):1323-1335
通过综合评价不同时期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影响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对推动流域水利建设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剖析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利发展之间的互动机理,分析影响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从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以及水灾害防治四个维度,明确流域水利发展目标体系,设计流域水利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理想解模型和协调度评价法,构建流域水利发展水平动态评价模型,动态评价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水利发展水平与协同发展效度。之后,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淮河流域及沿淮各省水利发展指数动态变化趋势,确定了各维度指标对水利发展指数的平均贡献度,并对沿淮四省水利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沿淮各省之间水利发展水平的协同发展效度。评价结果显示:①淮河流域四省水利发展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按提升速度排序依次为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按水利发展水平优劣排序为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评价结果与流域水利发展实践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②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的影响较大,水环境保护受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万元GDP废水排放量、省界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的影响较大,水生态修复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的影响较大,水灾害防治受水旱灾害成灾率的影响较大,该方法从综合视角对流域水利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弥补了已有成果单一视角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水安全定义及其评价指数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张翔  夏军  贾绍凤 《资源科学》2005,27(3):145-14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等压力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的安全问题已超越了传统的国家或公众安全的研究范畴,包括环境变化在内的综合安全研究势在必行,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纳入综合安全的研究范畴.本文分析了环境变化与安全问题的本质联系,探讨了水安全的内涵,提出了水安全的定义;针对水安全评价问题,介绍了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提出的水贫穷指数,以及该指数监测水资源状况和水行业发展态势的应用情况,将水贫穷指数应用于海河流域,得出海河流域的水贫穷指数为46.6,表明海河流域的水安全状况处于中等程度,基本符合海河流域的实际情况,表明该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研究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安全评价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何艳梅 《资源科学》2012,34(2):229-241
作为国际水资源法的基本原则,公平和合理利用原则在跨界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实践中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这种运用大致可以分为水量分配和合作开发两种模式,可分别称为公平和合理利用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受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环境法的影响,公平和合理利用原则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基于国际河流流域的整体性,为使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获得最佳和可持续的效益,流域开发应贯彻全局思路,创立流域一体化管理模式。我国对境内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应当循序渐进地开展一体化管理,流域水电开发应当进行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和后评价。我国作为上游国,如果因为需要维护河流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而影响我国的开发利用,损失经济发展机会,应当积极寻求中下游国家给予生态补偿;同时关注下游国开发利用动态,积极维护我国与国际河流流域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详细考察了石洋河流域现行的与土地退化相关的水资源管理现状:①区域水资源利用形成了优先权,工业供水优先于农业用水、中游地区用水优先于上游和下游地区;②农业生产极大超用地下水;③解决水资源问题过分强调水利工程建设;④调配水资源大多依据经验和估算等.分析和评价了区域水资源政策,认为工业用水优先权虽然符合经济增长需要和资源利用效率原则但缺乏社会公平性和生态保护的合理性,土地退化进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与缺乏有效运行的补偿机制直接相关.最后提出了区域政策完善建议:①经济增长速度要受自然承载能力制衡;②调整农业灌溉用水比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③建立统一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④建立和实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补偿机制;⑤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王继堂  周超  马强  陈美 《中国科技纵横》2014,(6):247-248,251
现代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流域管理。本文在描述流域管理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通过对国外水资源管理成功经验的介绍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发展,探讨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我国水资源质量现状表明,只有从流域管理现状出发,把流域管理作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主要途径,才能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覆盖取水总量控制、用水过程控制和排水必要性需求控制的全过程的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以水资源安全评价为核心,以流域为基础构建面向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系统由控制层数据库、知识库和模型库四部分组成,以安全评价模型库为核心,调用数据库信息,结合知识库的辅助,得出水资源安全维护措施。系统可为实现流域水资源安全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流域为单元,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将为流域的规划、管理和保护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框架、指标选择、指标的评价函数、权重分配、体系建构步骤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自然条件限制因子-流域生态健康指示因子-人类活动影响因子”评价体系为基础,选择了水质、植被、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湿地、土地利用、人口、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河流自然化、人均GDP、土壤、水文和生物第一性潜在生产率等20项指标,构建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滦河山区流域和北四河平原流域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滦河山区流域和北四河平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得分为76和46,年降雨量、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我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带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与防治土地退化的区域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群 《资源科学》2004,26(6):77-82
详细考察了石洋河流域现行的与土地退化相关的水资源管理现状:(i)区域水资源利用形成了优先权, 工业供水优先于农业用水、中游地区用水优先于上游和下游地区;(ii)农业生产极大超用地下水;(iii) 解决水资源问题过分强调水利工程建设;和(iv)调配水资源大多依据经验和估算等。接着分析和评价了区域水资源政策,认为工业用水优先权虽然符合经济增长需要和资源利用效率原则但缺乏社会公平性和生态保护的合理性,土地退化进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与缺乏有效运行的补偿机制直接相关。最后提出了区域政策完善建议:(i)经济增长速度要受自然承载能力制衡; (ii)调整农业灌溉用水比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iii)建立统一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 (iv)建立和实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补偿机制;和 (v)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权初始配置的区域协同发展效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吴凤平 《软科学》2011,25(2):80-83
基于流域各区域及其用水部门或行业的水权初始配置方案,从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角度,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效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灰关联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度量评价流域各区域之间的协同有序发展效度,通过各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之间的横向比较,剖析区域之间的协同有序发展态势,诊断流域各区域及其用水行业的水权初始配置方案的合理性。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展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促进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作为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主要方法,构建了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层次结构,通过频率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选取了24个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并进行了简要说明;对权重的确定、评价矩阵的建立和运算模型的选取等模糊综合评判重要环节进行了阐述。采用2005年观测资料,对贵州普定后寨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各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下游〉中游〉上游。评价结果较直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到了前人研究成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的连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亚洲大河文明的重要水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亚洲水塔"变化引起的水资源连锁效应与下游几十亿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下游地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亚洲水塔"下游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提高,水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和突出,"亚洲水塔"变化给下游地区水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亚洲水塔"变化改变河源区下泄径流,导致冰湖溃决等极端水文事件频发,威胁到下游地区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文章通过分析"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影响及相关研究不足,提出应加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下游流域水资源研究的结合,发展全流域水循环过程综合集成与模拟技术,阐明流域上下游的关联机制与"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的连锁效应,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与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DPSIR概念的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琦  陈兴鹏  师满江 《资源科学》2012,34(8):1591-1599
城市水资源安全对保障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利用环境系统评价中广泛使用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概念框架(DPSIR),结合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调配、水质污染控制以及水资源安全管理理论,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DPSIR框架,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甘州区为例,建立水资源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压力、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水资源系统人1:7-经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结果显示:从2002年到2007张掖市甘州区水资源系统总体趋于良性循环;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用水量的增长是引起城市水资源系统压力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是造成水资源系统恶化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依据DPSIR模型中关键性控制指标,提取了影响城市水资源系统的主要可调控参数,以期为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选取影响水资源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之一的人口要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应用阻滞增长模型和带干扰的ARLMA模型分区域分别对金华市人口变化和城市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出发,分析了流域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为了解决金华市水资源量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应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同时需要适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