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安娥 《科协论坛》2007,(1):140-141
本文以索罗的经济增长速度方程为基础,建立技术进步评价模型,从投入产出角度对技术进步的速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技术水平几方面对科技贡献进行评价。并结合武汉某科技计划项目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政府科技投入对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社会里,技术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我国1953~2002年度的统计数据,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定量测算了政府科技投入对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得出结论:政府科技投入对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偏低,从改革开放后至2002年的整个时期里,政府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平均贡献率只有8.3%;因此,我国应当努力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力度,以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继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最后,文章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大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重要因素,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若仅将其作为单一因素进行分析,会忽略技术进步范畴内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规模经济,通过C-D模型和索洛增长模型分析其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6.13%,其中人力资本的贡献为39.796%,科技进步的贡献为12.657%,规模经济的作用不大,表明内蒙古应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中国2001-2009年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效率,结合面板回归对科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001-2009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55,被喻为“双驱动”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推动着科技创新;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呈较优发展态势,说明科技带动各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单方差因素分析东、中、西部地区Malmquist指数统计结果表明,只有技术进步指数有显著性差异,其它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各投入要素利用效率最高是科技,且东部比中、西部地区科技利用效率高.面板回归表明,每万人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对科技贡献最大,其次是研发经费强度,教育投入强度对科技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沿海区域土地生产力的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文章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作者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文章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作者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我国科技创新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并把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对东莞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对东莞经济的贡献率,通过调查统计运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对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技术进步对东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约为12%,但规模经济效应非常明显,并进一步指出劳动力对东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光华  孙文生 《预测》2000,19(4):26-30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计算分析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全要素综合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和趋势。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提高,而且该指标的提高速度,农村快于全国。1980-1995年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份额为41.2%。中国农村技术进步对新增产出的贡献份额是增长的趋势。中国农村技术进步对新增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份额也是增长的趋势,且增长幅度大,速度快。但总体上中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偏低。因此,应加强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进步,推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民间组织在国际科技合作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明 《学会》2006,(7):34-37
一、民间组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必要性1、技术进步速度缓慢。1991年世界银行对68个发展中国家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进步对GDP的贡献为14.3%。科技在发达国家早已取代资本与劳动而升为首位,达到60%~90%。1979~1992年期间,我国GNP平均增长速度为8.95%,资金年增长速度是13.8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基于粮食生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爱凤  刘友兆 《资源科学》2013,35(6):1174-1183
基于粮食生产的视角,论文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利用DEA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1990年-2008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定量比较分析;②尝试运用农地的粮食产出值与经济产出值的比值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区农地多功能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研究区综合效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下降引起,整个研究区的技术效率不高;②各地级市农业生产率总体上呈现改善的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与城市化程度相对应;③各地级市的粮食产出与经济产出比值呈下降趋势(扁平的反“S”型曲线).各个地区农业的功能由社会功能向经济功能转化,并且转化的程度与各地城市化程度呈反向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主体功能区建设和耕地保护财政转移支付的必要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农地可持续利用的区别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有偏技术进步、替代弹性与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英基 《软科学》2017,(4):27-30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的研究框架理论,探究了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各要素价值份额和替代弹性.实证结果显示,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边际贡献递减,而农用柴油、农业机械设备的边际贡献递增;劳动用工量的边际贡献递增,且与其他物质要素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通过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要素替代弹性等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谷贱伤农"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丰产式"与"一窝蜂式"两种形式。根据不同的"谷贱伤农"形式,从传统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两种经济学视角下的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粮油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局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SOOPAT专利数据库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工具,对中国1986—2015年粮油产业的技术生命周期及其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技术构成、热点专利、各国来华申请专利情况、专利的法律状态和地区分异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油产业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由最初的重视专利数量转变为注重专利质量的提升;绝大部分专利以职务发明为主,申请人主要是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专利存活期普遍较短;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生物或酶、栽培、播种施肥及植物再生是目前中国粮油产业技术研发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馨之 《软科学》2001,15(5):81-84
甘肃省农业在面临人口增长,粮耕面积增长空间日益狭窄的形势下,粮食生产能否满足人民需求的问题值得探讨。结合甘肃省的粮食生产状况及人口发展状况来研究甘肃省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几十年的粮食政策改革,我国逐渐实现了粮食总量的紧平衡.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战略要面临国内粮食自给率总体下降和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双重挑战.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我们既要立足于本国国情,采用适合本国发展的粮食安全道路,也要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相关经验,扬长避短,警钟长鸣.文章对日本粮食政策的缺失点进行总结,在现阶段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与国内粮食安全的实际国情相结合进行分析,从他国失败经验中得到警示,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新粮食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7.
吴运建 《科研管理》1998,19(4):13-19
高技术是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它具有技术变化迅速、产品寿命周期短、产品性能和工艺技术改进快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新技术的基本特征,即创新性。全新的高新技术产品一旦被市场接受,需求会迅速增加,从而带来高效益,高效益引力的拉动作用又会加速创新过程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高收益同时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步失误,全盘皆输。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如何抵御和避免风险?这是摆在人们面前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就高技术企业风险的概念、起源及企业如何抵御风险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是当前自然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产量,用该单产水平计算我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全国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其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各类耕地的粮食单产;在此基础上,乘以各县各类耕地的面积,得到各县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农业生态小区乃至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108t。这一结果与全国同期的粮食产量和粮食消费量相比,表明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依然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返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技术的历史和逻辑发展与科学一样呈现了一个从附魅、祛魅到返魅的过程 ;当代技术或“后现代技术”是一种返魅的技术 ,表现出比祛魅的现代技术更人性化、更社会化、更具不确定性从而更富神秘性的“魅力” ,从返魅的特征上我们无疑可以找到一个把握当代技术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转移成功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省理工学院(MIT)是开展技术转移较早的大学,其技术转移工作成绩斐然。通过对推动MIT技术转移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对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工作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