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熊茵  江山  邢若南 《情报科学》2018,36(11):54-60
【目的/意义】随着微信使用习惯的逐渐养成和巩固,微信成为社会舆情爆发和扩散的重要场域,准确掌握 微信舆情的传播特征及扩散机制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梳理,对微信舆情的传播特征 进行了基础性讨论,结合SIR传染病模型分析微信舆情的扩散机制,并基于以上尝试构建微信舆情引导机制。【结 果/结论】本文认为,微信中的群聊、朋友圈及公众号三类舆情分别具有“关系链”和“多点辐射”式的传播特点,结 合SIR传染病模型分析了微信舆情扩散趋势、并从易感机制、免疫机制、防御机制三方面讨论了微信舆情的多元引 导构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在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网民、媒体、政府等主体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方法/过程】本文 将舆情信息质量看作二阶反映式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双路径模型,利用PLS结构 方程建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作为中枢路径的舆情信息质量及作为边缘路径的媒体干预和政府引 导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以及受众的态度如何进一步影响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并结合舆情传播过程中主要影响 因素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社交网络上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干预加速网络舆情的 扩散,政府引导则能起到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良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围绕网络舆情反转频发现状,厘清网络舆情反转生成机理,以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应急治理面临的挑战。【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视角出发,建立网络舆情生态种群关系网络研究框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寻首发主体权威度、网民相关度、传播主体权威度、传播主体倾向、首发信息内容直观度、内容敏感度、舆情持续时长七个内在因素的“联合效应”,识别网络舆情反转产生动因和组态路径。【结果/结论】网络舆情反转组态路径可归纳为“关键种群主导舆情信息持续发酵型”和“管理种群引导舆情信息迅速扭转型”两种类型。敏感型网络舆情信息作为网络舆情反转的核心条件,与难制约型关键种群、持续间断型管理种群相互作用作为主体力量推动网络舆情反转;自由包容型支持种群为辅助条件。【创新/局限】基于信息生态学搭建网络舆情反转生成机理研究框架,从组态视角剖析网络舆情反转生成机理,为网络舆情反转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基于新浪微博探索健康信息社会网络结构,对不同话语主体的网络位置、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研究,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健康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新冠感染后”为关键词采集热门微博数据,并构建用户信息传播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多元话语主体视角下的网络结构特征,使用文本分析工具分析信息传播内容,基于话语策略分析传播方式,从而探索健康信息传播机制。【结果/结论】传播网络呈离散、稀疏状态。官方媒体整体影响力最大,一些专业内容生产者在严肃类健康信息传播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大部分市场化媒体存在感较弱,普通网友具有最强的信息交流能力。四类话语主体的传播内容基本一致,但传播方式风格迥异。官方媒体和市场化媒体以严肃、正式、专业为主,专业内容生产者兼具专业性与亲和力,网友则以多元方式表达情绪和态度。【创新/局限】从多元话语主体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文本分析探索健康信息传播规律是新颖之处,但网络结构分析仅基于静态视角展开,且样本量有限。  相似文献   

5.
王林  张梦溪  吴江 《情报科学》2022,39(1):31-37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模型,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和演化规律,提出新 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相关网络舆情引导和舆情治理建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从信息、信息人 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分析舆情事件,构建信息生态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方舱医 院事件为例,运用主题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舆情内容演进和情感演化规律,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特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舆情传播分析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刻 画公众对于舆情事件的反应,分析舆情传播规律与演化趋势,挖掘不同分析维度的内在关联。【创新/局限】从信息 生态学视角出发,基于内容、用户和情感等维度构建舆情传播分析模型。下一步将结合二模网络、知识图谱等研究 方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中舆情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汪明艳  陈梅 《情报科学》2017,35(5):171-176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网络成为突发事件的主要传播平台,也使得网络舆情影响力得到更大范围的扩散和 传播。【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着力点、研究 方法、衡量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然后,对影响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链、群体情绪研究进行分 析。最后,从加强政府治理舆情治理的可控性角度,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的指标构建情况分析。【结果/ 结论】本文认为,为提高对网络舆情影响力的可控性,应从公众情绪、媒体责任、政府治理加强引导和治理。  相似文献   

