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2013-2017年内沙湖水生态修复期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及氮磷营养盐浓度与水体叶绿素a的关系,探讨了TN、TP与Chl.a浓度的关系及其对水体蓝藻水华防控的意义。结果表明,水生态系统重构后,内沙湖水质得到显著提升,部分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分析结果还表明,叶绿素a与总氮和总磷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叶绿素a与总氮之间相关性高于叶绿素a与总磷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湖南省气象局内路温监测点和长沙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沙两种路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及与气温、相对湿度、云量、风等气象要素的关系,并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路面温度统计预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路面温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在晴到多云时更显著,沥青路面温度的日变化大于水泥路面的;夏季路面最高温度与前一日路面最高温度、最高气温、相对湿度、云量显著相关,与风速相关性不显著;按月建立的逐时路面温度预报模型简单,可操作性强,水泥路面的逐时温度预报准确率为75%,沥青路面的为64%,可为今后路面逐时温度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CDOM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6月13日和9月23日2次对石头口门水库进行光谱测量,并测定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总颗粒物质量浓度、叶绿素a质量浓度等水质参数,分析石头口门水库CDOM的光学特性以及季节变化特征,同时讨论不同季节CDOM吸收在水体各组分总吸收中所占的比重.6月份CDOM主要来源为路源,而9月份CDOM主要由浮游植物的光学降解形成;光谱斜率S与aCDOM(355)具有稳定的对数递减关系;石头口门水库总体上是非颗粒物吸收和CDOM吸收占据主导地位,叶绿素a吸收比率最小.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气温降水的长序列变化及与水资源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傅小城  王芳  王浩  段水强 《资源科学》2011,33(3):408-415
根据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年-2009年共5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综合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里,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明显的升温过程,且增温幅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总的升温幅度在0.5℃/10a左右,远大于同期全球的升温幅度;柴达木盆地降水也略有上升,变化幅度6.2mm/10a左右。从空间分布上看,柴达木盆地气温增幅从东到西逐渐增高,而降水倾向率则逐渐减小。季节分布上,盆地内冬季的气温升温幅度最为明显,增温幅度达0.72℃/10a左右,降水倾向率则夏季最大,达3.4mm/10a。累积距平曲线及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综合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增温过程,增温起点在1987年左右。气温、降水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资源量的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水资源量与降水呈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气温关系不明显。另外,上一年降水也对地表水资源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3~2008年浙江省长潭水库多点水质监测数据,探讨了水库水体中溶解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潭水库大部分时间水体中溶解氧都处在Ⅰ类水平。溶解氧浓度以冬季的为最高,夏秋季节比较低。年度间溶解氧水平夏季变化较大,冬季变化相对较小。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长潭水库水体溶解氧浓度与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并存在DO=9.479-0.074T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1951~2010年桂林、柳州、南宁、梧州、北海、百色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及74项环流因子资料,采用滑动平均、Mana-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对广西夏半年可利用降水量的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逐步回归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广西夏半年的可利用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存在着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在近60a间发生过三次突变,存在着25~30年较大时间尺度的周期;采用单相关系数与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预报模型,拟合与预报精度均达到要求。所得结论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藏山南地区6个测站1980-2018年近40年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及日温差资料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40年山南地区6个测站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均呈线性上升趋势,但日最高气温升温趋势明显高于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趋势变化率为0.479℃/10a,日最低气温趋势变化率为0.334℃/10a;日最高气温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均呈上升趋势,但升幅不同,冬季日最高气温升幅最快为0.761℃/10a,其次是春季和夏季,而秋季日最高气温变化较缓慢为0.268℃/10a,日最低气温也是冬季升副最明显,为0.428℃/10a,其次是春季和夏季,而秋季日最低气温变化缓慢为0.239℃/10a;山南地区年平均日较差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即每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值越来越大;40年来日最高气温春夏秋冬四季均是南部地区的错那升温最显著,日最低气温西部浪卡子升温最显著,隆子站日最低气温升温缓慢,秋季和冬季还有些降温趋势,但不显著;山南地区日最高气温具有明显的8a振荡周期,日最低气温存在着准4a的振动周期。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近6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南京市近60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多项线性拟合对南京市的温度、降水、干燥度等气候敏感性因子进行趋势分析,并运用Mann-Kendall(M-K)对温度、降水、干燥度进行突变检测,分析南京市冬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气温呈不断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5℃/10年。气温季节变化表现为以春季为主,秋季、冬季为辅,夏季为稳的特点,且自1975开始突变;②降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2.45mm/1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旱涝交替明显,季节变化呈春秋季下降、夏冬季上升趋势,自1973年开始突变;③干燥度呈上升趋势,暖干化趋势明显,春、秋、冬季暖干化明显,夏季暖湿化趋势明显,自1975开始突变;④冬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与气候拟合效果较好,R=0.626,通过a=0.05检测,拟合结果表明与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与降水、干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段存志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122-122,163
