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艳  孙根年  冯庆 《资源科学》2021,43(8):1675-1686
旅游服务贸易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存的典型产业,掌握其比较优势分布格局有助于为缓解国际贸易发展不均衡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本文以23个发达国家与28个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2018年各国旅游服务贸易相关数据,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其变动幅度与变动方向,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差异与演变特点。结果发现:①在旅游服务贸易中高水平比较优势的梯队中,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呈增长趋势,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参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专业化分工的规模与层次均有所提升;②大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动态演进特点,但仍有少数国家偏离此规律,如波兰、捷克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发展中国家;③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则呈明显的波动性下降趋势,并已进入比较劣势等级。进一步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贸易平衡贡献指数发现,旅游服务贸易是影响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平衡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引导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相对均衡发展、优化中国国际旅游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环境绩效动态评估——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从生态效率角度,利用改进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江西省2000年-2008年资源环境强度与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西省在经济增长快速推进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基本上保持同步增长,水资源消耗增长比较缓慢;COD和SO2的排放量下降趋势也基本相同,但其历年排放总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在资源环境强度下降的同时,江西省能源消耗强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用水强度和建设用地强度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OD和SO2的排放强度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江西仍然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其综合绩效指数有相对下降趋势;④江西省资源环境绩效指数从大到小排名,2000年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SO2排放绩效能源绩效建设用地绩效COD排放绩效用水绩效;到2008年则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能源绩效SO2排放绩效建设用地绩效COD排放绩效用水绩效。最后,本文就提高江西资源环境综合绩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江西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环境绩效动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从生态效率角度,利用改进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江西省2000年-2008年资源环境强度与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西省在经济增长快速推进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基本上保持同步增长,水资源消耗增长比较缓慢;COD和SO2的排放量下降趋势也基本相同,但其历年排放总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在资源环境强度下降的同时,江西省能源消耗强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用水强度和建设用地强度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OD和SO2的排放强度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江西仍然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其综合绩效指数有相对下降趋势;④江西省资源环境绩效指数从大到小排名,2000年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SO2排放绩效>能源绩效>建设用地绩效>COD排放绩效>用水绩效;到2008年则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能源绩效> SO2排放绩效>建设用地绩效>COD排放绩效>用水绩效。最后,本文就提高江西资源环境综合绩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江西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何剑  孙鲁云 《软科学》2016,(7):49-52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0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法对各省份2001~201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比较,并分析了收敛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省市2001~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为负增长,平均Malmquist指数为0.9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相比,10省市的优势在于规模效率变化,劣势在于技术变化;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10省市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最后,提出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安定和谐社会环境和注重质量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俞炜华  秦波涛 《预测》2006,25(5):1-5
传统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没有考虑国家规模问题。发展中大国采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国内市场规模、资源扭曲效应、区域资源禀赋差异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国际贸易条件、产业结构转换刚性及国际政治等因素上则处于劣势。中国应该在坚持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R&D,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分区域推进产业升级并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以利用大国优势,克服大国劣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张展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130-131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客观地检验、测算及评价辽宁在嵌入跨国公司价值链时的区位优势与区位劣势颇具现实紧迫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的市场容量吸引力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劳动力成本吸引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基础设施吸引力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而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较好的历史和现实基础。综合各项指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辽宁嵌入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区位优势是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比较优势分析法评价广东省工厂化水产养殖近几年来在沿海省市中的竞争优势度,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工厂化水产养殖的综合比较优势低于沿海平均水平,养殖专业化程度较低、养殖发展水平不高、养殖技术不过关且管理效率较低等。并以此评价结果为基础对广东省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孙才志  李红新 《资源科学》2008,30(10):1442-1448
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根据辽宁省14个城市1999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选择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以及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等作为输入指标,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输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规模冗余率与技术冗余率,进而计算出用水相对效率,并对其在时空上的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这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研究发现,水资源利用的规模冗余率与人均GDP的关系同库兹涅茨理论相吻合,而技术冗余率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从而为人们利用规律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1987—2015年国内外在国际专利分类大类(IPC class)层面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技术领域比较优势的持续时间特征.研究发现:总体上,国内技术领域比较优势持续时间的中位值为2年,均值为8673年,且具有明显的负时间依存性;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初始比较优势不同的技术领域比较优势持续时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强比较优势和强比较劣势两组之间,累积高水平技术能力领域的比较优势持续时间显著高于中、低水平技术能力领域,而快速和慢速增长技术领域比较优势持续时间的差异不显著;IPC 8个分部技术领域的比较优势持续时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以上结论可为我国有针对性地调整专利布局,从而在国内外竞争中维持核心技术领域比较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思奥  汤秋鸿 《资源科学》2020,42(12):2261-2273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亟需开展水资源需求管理,以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二级流域为基本单元,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方法分析2003—2015年黄河流域用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流域用水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黄河流域用水量占比全国用水量8.0%~9.3%,年用水总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人均用水量则呈下降趋势。②各二级流域用水量随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不一致,人口与人均GDP增长为用水量增加的主导因素,用水强度降低与产业结构升级能起到抑制用水量增长的作用。黄河二级流域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显著,用水强度对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的影响最显著,各因素对二级流域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的影响逐年减小。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斐  杜德斌  李恒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98-1205