7.
袁红  李佳  冯宇德 《情报科学》2021,39(10):46-55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因网络高关注度极易引发舆情与谣言危机,舆情与谣 言演变时关系紧密,通过分析舆情与谣言耦合机制,为社会热点事件网络治理提供指导。【方法/过程】选取近4年28 个社会热点事件,筛选其中表现突出的耦合样本,可视化呈现了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与谣言的耦合模型,进而利 用场域理论中行动者、资本与惯习的内、外循环机理揭示网络舆情与谣言的耦合机制。【结果/结论】揭示了社会热 点事件网络舆情与谣言的一致演变耦合模型、超前分歧耦合模型和滞后分歧耦合模型,并深入分析了三类耦合模 型中不同的耦合机制,包括两场域互振共变机制、谣言场抑制与舆情场反攻机制,以及舆情场主导与谣言场破茧机 制。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与谣言的科学判定及精准施策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局限】结合多元研究方法揭 示舆情与谣言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在舆情与谣言耦合演变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为探讨微博舆情的生成机制以及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微博舆情现状以及网络 舆情参与主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将Deffuant 有限信任模型引入研究中,对微博舆情生 成机制和传播规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网民、媒体以及政府三种主体在意见交互时发挥的作用,塑造了微博舆情 生成的多主体仿真模型。【结果/结论】这对微博舆情的恶意发展和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基于此,提出了进行信 息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舆情信息自发演化条件下出现多平台联动现象,使舆情演化的内在机理更加复杂,进一步增 加政府对舆情的认知难度和治理成本。【方法/过程】在分析舆情系统多场域耦合效应治理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基于 Logistic 扩展模型的舆情系统,提出确定耦合效应的研判方法,以不同稳态情形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舆情治理策略, 并根据COVID-19舆情案例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耦合效应量化与识别方法适用于舆情治理 工作,可将多场域治理问题递归为双场域情形,进一步实现精准施策。【创新/局限】考虑耦合效应的舆情系统在解 释现象、理论基础、演化原理、研究层面和适用范围上有别于现有文献,未来应投入更加丰富的案例样本拓展实践 检验。  相似文献   

10.
周子明  高慎波 《情报科学》2022,40(3):152-158
【目的/意义】深入探究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逻辑和风险特点,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及时化解高校 网络舆情风险危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突发事件导致的高校网络舆情 产生、演化和发展的系统分析,明晰其生成机理,进而演绎归纳出高校网络舆情的风险特点,以此提出具有针对性、 规范性和实用性的高校网络舆情风险管控与应对机制和模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网络舆情生成演化 遵循特定发展规律,具有意识形态化、焦点扩大化、传播裂变化、行为圈层化等风险特点,这为正确辨识高校网络舆 情风险的发生发展及有效防范、管控和处置风险危机提供有力依据和科学指导。【创新/局限】研究并精准建构高校 网络舆情“二维六素五阶”生成发展机理模型,探究并归纳出高校网络舆情的风险特点。高校网络舆情风险应对策 略还需进一步做好实践应用层面的成效检验。  相似文献   

11.
周汉杰  王刚 《情报科学》2021,39(12):118-125
【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区块链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管理纾解对策,对于创造良好网络环境,提升网络舆情治理 效能以及应对网络风险复杂局面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过程】本研究立足区块链理念与技术,分析社交网络舆情 风险管理概念框架,指明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现存问题,进一步探究区块链技术下社交网络舆情治理与纾解机理,建 立社交网络舆情管理系统模型,并从技术推进、多方协作、媒体引导等层面探究防控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的密钥。【结 果/结论】区块链技术对社交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提高舆情信息传播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为营造健康、安全共享等网 络社交生态系统提供诸多可能性。【创新/局限】本文构建的区块链社交网络舆情管理模型是一个初步的设想,没有 考虑信息存储的上限,下一步研究工作是提升区块链社交网络舆情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数据采集的标准化,为区 块链社交网络舆情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师生员工影响越来越大,高校舆情管理机构必须创新舆情管理 机制以适应新形式变化、进一步采取应对策略以提高舆情管控效果。【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 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构建了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机制,从管理过程和信息生态系统机制融合角度 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结果/结论】本文为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供了新的 理论视角,对实践层面的舆情应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郭爽  万立军 《情报科学》2020,38(5):132-140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微博社区网民的情感交互与舆情观点,有助于在复杂的网络中掌握网民情绪演化从而良性引导网络舆情态势。【方法/过程】基于传播动力学、社会安全阀等理论,结合微博社区中的实际案例,定义事件利益主体并抽象出事件演化的全生命周期,同时,构建SIR演化博弈模型刻画网民情绪的动态演化规律及主体决策博弈演化过程,并通过仿真模拟分析得到系统演化至稳定状态的均衡条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微博社区中意见领袖与官方媒体感知收益与风险的敏感度对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官方媒体及时设置有效议程构建安全阀能够防止网民情绪恶化;意见领袖与官方媒体的协同引导能够最大效度地帮助政府管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科技期刊融媒体建设现状,提出融媒体传播策略。【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为样本,调研期刊融媒体建设现状,抽样调研期刊新媒体发布内容和目标读者,从不同期刊类型角度分析融媒体建设情况和传播效果,总结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果】80%以上的样本期刊已开展融媒体建设,但传播渠道少,传播形式单一,粉丝黏性较差。有趣易懂的科普内容在新媒体上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结论】科技期刊融媒体建设具有潜力,期刊可利用学科特点打造优质内容,基于多种媒体格式建立多渠道融媒体传播模式,吸引读者转发、评论、点赞以进行多链条裂变传播,培养复合型数字编辑等。  相似文献   