分析了2001年春季黄、东海几个典型海区的叶绿素a调查资料,并结合了即时的温度、营养盐、光强资料,将叶绿素浓度值取自然对数后再与光强拟合。相关性最好的E1站光强与叶绿素的自然对数的相关程度达到0.989,拟合出线性关系式来描述光与叶绿素的关系。研究表明,以叶绿素为指标量的海洋浮游植物量受到光、海水温度的明显限制,且很大程度上都显示出对潮周期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白龙江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云  姚玉璧  王润元 《资源科学》2009,31(8):1315-1320
利用白龙江流域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白龙江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34.2~-7.4)mm/10年之间,降水量递减以夏季降水量递减为主,倾向率在(-21.2~-3.8)mm/10年.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舍倾向率在(0.10~0.40)℃=/10年之间,增温率以冬季最大,其值在(0.22~0.55)℃/10年之间,秋季次之,其值在(0.15~0.35)℃/10年之间,春季最小,其值在(0.03~0.34)℃/10年之间.年际变化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持续上升.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09~0.14)/10年之间.近55年来白龙江流域气候趋于暖干化.白龙江流域水资源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28.09m3/(a·10年).从1985年开始下降,突变点在1991年,年际变化存在3~4年、7~8年、12~13年的年际周期变化.水资源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0.71(P<0.01),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46(P<0.01),与干燥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5~-0.43(P<0.01).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干燥指数上升,导致水资源减少.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气候要素变化及径流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6-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及周边1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数据,以及拉孜和羊村水文站逐月天然径流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径流与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增温趋势明显,平均增温速率为0.31℃/10a,径流的变化趋势与降水高度一致,均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波动规律;2年径流量与降水量均存在6.0~6.5a和15.5~16.5a的变化周期,而气温变化周期性稍差;3降水是研究区年径流变化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0.89;但气温和降水同时影响着径流年内分配过程,且径流响应具有一定滞后性;44-9月降水量的丰枯决定着径流量变化,径流系数小于1.0;其它月份则以非降水补给为主,径流系数远大于1.0,年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非降水补给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叶绿素a是水体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它是水体初级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表示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密度,进而被用来作为评价水体是否受富营养化污染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此为背景,首先用分光光度方法测量实验室培养的螺旋藻水样的吸光谱数据,并建立螺旋藻水样吸光度与其叶绿素a含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达到了0.9294。以此模型为依据、MSP430F149为控制器,配以外围电源稳压电路、主动光源驱动电路、光电转化电路和LCD12864显示电路,设计了一款测量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操作简单、实时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基于SPOT VGT-NDVI数据、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气候区划图及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区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同期和前期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8年-2007年期间,中国东部5个气候区和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在全年及四季基本上都增加,其中以夏季增加最多,冬季NDVI增加不显著。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最大相关系数在中国东部由北向南逐渐减小,以中温带亚干旱区相关系数最大,南亚热带湿润区最小。草地NDVI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系数最大,林地NDVI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系数较小。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区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的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与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上蔡县196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该县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上蔡县近50年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076℃/10a.