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东省39家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fsQCA)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产生高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发现:(1)单个影响因素难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高创新绩效,但不同因素的组合构型具有显著影响;(2)存在5条驱动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包括技术驱动政府支撑型、技术驱动环境支撑型、组织支撑生态促进型、生态支撑人才促进型和全维度协同型;(3)非高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为1条路径,且与高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性关系。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绩效管理领域的理论,还为政府和新型研发机构优化绩效提升路径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尽管已有研究从创业企业自身出发考察了商业模式、团队特征和社会网络等因素对其融资可得性的影响,但理论发现存在诸多相悖之处。本研究改变单一变量对结果影响的分析范式,采用基于组态思维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系统考察商业模式创新属性、团队成员多样性特征和社会网络关系强度交互形成的不同组态对创业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四种组态显著提升创业企业融资可得性。具体地,创业企业可以通过“高教育多样性*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强关系”组态和“高职能多样性*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组态提升创业企业债权融资可得性;可以通过“高职能多样性*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弱关系”组态和“高职能多样性*高教育多样性*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弱关系”组态提升创业企业股权融资可得性。本文为创业融资可得性研究构建起一个组态模型,特别是在以往创业融资可得性研究较为关注社会网络分析基础上引入了高管团队特征与商业模式交互作用的微观行为视角,有助于消弭已有研究争论,并且为创业企业融资决策提供了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是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与必要条件分析(NCA)相结合的方法,以A股主板815个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协同影响以及多重并发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绩效不是由单一因素驱动,而是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实现企业高绩效的路径有3种,分为研发投入公司治理驱动型、专利产出公司治理驱动型、公司治理单驱动型;实现企业非高绩效的路径有2种,分为技术创新公司治理双缺陷型、公司治理单缺陷型,与高企业绩效路径呈现非对称关系;管理层激励是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县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战略单元,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但从县域尺度以及组态角度对其创新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以河北省136个县(市、区)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影响县域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和条件组态。结果表明:(1)县域创新水平的提升需要多种创新要素组合作用;(2)产生县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3条,分别为金融环境驱动型、资金驱动型及主体-金融双驱动型,案例分布均匀且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各组态具有多样性但均存在核心作用,且所包含的创新要素间具有互补替代关系,3种条件组合对创新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大,但都需要注重金融环境的发展;(3)产生县域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仅有1条,案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创新人员、创新条件、经济水平均为核心阻碍因素,且与高产出路径相比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浪潮下,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企业数字型跨国并购在我国发展迅猛,重塑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同时,也成为传统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数字企业数字研发的重要引擎。然而,驱动企业数字并购决策往往是复杂的,如何考虑数字并购中多重复杂因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究中国企业数字并购活动成为理论与实践关注焦点。对此,以探究中国企业数字并购驱动路径为切入点,基于跨国并购动因理论,以制度环境、企业异质性与资源寻求为并购分析视角,整体性地提出了由数字制度环境、企业数字能力与东道国数字资源构成的中国企业数字并购驱动组态模型。进一步,为对比分析中国传统企业与数字企业数字并购高成效组态路径的异同,使用fsQCA归纳出中国传统企业数字并购高成效的5条组态路径与4类战略,分别是S1(数字能力驱动型)、S2(制度环境驱动型)、S3+与S4(制度环境+数字能力耦合驱动型)与S5(战略自发型)。结果表明,数字制度环境+数字能力耦合驱动型是大部分传统企业数字并购的成功路径。其中,数字能力是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与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并购加快数字化转型目的相吻合。数字企业实现数字并购高成效的共有4条组态路径与4类战略,分别是C1(数字制度...  相似文献   

6.