科技资源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和结构,利用全国31个省市区1998-2010年的相关数据,在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个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运用比较优势原理,采用NRCA模型,计算区域各科技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相对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历年来各区域整体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都有所提升,但空间差异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区域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优势是影响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时期,文章着眼于这一背景,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人口、土地、经济规模的资源承载力阈值、资源负荷、资源强度概念及其表征方法;结合分岔理论和突变理论,引入突变级数法进行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以2011-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辽宁省14个行政单元中,人口、土地、经济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阈值的城市分别为8个、8个、4个,水资源强度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城市分别为6个、6个、10个;与2011年相比,2013年辽西北的朝阳、阜新及铁岭等3个城市的水资源应急响应级别提高,辽东南的大连、丹东、盘锦及营口等4地水资源系统负荷减轻,辽宁省水资源危急态势趋缓。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辽宁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状况,评价过程相对简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因此便于推广应用,为不同时空尺度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浩  王青  宋阳  李广军  李连德 《资源科学》2008,30(2):192-198
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本文从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资源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能值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辽宁省1990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需要购买的能值总量较少,资源基础相对雄厚,总能值用量中74%以上来自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且逐年上升。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废弃物能值增长幅度滞后于总能值用量与GDP增长幅度,说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作用,使废弃物总量持续增加状况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下降。因此,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要立足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使用,降低废弃物排放,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亚莉  刘友兆 《资源科学》2013,35(2):380-387
以我国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以建设用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7年-2009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总体差异明显,且东、中、西部区域内部开发强度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郑州-洛阳为中心的高强度区域,西部地区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省会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高,且同一省域内不同城市之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也较大;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增大.经济增长、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地规划政策的影响尚没有体现,且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今后,应采取差别化的管控策略,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格执行土地规划政策,合理推动城市化和城市产业布局,才能使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六省市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关于行业空间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六个省市,即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为研究样本,基于LQ指数、RCA指数和K-spec指数对其整体服务业及其分行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状况进行研究,发现:(1)六省市在整体服务业方面的地区差异有扩大趋势,分行业来看,传统服务行业的省际差异在缩小,一些新兴的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方面的省际差异呈现扩大趋势;(2)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整体服务业以及分行业的地区专业程度都很高,而且集聚趋势也很明显;(3)江苏省和浙江省在大部分服务行业上的产业结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盖美  吴慧歌  曲本亮 《资源科学》2016,38(7):1336-1349
水足迹从消费角度建立了水资源利用与人类消费模式的联系,衡量人类对水资源系统的直接占用,是当前测度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影响的最有效的指标之一。本文基于2004-2013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水足迹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和数据包络分析SBM方法分别计算了辽宁省14个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通过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来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在不断缩小,且有收敛趋势;借助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10年间,沈阳、大连、鞍山及盘锦的水资源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水平均较高,阜新和朝阳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均位于全省最低水平;地理位置分布整体呈现中部内陆至南部沿海向东西两侧逐渐递减的特征;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处在逐渐提高的状态,各城市相对效率值差距在不断缩小。利用聚类分析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时空分异研究,构建了空间权重矩阵,显示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集聚分析显示,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城市,如大连、鞍山、盘锦等地区;低低集聚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如阜新、朝阳、葫芦岛;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一般分布在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之间。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低低集聚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提高周围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7.
赵可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3,35(5):928-934
为考察辽宁省14市市辖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14市市辖区2000年-2010年数据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城市建设用地处于扩张状态,扩张速度低于同期全国水平,各城市扩张率存在差异,朝阳、营口、沈阳和大连扩张速度快于其它地区.异速增长方程LAND=aPOP2.97表明14市建设用地处于正异速生长阶段;②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升级、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截面效应与反映政策变化的时点效应能较好地解释14市、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城市带3个维度的建设用地扩张,城市人口规模在3个维度都促进了建设用地扩张,其弹性系数大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弹性系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方向及力度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作物需水量是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和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了解其历史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对预测农作物用水走势并据此制定合理决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辽西北地区9个气象站1964—2013年的气象及土壤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与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密度函数法获得春玉米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辽西北春玉米净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4—2013年近50年辽西北春玉米需水量基本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为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递增;净灌溉需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02.44mm,灌溉需求指数多年平均值为0.67;从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的净灌溉需水量来看,国内或区域内资源(A2)情景与区域可持续发展(B2)情景在未来30a距平增长率依次降低。本文研究可为辽西北春玉米种植的农业用水以及合理灌溉提供依据,对缓解本地区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的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晓芳  赵恒志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63-466
提出优势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和准则,对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进行比较,建立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运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采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徽省现阶段优势产业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鉴于湘江流域独特的区域位置及经济地位,且由于江河上游城市的污染产出会影响下游城市的环境表现,结合非期望投入-产出提出改进的RAM-Undesirable模型和Global-Malmquist指数来测算湘江流域城市群河流环境效率。研究发现:(1)湘江流域城市群河流总体环境效率相对稳定且逐步改善,但区域内差异明显;(2)考虑非期望投入可以消除河流流动性及初始水质差异造成的误差,从而更客观地反映效率水平;(3)各城市河流的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发展不平衡,存在互补现象,其中技术变化是导致全局Malmquist指数波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