冬季、春季、秋季三个季节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夏季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在冬季、春季、秋季这三个变暖的季节中,冬季变暖幅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极端最高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近50年来,年代际气温增加幅度最大的是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气温虽然仍处于暖期,但已经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日喀则站气象、水文资料对近年来日喀则气候变化趋势、水文要素特征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近41a西藏日喀则站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31/10a,降水呈微弱上升趋势,年波动较大,总体上呈现暖湿化趋势。1956~2003年日喀则站平均流量基本保持不变,与本站降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上游江孜站降水考虑的情况下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83,说明年楚河流域的影响较大,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93×108m3,6~9月份降水的占全年流量59.6%.近年来年输沙量呈减少趋势,这与流域内水利设施的改善和植被的恢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选取杭州地区5组两两临近的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大气成分观测站点资料,以2015年12月1日~2016年11月30日两个部门的日平均PM_(2.5)浓度观测值为样本,对"气象部门日平均PM_(2.5)浓度"与"环保部门日平均PM_(2.5)浓度"两个总体的一致性进行评估。得到分析结果如下:(1)两种来源的PM_(2.5)观测年平均浓度相差较小,5组站点的平均绝对偏差为2. 20μg/m3,平均相对偏差为3. 71%;(2)两种来源的PM_(2.5)浓度观测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两者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达到0. 64;(3)两种来源的日平均PM_(2.5)浓度值差异大小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这一差值在7~11月间于0值附近摆动,说明在此期间两个部门观测数据的一致性好于其他月份;(4)通过基于t检验的逐对比较法检测两种来源日平均PM_(2.5)浓度的观测值是否存在固有差异,可知当置信水平为99. 5%时,可以判断该种差异是存在的。总体而言,气象与环保部门的PM_(2.5)浓度观测在一定时间域内有一致的量值和趋势,但具体到每日的观测而言,两种来源存在一定的固有差异。推测这种差异的存在原因,可能是由不同部门观测仪器、观测方法等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资源科学》2010,32(6):1088-1096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伯利亚高压指数、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和欧亚纬向风指数显著相关,大气环流和海温与各气候带≥5.0mm降水日数的相关性好于与≥0.1mm降水日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鄂尔多斯市8个气象台站1961年~2013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用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市近53a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近53a升温2.1℃,且通过0.001显著检验,突变发生在1986年,近13a是最温暖时期。四季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略有不同。增温幅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突变时间秋季最早,夏季最晚。2年降水量略呈减少趋势,近53a仅减少1.4mm,四季降水量的变化不同步,夏、秋季降水趋于减少,冬、春季略有增加,相关系数均未达到0.10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1985年-2006年夏季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3个水文监测点(乌源1号冰J11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与总控制水文点)的日平均径流资料和乌鲁木齐探空站逐日高空大气0℃高度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22年来该区域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日平均径流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研究表明:1号冰川水文点的0℃层高度和日平均径流的相关性最好,且日平均径流的变化趋势滞后0℃层高度变化,其次是总控制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的相关性最差;日平均径流与超前2。3d、持续3~4d的0℃层高度累积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最后选取1号冰川水文点相关系数最高的序列进行回归分析,日平均径流与0℃层高度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以0℃层高度为因子,建立了日平均径流的非线性一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20.
索玉霞  王正兴  刘闯  于伯华 《资源科学》2009,31(8):1422-1429
本文利用1982年~2002年间AVHRR-NDVI数据和气候研究组(CRU)降水与气温数据,分析了中亚5国21年来NDVI年际与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植被生长季,53%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NDVI/a(无变化),40%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 NDVI/a(增加),6%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 NDVI/a(下降):按照植被覆盖类型,除常绿林、高山草甸年均NDVI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变化率分别为0.0014 NDVI/a(P0.05=0.001),0.0009 NDVI/a(P0.05=0.001),落叶林、草原、作物、草原化荒漠NDVI没有显著变化(P0.05>0.05);②年均NDVI与降水、温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9.00%的地区年均NDVI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52.33%的地区NDVI与春季降水量正相关,33.69%的地区NDVI与夏季降水量正相关,70.00%的地区年均NDVI与各季气温弱相关,仅17.78%的地区年均NDVI与年均气温正相关;6种植被类型NDVI与降水、气温相关关系为,常绿林、高山草甸年均NDVI与年均气温分别低度、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P0.05=0.05)、0.557(P0.05=0.009);草原、作物与年降水量分别显著、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1(P0.05=0.018)、0,476(P0.05=0.029);落叶林NDVI与夏、冬季降水量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教分别为0.415(P0.05=0.061)、0.461(P0.05=0.035);草原化荒漠NDVI与春季降水量正相关但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415(P0.05=0.0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