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周青 《学会》2011,(6):28-31
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既需要政府的引导,也需要包括民间环保组织在内的全民的参与,而政府和民间环保组织在推动中国环保事业方面又各有所长。只有建立并不断维持和完善民间环保组织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使民间环保组织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所长,成为政府职能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马国栋 《学会》2007,(5):18-22
本文立足于对北京民间环保组织的田野考察,从人类学整体观的视角出发,建立起非政府组织、政府、企业、公众的立体空间构象,并通过分析抑制该组织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论证民间环保组织要想获得自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在注重政府“让渡”的基础上,更加珍视公众自我的“信任”空间并正确处理好立体空间中的角色关系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而从二元的解释维度中跳脱出来,实现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从“机械的环境治理”到“文化治理”的理念转换。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决策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研究尝试从自主治理的理论视角出发,从自主治理条件、功能作用、资源依赖及治理绩效来阐释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行机制与治理策略。研究表明,民间环保组织自主治理面临着人力资源、组织资源、行政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限制。未来唯有构建人才机制、完善组织机制、设计制度机制、健全融资机制、重塑信任机制,才能推进民间环保组织的自主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4.
《学会》2015,(8)
当前,民间环保组织面临着法律地位不被承认、日常运作受到束缚、法律救济无力的制度困境,其与政府的关系呈现体制外对抗态势,政府又对其进行体制内消解,二者呈现一种动态平衡。民间环保组织必须在理解政府利益考量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利用媒体和挂靠单位获取存在感并挤压出政治参与空间,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实现多样化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996年,中国最早的一批民间环保组织开拓者之一的廖晓义女士创建了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十多年来,这个民间组织以生态文明的实践与传播为宗旨,关注与环保有关的方方面面,从“社区环保”到“生活环保”,从社区垃圾分类到奥运绿色社区的试点;从26度空调到节能20%公民行动;从汞污染防治到化学品安全;从“无车日”到绿色出行,无不关乎到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相似文献   

6.
肖晓春 《学会》2007,(1):14-16
环境“治理”是建立在治理和善治理论基础上的对环境的宏观管理,它特别强调公民社会特别是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塑造全面合作的环境治理模式,关键是要从制度层面合理规约政府与民间环保组织的治理边界。  相似文献   

7.
马国栋 《学会》2008,(12):18-24
该文选取北京E民间环保组织为个案,旨在说明:民间环保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实则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结果。在与政府、企业等多维空间元素的互动过程中,E组织既对人与自然所面临的紧张关系做出了冷静的思考和判断,同时又充分地发挥了自我存在的主体性,并以一种灵活的姿态面对现实,试图在完整的空间关系中做出权衡。  相似文献   

8.
马国栋 《学会》2006,(1):23-26
在我国,近年来环境保护事业的建设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这突出表现在民间环保组织的迅速发展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所日益体现出来的广泛影响力上。面对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民间环保组织逐渐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在弥补政府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不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发展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国栋 《学会》2006,(9):20-23
在我国,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事业的建设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这突出表现在民间环保组织的迅速发展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所日益体现出来的广泛影响力上。面对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民间环保组织逐渐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在弥补政府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不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侯卫婷 《大众科技》2014,(7):263-265
高校环保社团在校园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是促进高校环境教育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活动经费不足、环保素养有待提高、缺乏系统的引导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高校环保社团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高校环保社团作用的发挥,也阻碍了社团自身的发展。文章将从高校环保社团的现状和发展特点着手,浅析环保部门应如何加强对高校环保社团的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马国栋 《学会》2009,(5):3-6,28
5.12汶川地震带来了一次罕见的自然危机。环境非政府组织应急而行,主动承担起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社会责任,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无疑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风险应急和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该文试图展现地震及震后环境非政府组织救灾行动的基本形貌,并对其表现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王运祥  甘燕飞 《学会》2009,(11):31-36
在经济改革最前沿的华南地区,存在着许多名目繁多的非政府组织(NGO),涉及劳工维权、环保、扶贫、教育、妇女、健康等领域。这些NGO的涌现有着国际背景和原因,而这些组织已在华南地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作用。它们之所以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是由于这些活跃在华南的NGO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不单单是它们自身发展会面临各种挑战,它们发展的过程所产生的潜移默化辐射力或冲击力对于维护现有的政治、经济,甚至社会治安秩序的挑战既是现实的也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3.
王文娟  何倩 《学会》2009,(10):18-21,6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具备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其通过监督与介入、示范与引导、实施与推进等途径参与公共管理,推动了社会民主平等网络的建构,促进了市场公平信用体制的成长,推进了群体道德文化精神的培育。虽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各项公共项目要求的提高,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空间会不断得到拓展,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黎青 《学会》2009,(3):3-4
联合国是最早正式使用非政府组织概念的。文章追溯了联合国对非政府组织的内涵界定,指出可以将联合国认定的非政府组织概念理解为:非政府组织是在地方、各国或国际各个层级上组织起来的公民志愿组织,是非营利、非政府、非宗教、非政治性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5.
何晔  安建增 《学会》2010,(3):3-7
作为一种组织机制,医疗非政府组织的生成发展需要以一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因素为前提基础。文章以美国为例,探讨影响医疗非政府组织生成与发展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6.
齐海丽 《学会》2009,(7):15-18
新农村建设是在席卷全球的共同治理模式背景下提出的。从理论上看,多中心理论为农村民间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实诉求中,农村组织的缺位使其参与更具迫切性。虽然农村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民间组织角色发挥的因素。因此,应该从政府的扶持与支援、农村民间组织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入手,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农村民间组织,保障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发挥。  相似文献   

17.
杜劲松  孔晓丽 《学会》2009,(5):7-13
农村民间组织的生成与发育是市场经济和乡村竞争的产物,其实质是农民的组织化。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基层民主、创建法制秩序、建设和谐乡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民间组织快速发展,但合法性、行政依赖、内部管理不规范、准入制度过严、管理力量薄弱等相关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政策培育力度、改革登记监管制度、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就成为当前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陆亮 《学会》2014,(8):5-10
慈善组织是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推进慈善组织建设,有助于传播慈善和公正理念、有助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监督,完善乡村自治。农村慈善组织在发展过程显现出准入难、监管松、制度安排漏洞、发展区域不均衡等问题。农村慈善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可以选择政府主导的路径、社会进入的路径和内生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补偿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化和生态补偿是关系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在阐述生态文化和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建设途径的基础上,论证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生态补偿能惩罚生态破坏行为和奖励生态建设行为,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分析显示实行生态补偿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我国生态文化的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民间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光芸  李建华 《学会》2009,(7):10-14,35
民间组织作为当代公共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发挥着作用,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民间组织的支持,推动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民间组织也应加强自律,以更好地参与公共治理,从而形成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好互动,实现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