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存在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两大宗教文化圈,其对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政府依法行政而言,其既有促使政府行为发展的一面,又有对政府行为制约的一面,消除其对政府依法行政的不利影响,促使其与社会主义法治相适应,对西北民族地区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即将出台的国家《电力产业政策》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要求,文章从西北民族地区电力工业现状、资源转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了本地区加快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从决策管理角度反思了对西北民族地区电力工业发展的制约,从而为西北民族地区传统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模式转变提前预留电能,保证随时满足当地局部电能消费增长的需求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快西北民族地区电力工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面对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以往研究较少考虑民族地区社会规范以及资源禀赋对农牧民参与人居环境的影响。为深入探究西藏农牧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依据计划行为理论,采用Cite Space软件对学术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结合西藏实际提出假设。运用SPPS 23软件对获取的447份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经济预期对农牧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个人规范、后果意识、社会规范、禀赋条件、参与渠道等对农牧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比较显著。(2)女性的参与意愿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更大,男性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则受到禀赋条件和参与渠道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提高农牧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一是要强化社会规范对农牧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引导作用;二是要针对不同受众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女性群体要更多采用社会规范引导主动参与,针对男性群体则要在宣传和活动组织形式上多样化,推进农牧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文章的结论支持计划行为理论在民族地区的应用,对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北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中应重视的四个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北民族地区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在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就必须对一些评估指标格外重视。本文认为,民族关系应成为西北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的特殊指标,环境保护应成为其政府绩效评估的强化指标,对公民宗教权利的保障和宗教活动的管理应成为其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应成为其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准确、科学地对西北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甘肃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受到经济基础薄弱、生态脆弱和农牧民文化素质较低等多重约束,其特色农牧业创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依据当地制度、资源和文化环境实际,从农牧业资源创新、农牧业技术创新、农牧业经营创新、农牧业环境创新四个方面,对甘肃民族地区农牧业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甘肃少数民族特色农牧业发展壮大、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生态保护工程对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民是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其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从内蒙古生态工程项目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来农牧民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以及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农牧户家庭拥有耕地均大量减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投入增加,总体呈现"减产、提效、增收"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地区以牧业为主,锡林郭勒地区农牧并重,而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减少,打工人口比重增加;食物消费整体上向结构多元化、营养均衡化发展,肉类消费倾向有所不同,与各地区民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家畜干粪的用量正在减少,煤炭、天然气以及电等便捷能源消费逐渐增多。其中,呼伦贝尔地区干粪消费比重仍然很大,锡林郭勒地区秸秆、薪柴消费比重较大,鄂尔多斯地区以煤炭消费为主;农牧民意愿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鄂尔多斯地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满意度水平与户均收入高低成正比关系;三个地区多数农牧民对草原生态环境和牲畜养殖抱消极态度,且其下一代倾向于脱离农牧业生产生活、移居至城市。  相似文献   

7.
对西北地区不同民族类型村庄农牧民政治参与的一般特点和差别的对比分析表明,汉族村庄中农牧民政治参与表现为较强的正式组织认同、较强的家族宗族影响、农耕文化的熏染、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主导作用、利益竞争的隐性化、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参与并存、参与结果的多种可能性等特点,少数民族村庄的农牧民政治参与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认同、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的广泛影响、民族宗教文化的熏染、政治精英和宗教精英的合作与制衡、特殊的利益界分、非制度性参与较为普遍、参与结果的可预期性等特点,多民族村庄中农牧民的政治参与表现为多元文化与习俗和平共处、民族交往程度高、汉族发挥的特殊作用、界分清晰的民族利益、多元民族构成导致的村庄民主、较强的制度性参与、参与结果的均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蹇晓燕 《西藏科技》2011,(11):22-25,40
农牧民工合法权益保障与其法律素质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联系。西藏农牧民工法律素质的养成应坚持"以人为本",建构以农牧民工为主体,通过用人单位、执法部门、司法部门、义务教育、社会环境等元素共同作用的系统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农牧民工的法律素质,促进农牧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和自身发展,减少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5,(11):74-75
朝鲜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本文以教育财政投入、教育设施配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分配等为着眼点,探讨目前延边地区朝鲜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寻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教育均衡发展规律,并从政府、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可以为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晓琴 《科教文汇》2012,(31):10-10,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甘南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的地缘关系和学缘关系单一、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渠道不畅等问题.甘南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必须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医学功能学实验课程是医学教学中一门必修实践课,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此课程,不仅能促进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培养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爱的“四有”医学人才。该文从思政教育现状和优势、融入的具体方式及展望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基石,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0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以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社会和家庭对儿童接受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这样的政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城乡教育均衡”和“城乡教育一体化”两个政策术语。在现实中这两个政策术语经常被相互替代使用。但通过研究发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政策术语,而后者更加适合当前的国家的教育宏观政策,更加契合义务阶段教育公共服务的内涵。并提出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和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通过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各项保障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教育公平追求的重点,我们应该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要求来审视城乡教育均衡化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为我国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农科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校本教研,不仅能深化思政理论研究,同时能强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更能契合高校农科发展。本文从校本教研出发,结合调研结果,探讨课程发展中的问题,分析校本教研对农科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意义,提出若干农科学生课程实效性提升的探索性建议,旨在对实际教研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其质量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创建世界一流的义务教育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义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义务教育的发展。本文将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分析我国创建世界一流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浅议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契合时代特征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严峻现实.指出了问题所在,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分为萌芽、准备、建设和高级四个阶段,制度化的生态责任和义务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必要步骤和重要途径.因此,构建生态义务制势在必行,生态义务理应成为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从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视角,文章界定了生态义务制的法制内涵与特性.作为新型的义务形式,生态义务制可以与其他宪法规定的义务制有效联结起来.文章认为,生态义务制的实现关键在于:一是从法律关系明确生态环境的责任客体和责任主体;二是从制度上设计出履行生态义务制度的框架与运行机制.生态义务制度的实行,需要动员包括政府在内的全民责任.政府作为公权力组织,负有生态规划、管理与购买三大政治责任;不同形式的个体与组织,基于法定社会责任或基本伦理道理,也要依法履行与承担各自相应的生态义务.  相似文献   

17.
中职德育课是中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法律素质和心理健康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优化德育教学,以倡导行为导向教学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潘颖  蒙良秋  王舒  徐磊 《大众科技》2011,(11):154-156
文章通过对近十余年来我国学者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整理,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及其测度的方法以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方法和对策,从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挖掘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实现计算机知识传授和核心价值观引领有机统一,对立体化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对推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