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界定了电子政务核心应用的概念内涵;从顶层设计规划、集约化建设、创新运作机制、开展外包服务等方面介绍了河北省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的主要做法;分析了河北省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的工作思路与重点,即要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历史追溯与标准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各国都把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视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战略决策,用以提高政府信息管理、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我国经历工业革命过程中面临了第三次浪潮的冲击,在信息化革命初期(中国加入了WTO)又面临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可谓三步(工业革命→信息化革命→经济全球化)并作两步走,缺少发达国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导致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以及电子政务难以真正地通过网络进行。因而我们应重视信息资源标准化,加强我国政府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49家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机构和52个参测案例,制定适合于我国现阶段的电子政务运维服务三级分析指标体系,从机构、服务、机制和趋势四个方面评价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的整体水平,分析总结我国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的成功经验与不足,用以提高我国电子政务项目的成功率和满意度,优化我国国有信息化资产的管理体制和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石--信息标准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标准化可增强政府的业务合作与系统的兼容,可扩大网络的外部性,减少不确定性。认真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标准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遵循信息标准化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健全对策,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深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事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总体目标。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服务是电子政务的第一要务。针对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服务障碍,文章提出了服务观念的渐进式转变、用户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加快建立、电子政务建设整体规划的尽快制定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标准化的电子政务应用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化,如何规范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成为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电子政务系统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唐重振 《情报杂志》2007,26(7):77-80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提升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对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础、原则、目标、环境进行分析,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内部运作流程,探索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1开展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一是重复建设的挑战.二是盲目建设的挑战.三是建设管理的挑战.强化管理和实施标准化是规避风险和战胜挑战的关键。2.电子政务建设节俭高效才是真。3.杜绝“电子政务急躁症”。4空间数据应用激发应用需求.推动技术更新,推动标准化与应用整合,推动多部门、多信息系统协同服务。5实现电子政务标准的六大途径:加速OA,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的标准化应用是标准化推进之母;明确标准化的范围划分;采用合理可行的标准化策略;确定合理可行的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领导体制;建立CIO及CIO委员会,加大标准化协调力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IT服务管理标准以及两种主流的IT服务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开展的电子政务管理实践案例征集暨评选活动的调查数据,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的可喜成果,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的主要特点和问题,并给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成熟度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韩国电子政务规划的背景、韩国电子政务经历的5个发展阶段以及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政策与成就;解读了对韩国当今和未来电子政务发展有十分重要影响的两个主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2003—2007电子政务计划”和“2008—2012电子政务计划”,描述了韩国电子政务的组织架构;详细介绍了韩国电子政务CT4C项目、G4B项目、在线政府业务管理系统项目、信息共享系统、电子参与系统、家庭税务服务等最佳实践;总结并指出了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当今电子政务发展的概况,并归纳了信息化条件下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所呈现的特点;论述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产生的许多误区和问题;提出了以改进政府管理模式为目的、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目标创新电子政务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能力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电子政务服务的应用分析,提出了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测评体系,进而应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体系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体系能较好地测评我国电子政务的服务能力,为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3.
白燕琼  贺晓利 《现代情报》2003,23(9):222-223
本文阐述了标准化对电子政务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实施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和条件,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根据电子政务系统技术架构和应用需求,在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重点电子政务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面向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框架,给出关键标准说明,并从标准更新维护机制和贯彻实施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标准化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5.
唐重振 《现代情报》2007,27(4):11-13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确立一定的价值取向。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确定,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实际和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状况,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应确立以公众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杨菲  高洁 《现代情报》2014,34(8):170-176
从概念上界定了电子服务、电子政务服务以及电子政务信息服务,阐述了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基础理论模型;概括了电子服务持续使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电子政务服务持续使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研究忽略了电子政务信息服务阶段的持续使用问题,围绕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公众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电子政务服务发挥其应有价值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服务公民采纳模型及实证研究/FO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骁  季绍波  仲秋雁 《科研管理》2011,32(1):129-136
    摘要:提高公民对电子政务服务的采纳意向是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查我国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向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了电子政务服务公民采纳模型,并通过问卷方式采集了630个有效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优势和相容性、自我效能在三个服务层次上对公民采纳意向均有显著影响;认知度、对政府的信任和感知信任分别在基本信息、信息交流、事务处理服务层上对公民的采纳意向产生显著影响。(2)感知信任的三个前因分别为:对互联网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18.
从功能纵向延伸和业务覆盖面横向拓展的二元维度考察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历程和发展阶段;分析了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包括电子政务系统有效性与失效性之间的矛盾、审批部门的独立性与审批系统的整合性之间的矛盾、数据资源的分散性与数据需求的集中性之间的矛盾、上下级行政服务中心的独立性与业务关联性之间的矛盾等;提出了今后应从行政审批数据资源库的架构与嵌入、多系统整合与交换体系的架构、上下级行政服务中心系统业务互动的实现等技术层面推动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更趋完善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国家电子政务知识协同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新型国家的电子政务知识协同服务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政府信息服务,它集成了知识服务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与国家自主创新发展相适应.本文从电子政务知识协同服务的内容分析入手,提出一种创新型国家电子政务知识协同服务系统框架,为我国电子政务协同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最后论证了创新型国家电子政务知识协同服务系统框架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势;列举了移动政务系统应用的若干具体事例及所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分析了影响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五大问题:政府重视不够、网络不佳、数据不足、标准化和安全性欠缺、法律法规不健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