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演进和创新可分为3个阶段,即破旧立新的起步阶段、稳步推进的发展阶段和高歌猛进的加速阶段。全面分析不同时期广东高层次人才政策的主要内容与鲜明特征,提出新时期广东人才政策应着力从评价激励机制、创新创业生态、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建设5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以色列主要科技创新政策并学习借鉴以色列先进经验,提出广东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广东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广东孵化培育政策,大力发展海外风险投资,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机制,培育复合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已经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和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与本土化、国内高校及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等人才政策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政策的激励效果偏失或不明显等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创新型领军人才需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找出决定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与吸纳环境的主要因素,在探讨创新人才政策的不足之处的同时,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美贸易争端的新形势下,我国吸引留学人才归国意义重大,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我国在留学人才引进中存在人才工作方式、市场机制、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吸引留学归国人才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提出从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5.
从科技创新人才开发过程的角度,结合创新政策工具、技术生命周期构建三维分析框架,以广东省2008—2016年间出台的96项涉及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文本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已颁布的有关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政策以规范性和约束性政策为主,可操作性政策相对缺乏;重视人才激励、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对人才评价、人才流动和人才保障的关注度不够;重视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少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技术生命周期中的分布较为均衡。结合创新政策工具、技术生命周期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江苏作为研究对象,用全景扫描方法系统梳理江苏省在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举措和主要成效,包括构建技术转移政策体系、搭建技术转移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培养技术经理人、实施技术转移奖补等,对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主要举措进行剖析,分析得出六大最具明显的特征。最后立足广东实际,结合江苏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创新举措及先进经验,在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广东在政策、平台、机构、人才等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弥补在技术转移体系上的短板和弱项,加快广东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6年至2015年期间广东省颁布的77项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从“政策年度”、“政策类型”、“颁布主体”和“文种类型”四方面,对广东近十年省人才政策进行统计分析,系统阐述2006年至2015年期间广东人才政策的类型分布、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为下一阶段广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人才政策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对于当地人才发展和创新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分析我国区域创新人才政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究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作用规律,本文选取深圳市、苏州市和沈阳市的创新人才政策文本,基于基本政策工具和“系统失灵”两个视角,通过系统化的内容分析和统计,获取“一手”的量化数据,并与三个城市的人才发展与区域创新现状进行对照分析,探索区域创新人才政策与人才发展、区域创新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创新人才政策的总量、政策工具的类别与组合、人才多样性、机构多样性以及系统互动度等指标与区域人才发展、区域创新绩效密切相关。本文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完善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NL关键词:创新政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政策;政策工具;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省人才发展条例》进行政策文本分析,总结广东人才立法五大亮点,即提升政策约束力、提高政策开放程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调动人才积极性、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针对当前我国各地人才立法存在的立法滞后、立法体系不健全、立法层次不高等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人才立法实践与经验,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效率优先、坚持引培并举、坚持市场主导、坚持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完善地方人才立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竞争下,广东人才竞争力提升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分析了广东国际科技人才所面临的竞争情况,找出广东在人才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提升广东人才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今世界人才争夺战的最大赢家,美国的人才吸引战略可以划分为初始时期、正式形成时期和扩张时期3个阶段。制定开放、多元的移民政策,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市场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利用别国人才资源等方式是美国吸引人才的基本路径。进一步,提出新时代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走向,即推行开放、多元的人才吸引政策,鼓励本国留学生归国和引进海外留学生并举,改善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努力提高人才待。  相似文献   

13.
根据政策工具理论,以供给侧、环境侧、需求侧3个维度为分析框架,在梳理和总结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目前“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考察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提出我国政府应从创新财政金融理念、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完善税收和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及强化政企良性互动、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方面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要突出要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达到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在未来十年中,科技人才工作需要多头并举,重点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等重大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广受关注,我国在该领域开展了诸多有益实践,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和深圳零一学院的人才选拔与培养经验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得出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凸显多元化选拔、进阶式培养和理解性支持的特色。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要从选拔、培养和支持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适合的成长途径与发展环境,拓宽人才选拔视野,重视人才早期培养,并通过政策保障特色化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技术掣肘加剧和国内创新人才供需失衡的现实背景下,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中国情境,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梳理了中国1996—2019年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政策方向。研究发现: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政策力度逐年加大,并经历了“统包统揽-高度集中-主导”三个阶段的政策演变,呈现出线性沉降、区域分化、融合推进、初形集成的形式特征,以及集中于创新价值链中后端、多元不饱和、统分联动却高度自由裁量、开放的形式化的内容特征,在前瞻性、协同性、引导性、规范性、功能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培养对象的识别不准与结构失衡、政策工具效率损失、组织保障逆向失配及考评结果二维异化等问题。对此,未来政策的优化,需转变重术轻学的观念,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和供给型政策的供应,并辅之以规范和约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保护性或兜底性需求型政策;推动政府职能由主导向引导转变。本文补充了现有相关研究对全局定量分析、中国情境考察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面向上海"十四五"科技人才工作要求,以当前上海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与人才发展需求的差距为落脚点,建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对象"框架。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从政策供需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但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仍存在不足:对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政策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应用不足;对青年人才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欠缺,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基于以上供需偏差问题,建议上海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构建灵活的激励和评价方式,加大需求型政策工具供给力度、整合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包,更加重视对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管理服务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培育,开展科技人才政策系统的整体性评估。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以目标-工具-对象为框架,对比政策供给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不足;政策对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青年人才支持不足,过于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基于以上供需差异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发展,把粤东西北培育成新增长极,近年来广东省实施了一系列引导人才向粤东西北地区流动的政策和措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珠三角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才政策的完善性、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等方面尚显不足。本文通过总结梳理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人才政策及实施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人才赶超的经验,从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改进管理、优化服务等方面为粤东西北地区突破人才发展“软瓶颈”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