组织能力一直是创业与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焦点。然而,现有研究对新创企业和成熟企业如何在不同环境动态性水平下运用组织能力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尚未达成共识。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环境动态性将企业所处的动态情境划分为C1(新创企业-低环境动态性)、C2(新创企业-高环境动态性)、C3(成熟企业-低环境动态性)、C4(成熟企业-高环境动态性)四种状态。基于能力的组态视角,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运营能力(资产性资源和职能能力)、动态能力(感知能力和利用能力)、即兴能力(创造性和自发性)六个前因条件在上述四种情境下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路径。通过对286份来自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无论哪种情境,任一前因条件均不构成企业高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是运营能力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更加普遍的作用。(2)研究发现了组织能力驱动企业高竞争优势路径的5种类型:双能力直接驱动型、即兴能力间接驱动型、即兴能力直接驱动型、动态能力间接驱动型、双能力间接驱动型。(3)无论处于何种环境动态性水平,新创企业和成熟企业能力组态均存在差异。(4)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生命周期阶段,高环境动态性和低环境动态性下即兴能力和动态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驱动路径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对于组织能力驱动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以及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战略。基于创新生态观,以我国31个省市为案例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创新绩效的协同机制以及创新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充足的人力资源是驱动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缺乏研发经费是导致非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存在四条驱动高创新绩效的路径:知识创新主体—人力资源型、技术创新主体—研发经费型、知识创新主体—均衡型和技术创新主体—均衡型,进一步可归纳为"主体—资源"双重驱动型和"主体—资源—环境"均衡驱动型两类协同创新策略。非高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有三条,且与高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3)在一定条件下,创新主体之间以及各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组合之间具有替代关系;(4)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策略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以"主体—资源—环境"均衡驱动型为主、中西部以"主体—资源"双重驱动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话语分析是复杂演化环境下,认知企业行为的新兴技术路径。本文应用话语分析方法,聚焦集群情景下的小微企业,研究了进化创业行为的驱动机理问题。得到的主要命题有:(1)小微企业的进化创业行为可由微创新、战略更新和风险投资3个维度描述。(2)集群情景从结构、关系和认知3个侧面影响小微企业的进化创业行为。(3)集群情景对进化创业行为的驱动机理涉及学习、挤压、过滤和治理4个驱动因子。(4)驱动机理可以刻画为网络节点→刻意学习等24条关系路径,其中,包括7条弱关系路径。研究丰富了现有创业理论,对小微企业的创业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按照绩效落差时空差异划分为4个情境,研究不同情境下网络战略与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情境Ⅰ中(绩效落差强度低且持续性低),网络深化对企业双元创新协同性存在促进作用,网络拓宽对企业双元创新协同性存在抑制作用;情境Ⅱ中(绩效落差强度高且持续性低),网络深化比网络拓宽更能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协同性;情境Ⅲ中(绩效落差强度低且持续性高),网络拓宽比网络深化更能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协同性;情境Ⅳ中(绩效落差强度高且持续性高),网络拓宽对双元创新协同性具有促进作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结果表明,企业绩效落差与网络战略可通过三条组态路径实现高双元创新协同性。最后,提出企业应当正视绩效落差、重视网络战略效用、在不同绩效落差情境下选择不同的网络战略等方面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往研究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着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的不同结论。其原因之一在于未考虑融资约束等情境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基于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的方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进一步验证了研发投入强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的存在;(2)研发投入强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存在着非线性倒U型关系,(3)检验了融资约束存在的调节效应,内部融资约束与外部融资约束对于上述关系的影响不同。上述结果可以为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促进形成新产品研究提供理论与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11.
营商环境对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根源性的影响,而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首要动力,因此优化营商环境生态从而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全国68个创新型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营商环境生态中各条件对城市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研究表明:政府效率、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6个条件“多重并发”,形成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多样化组态;城市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环境驱动型”“人力资源缺失下的环境弥补型”与“资源—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路径。组态的空间情境差异分析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讨营商环境生态驱动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城市创新绩效背后复杂机制的理解,也能够为各城市如何依据自身营商环境条件推动其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系统性思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内地28个省(区、市)高校为研究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战略协同和科技资源配置两个维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变量,探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绩效总体偏低且区域异质性较强,人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财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条件,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选择存在地区差异,存在包括资源协同配置型、资源内在配置型和人才主导协同型这3条绩效提升路径,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战略能否驱动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双赢直接关系到企业开展环境战略的积极性。为此,本文利用中国四大重污染行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战略与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关系。研究得出:①整体而言,企业实施环境战略能够显著实现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双赢。②进一步分组研究显示,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市场竞争条件的企业环境战略不同,对其两绩效的调节效应也会存在差异,高成长性企业的环境战略显著正向影响环境绩效但并未带来显著的经济绩效,而低成长性企业的环境战略对环境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却能带来明显的经济绩效;市场竞争越激烈,环境战略对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而弱竞争环境下的环境战略则作用效果比较有限。