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风》2016,(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渗透,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在全球化的制造中,分布式的网络模式已经成为现如今的大势所趋。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能否抓住时机实现自身的发展成为当今制造行业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企业协同联盟智能制造技术的问题,应该对当前企业现有的资源协同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发展更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本文基于这个背景,对基于资源协同的企业联盟智能制造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贾军  张卓  张伟 《科研管理》2013,34(10):84-93
在评估互补资产或技术关联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多数文献将这两者分离开来进行研究,忽视了互补资产间的协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关联对两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中国高技术上市公司2004-2010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补资产协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技术关联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互补资产协同与企业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技术关联对生产制造互补资产与市场互补资产协同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技术关联对生产制造互补资产与人力互补资产协同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市场互补资产与人力互补资产协同和企业绩效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时加强技术间关联和专业化互补资产协同可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基于模型定义(MBD)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的有关内容,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状况。通过总结模型三维表达方式以及基于XML的信息交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协同制造中MBD的应用,并展望了MBD在协同制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低碳经济时代,中小制造企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绿色供应链协同创新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运作机制,构建了面向中小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协同创新模式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阐述分析。结果发现:绿色供应链协同创新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支持、社会环境、行业标准、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核心企业以市场方式协助中小制造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并拉动金融机构加入解决资金问题;供应链协同可以缓解中小制造企业资金短缺,先进绿色技术、绿色设备匮乏等问题,提高中小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XML的机床制造信息集成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伟  陈景霞  陈桦 《情报杂志》2006,25(12):93-95,98
在网络化协同制造环境下,为有效实现制造企业应用集成,需要开发统一的信息集成规范。XML技术为解决制造信息集成、定义异构系统间数据交换的内容和格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针对机床产品协同设计中数据交换复杂等特点,提出了通用的、可扩展的集成规范制定原则,以及基于XML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的映射方法,并对集成规范设计的支撑技术与工具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集成规范建立和实施的前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下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是离散制造企业向智能化转型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离散制造特点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首先从需求设计、生产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四个方面制定离散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方案,并构建离散制造的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其次以中国23个离散型智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智造潜力、企业协同动力、区域创新能力和外部环境支持对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起促进作用;在二级指标中,企业知识存量与政府补贴是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并行协同模式实现了设计、工艺和制造之间的并行协同工作,阐述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工艺和制造方面的协同设计关系,总结和规划了三维数字化条件下的并行协同设计制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企业组织与技术的协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纵向文献计量分析组织与技术的协同创新关系,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组织主导型、技术主导型以及组织与技术平衡型,阐释二者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内生性、历史件和复杂性特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二者协同创新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以黑龙江10家医药制造企业为案例测评相对协同创新效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相对协同创新效度测评方法能够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评价企业的组织与技术协同创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以45家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企业技术、组织以及环境对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资源、高管技术背景、人才基础、市场竞争、政府支持等因素并不是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必要条件,单个因素无法有效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2)形成制造业数字化创新共有5条路径,被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技术-环境协同型、技术-组织协同型、技术-组织-环境协同型;(3)工业互联网应用和人才基础对于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具有普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背后多重因素的协同作用机制,为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孟凡生  宋鹏 《科研管理》2020,41(3):151-163
协同理论为新能源装备智造化转型提供新思路。基于新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试突破常规智能制造系统边界,从目标、流程、信息和资源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协同智造基本活动并识别关键智造技术,将协同智造主体划分至云平台、研发平台、信息平台、制造平台、服务平台和资源平台等六个主要模块,通过关键智造技术嵌入应用构建离散式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使智造主体通过各平台实现“四维协同”模式。基于“四维协同”构建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运行的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引入差异化权值的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确定要素权重。实证表明,目标协同和信息协同是影响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协同化物流模式的推广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云制造和RFID等技术创建了协同化物流信息云平台。围绕协同化物流信息云平台的提出背景、特点、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最后以一汽大众为例,设计了面向汽车行业的协同化物流信息云平台,验证了云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制造业正在朝着更加先进的高技术制造模式迈进,高技术制造模式成为抢占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但是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大多处于低端水平,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关键技术创新,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现象,从系统模拟的视角,通过构建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并购创新协同的系统流图,找出技术并购协同相关因子之间的作用机理,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技术并购协同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制造企业智能化。基于TOE理论从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模型,借助爬虫技术归集基期企业年报中“数字化转型”特征词,筛选出175家开展一定规模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作为样本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6个前因要素如何协同驱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多重前因变量协同发力,任何单一因素均无法作为结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组态主要有4条,进一步可归纳为技术-组织主导型和全要素驱动型,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各组态之间存在重叠和潜在替代关系,其中数字技术创新和知识密集度是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多重驱动因素之间的复杂组态效应,对制造企业数字化具有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晰巍  靖继鹏  范晓春 《情报科学》2004,22(12):1466-1469
为更好地基于协同企业的知识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对URP时代知识管理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企业知识门户EKP作为协同企业整合内外资源的使能工具。从协同企业资源整合的角度提出协同EKP的框架结构和基于网格技术实现底层分布式平台的方法,并结合应用实例论证了EKP在协同企业之问实现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协同商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制造技术资源与服务既有数字化的资源,又有实体服务资源,这些资源分散在全国不同城市、不同的系统平台中,要在综合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资源服务平台上进行统一呈现,不仅需要解决实体服务资源虚拟化的问题,还需解决资源组织问题。传统单体应用实现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资源服务平台往往存在着服务易崩溃,部署慢,伸缩扩展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从资源入手,采用新兴的微服务技术代替原有的,过时的单体应用架构,根据不用的企业,政府机构对于制造技术资源的不同需求,结合一定的逻辑关系,拆分成多个微服务,使每个微服务独立运行,互相通过轻量级通讯方式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斌  欧伟强 《科研管理》2016,37(7):35-46
论文分析了海峡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的六大"演化代",阐述了两岸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演进机理。并以闽台LED产业集群为例,采用多链扩展改进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对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过程进行全产业链、多维度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的思路:(1)在实现模式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对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进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终带动两岸新兴产业集群乃至相关产业集群的腾飞。(2)在运行机制上,实现由"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由"个体制造"向"聚合制造"转变、由"技术追赶"向"技术跨越"转变。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是激活中小企业的创新力量。技术学习难度增大、外部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自身演化进程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创新的必要性。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产业特征、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决定了现阶段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技术路线方面,不断积累模块化产品领域的技术能力,进一步发挥大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兴工艺对传统生产设备和制造系统进行改造和提升;组织能力方面,借助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创新平台等渠道,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整合外部前沿知识和核心技术,加快知识-技术-产品转化速度。  相似文献   

18.
谢静 《内江科技》2010,31(9):89-89,46
本文研究了设计与制造协同的内涵及工作模式,提出了一个支持设计与制造协同的设计状态成熟度模型,给出了设计状态成熟度模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走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政策导向。基于绿色制造-物流协同演化背景,本文认为企业知识链创新必须在实体产业与知识链的融合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保障企业知识链获得创新生命力,避免知识链路径依赖的制约;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企业知识链的理论研究。本文在研究分析知识链内涵与局限性基础上,论述了绿色制造-物流协同演化下企业知识链创新的必要性;其次,从信息结构入手破解知识链路径依赖的可行性;最后基于绿色制造-物流协同背景构建知识链反馈回路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制造强国路线图。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新常态下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用协同研发的有效组织模式,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的功能架构及其运行的知识管理流程,构建了理论框架模型,以期对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