15.
张雷  谭慧雯  张璇  韩龙 《情报科学》2022,40(3):144-151
【目的/意义】构建高校师德舆情微博用户评论LDA模型,可以更精准识别舆情演化特征和分析关键主题传 播路径,帮助高校和相关部门更为有效地进行舆情监管和舆情引导。【方法/过程】本文以“天津大学一教授学术造 假”事件为例,基于 LDA模型构建高校师德舆情下微博用户主题生成模型,采用困惑度评价指标确定 LDA模型最 优主题数,采用信息熵确定每一主题在不同日期的主题强度,通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词云展现舆情话题的演 变,最后基于主题相似度确定主题传播路径。【结果/结论】LDA模型和信息熵可以解析出网络用户群体关注的重要 主题热点,精准识别舆情演化特征,识别主题最优传播路径进行舆论引导,对爆发的舆情实现预测和管制优化。【创 新/局限】文章创新性地构建高校学术道德舆情的LDA主题模型,有效确定微博用户群体主题、识别舆情演化特征、 分析主题间传播路径,具有普适性;进一步扩大高校师德其他舆情分析及结合网络舆情情感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 内容。  相似文献   

16.
赵艺  李平 《情报科学》2021,39(11):45-50
【目的/意义】突发疫情环境下将形成大量网络舆情,准确把握网络舆情传播趋势可为突发疫情环境下的社 会保障应急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本文从网络舆情信息交互影响要素、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两方面分 析突发疫情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并从网络舆情传播趋势特点考虑,以新冠病毒肺炎李文亮事件为例,采 用Elman 神经网络模型,选取网络信息数量以及情绪总量和主导情绪作为网络舆情传播趋势预测主要变量和辅助 变量,对突发疫情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趋势进行预测分析,针对预测结果制定相关社会保障应急机制。【结果/结 论】研究提出可通过完善网络舆情相关法律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社会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五项 社会保障应急机制,以期为突发疫情环境下维持社会稳定性提供依据。【局限/创新】未来研究中可结合更多相关实 例进行分析,从而使研究结论进一步得到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突发公共事件频现引发舆情危机的环境中,研究舆情爆发机制 及治理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爆炸性渗流理论,考虑各节点不同影响力构建了改进的社会舆情爆炸性 传播模型,探究了舆情可能的爆发机制。进而提出随机免疫、目标包围免疫、全面科普三种舆情治理选择,通过仿 真和案例分析验证其合理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舆情的爆发存在阈值,在感染率小于阈值前爆发规模几 乎为0,超过阈值后会快速引爆舆论场。对比随机免疫,目标包围免疫能够有效控制舆情爆发,而全面科普作用时 间较久,研究可为政府的舆情治理提供一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公共事件社会舆论容易造成公众恐慌,主流媒体发挥其引导作用可帮助公众树立正确人生 观、价值观。【方法/过程】首先,从公共事件的酝酿、爆发、持续及消减四个阶段分析了公共事件生命周期;然后,从 信息传播方式、传播内容、舆论主体等多方面研究了主流媒体引导对公共事件社会舆情的影响;最后,基于公共事 件社会舆情的关系泛化、对象泛化、热点泛化等表现形式,对公共事件社会舆情泛化的信息交互的开放性与爆炸 性、社会舆情传播的随机性与敏感性、公众发表看点的主观性等特点进行了挖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主流媒体 引导下公共事件社会舆情泛化存在点轴式、跳跃式及传染式三种泛化特征,进而提出可通过控制舆论先机、培养与 树立意见领袖、提升社会舆情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及可信性等对公共事件社会舆情进行正面引 导的建议。【创新/局限】分析了主流媒体引导下公共事件社会舆情泛化特征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对于有效避免因 舆情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容易受到外部事件冲击的行业之一。近年来由于交通意外、设施损 坏、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涉旅危机事件逐渐增多。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 逐渐成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与传播的策源地。本论文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观点演化机制,对旅 游行业相关部门科学地进行危机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虚拟仿真与实证分析入 手,分析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网民观点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旅游舆情网络具有无标度的结构特 征,旅游网络危机舆情具有纵深扩散、反复发酵的演化规律。最后提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线上线下协同治理 的对策建议。【创新/局限】采用混合方法研究,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无标度加权网络结构特征的旅游网络舆情危 机事件观点演化模型,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为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观点演化机制提供了新 的研究视角;但研究中对于观点演化机制的网络平台研究仅考虑了微博,将来研究中将着眼于更多的新媒体社交 平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徐海玲 《情报科学》2022,40(7):48-54
【目的/意义】基于事理图谱的方法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揭示,能够准确分析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和脉络, 为政府部门的舆情管控和舆情引导献计献策。【方法/过程】以微博“长征5B失控”的相关主题与评论内容为研究对 象,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抽取和泛化,分别生成顺承事件对和因果事件对,并对其顺承关系和因果关系 进行识别,从而构建网络舆情事理图谱。【结果/结论】在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因果事件的演化路径具 有时间发生短,演化路径短的特点,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演化的趋势也逐步降低;网络舆情顺承事件具有传播的 时间长,传播的路径多且具有多向性的传播特点,在顺承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因果事件,且舆情事件的 走向与网民的情绪有很大的关联。【创新/局限】构建基于事理图谱的网络舆情的演化路径,同时揭示网络舆情演化 的传播特点与现实意义,后续有必要扩大研究样本,使得研究结果具有更好地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