③从环境战略的实施内容看,企业只有重视长期的环境管理、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文化建设,而非满足于短期排污达标或规避环境违法,才能实现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双赢。④新环保法实施后,企业环境战略对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加突出,但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不升反降。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揭示数字化差异化发展的机理,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结合区域数字化发展的前因条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分析各省份数字化发展背后的驱动机制,得出推动区域数字化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区域市场化水平是影响区域数字化发展的单一必要条件;(2)高区域数字化发展水平的4条驱动路径分别为环境主导型、组织-环境型、均衡型和组织主导型,多以财政资源供给和技术市场发展水平作为核心因素;(4)区域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多个条件变量发挥协同作用,单一或少数变量难以对发展绩效产生影响;(5)各组态间的条件变量均存在潜在替代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最后提出发挥财政资源供给的基础作用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庄彩云  陈国宏  梁娟  侯建  蔡彬清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37-1846
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连接经济”的能量,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创新方式,如何把握这一时机要素促进知识创造转化为应用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互联网能力对知识创造绩效的触发作用和提升路径。通过对中国39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发现:不同类型互联网能力对知识创造绩效路径存在差异,其中互联网业务跨越能力对知识创造绩效存在直接影响路径和以双元战略柔性为中介的间接影响路径;互联网设施运用能力和互联网运用积极立场均通过双元战略柔性的间接路径影响知识创造绩效;反应型战略柔性与前瞻型战略柔性均对知识创造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链信息化密度对互联网能力与反应型战略柔性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文杰  黎红梅 《资源科学》2022,44(5):1066-1078
作为中国农村广泛存在的公共设施,农田灌溉系统的有效治理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探讨了资源禀赋、制度规则、社会文化、社会资本4个因素对农田灌溉系统治理绩效的协同影响,挖掘了农田灌溉系统治理绩效差异化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①单个独立因素并不能形成高与非高水平的农田灌溉系统治理绩效。②高水平农田灌溉系统治理绩效可归为文化主导下制度与社会资本驱动型、资源主导下文化与社会资本驱动型、制度主导下社会文化驱动型3大类路径;非高水平农田灌溉系统治理绩效有资源-文化抑制型、资源-制度-社会资本抑制型2条路径。③高与非高水平农田灌溉系统治理绩效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不能简单运用高绩效原因的反面解释非高绩效;对比发现社会文化和社会资本对农田灌溉系统治理高与非高绩效的影响更普遍。④高水平农田灌溉系统治理绩效路径中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存在替代关系;社会文化、制度规则对资源禀赋存在替代作用,是克服资源禀赋约束,提高治理绩效的可行手段。研究结果不仅为多因素联动影响农村公共事物治理的研究提供新分析思路,还可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庄玉梅  王莉 《科研管理》2022,43(3):46-54
   为探索驱动科技企业高质量技术创新的路径,本文基于三维战略观阐释了企业在行业、制度、资源等因素联动影响下的创新战略和研发投入行为,依据组态逻辑建构企业技术创新与其前因要素的研究框架。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法对289家中小板科技制造企业的检验表明:(1)行业竞争和技术、政府财税支持和企业研发投入以差异组态方式驱动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2)资源视角的驱动路径包括企业资源主导型、政企资源协同型和政府资源主导型;(3)相比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对技术创新更具激励作用;相比于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价值对技术创新更有吸引力。本文验证了驱动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等效组态路径和多元资源主体,明确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前因要素存在的差异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8.
王旭  褚旭 《科学学研究》2019,37(2):351-361
融资活动已成为驱动中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而制造业究竟应选择“一视同仁”的融资安排,均衡拓展各个融资渠道,还是应“量体裁衣”,选择驱动效应最优的融资契约?本文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测量,重点探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政府补贴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边界。研究发现:(1)股权融资和政府补贴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存在积极关系,而债权融资表现出了消极影响。(2)创新投入在三类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均具有显著中介作用。(3)制造业面临的环境规制越强,股权融资和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更强,债权融资的抑制效应更弱,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更高。因此,制造业应选择以股权融资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融资契约安排,并根据环境规制情境权变调整债权融资配置,以实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持续平滑。  相似文献   

19.
动态环境中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现有文献还缺乏深入剖析。本文从主动与被动两个角度出发,识别了前瞻型战略柔性与反应型战略柔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环境变化速度和环境变化难以预测性为调节变量,提出并验证了两种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不同作用机制。对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前瞻型与反应型战略柔性均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其作用效果和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前瞻型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效果更明显;环境变化越迅速,前瞻型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越明显;环境变化难以预测性越高,反应型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越明显。这些结论深化和拓展了战略柔性理论,也为企业的战略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建林 《科研管理》2021,42(1):200-208
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关系”文化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高管联结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本文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管联结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基于情感关系的角度,本研究发现内部高管联结比外部高管联结更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绩效;(3)基于空间关系的角度,本研究发现跨区域高管联结比同区域高管联结更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绩效;(4)基于情感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角度,可以把高管联结分为四种类型,本研究发现“内部高管联结+跨区域高管联结”关系组合有利于改善创新绩效;(5)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高管联结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高管联结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从关系类型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型关系的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社会资本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