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收官之时,联合国全体会员国通过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从3个维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设定了宏伟目标,即通过善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该研究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SDGs对接,结合对国有中资企业在印尼和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地考察,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调研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执行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并推动沿线国家实现SDGs。研究认为,尽管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挑战,若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纳入联合国SDGs的框架下,兼顾各个国家的不同利益需求和关切点,寻找契合点,在政策层面上与SDGs实现对接,将有关项目融入各国政府的国家与地方发展议程,不仅能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最终实现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走向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基于共生理论,选取2009至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论文合著及产出面板数据,构建共生度指标,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沿线国家科学合作协同互惠现状与共生演化过程,揭示合作与创新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所处各个共生阶段的沿线国家对共生情况呈现出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型;互惠共生与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竞争力以及开放程度相关,中国作为共生网络的核心国家已经与多国建立起稳定的一体化互惠共生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共生的国家对的增速加快,共生网络规模、连通性与聚集性增强,沿线各国在网络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逐步提升,实现合作共赢,推进“一带一路”整体的协同发展。以期为中国及“一带一路”科学合作相关政策强化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为促进中国小水电积极积极参与其中,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水电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明晰沿线国家小水电整体发展水平。本文试图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5个方面构建小水电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对有关国家小水电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计算与分析。指明了未来中国小水电行业优先参与的重点区域是东南亚7国、东亚1国及南亚6国;指出制约重点区域内有关国家小水电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一级指标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甄别了需要重点关注的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小水电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新的发展模式、投融资、绿色发展理念、评价指标体系、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的研究,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竞争力评级,着重对江苏省与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研发合作与学术研究合作两个方面进行项目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思考了近年来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实践做法,为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技术距离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2003-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基于分布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探索了技术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技术距离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呈现正向关系;从技术领域分类回归角度,我国具有相对优势技术领域(A类、B类、F类、H类)的技术距离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呈现负向关系,我国具有相对劣势技术领域(C类、D类、G类)的技术距离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呈现正向关系,而我国不具有相对优劣势领域(E类)的技术距离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在中粮混改谋求市场化国际发展的同时,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供给侧改革大潮,另一家知名企业新希望集团也在积极布局,努力打造成为国际高端蛋白的“大粮商”. 从第一家走出国门的饲料厂到提前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包圆”澳洲农产品供应链到联合“小鲜肉”鹿晗成立基金投资新生代文化消费,面对市场变化,新希望集团总能做到“快半步”.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7 年 “一带一路”区域的跨国专利合作数据,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合作情况。首先使用生存分析的非参数估计方法描述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跨国专利合作数量和存续期情况,然后建立随机效应的Cloglog离散时间模型,进一步探索多种接近性因素、跨国合作经验以及国家研发实力对“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合作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缺乏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深化发展;(2)“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的地理接近性影响日益减弱,而社会接近性和技术接近性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合作进程的稳定性;(3)跨国合作经验累积以及国家研发实力提升对稳定“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有着积极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为建立深层次稳定的专利合作网络提出建议:中国可以通过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沟通,充分发挥自身在区域内的引导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9.
摘要: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成果丰硕。尤其是“一带一路”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已然成为对接各国发展战略的粘合剂。诚然,科技与文化发展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国家间文化的生态状况,而且在世界互联互通的发展中逐步体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因此探究科技和文化的合作发展,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点面结合,以“一带一路”沿线7个合作紧密的国家为典型,全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合作发展的现状,窥见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园区建设已成为中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抓手。为深化对非洲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认识,明确未来一段时期中非科技创新合作的战略重点,以“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21个科技园区为样本,从创新生态系统、主导产业、实际开发进程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科技园区都重视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对非洲本土资源特色与技术需求重视不足;同时,大部分科技园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以政府管理和公司管理模式为主,存在创新生态系统要素不全、投资与执行力不足导致实际开发进程缓慢等问题。提出通过中非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鼓励和支持非洲国家设立离岸创新飞地、深化中非产能合作、输出中国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经验等。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18,(10)
中国社会组织在全球化时代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乃大势所趋。"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为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有明确的角色定位;需在沿线国家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成为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主体;需辅助中国政府在沿线国家实施对外援助项目;需助力中资企业在沿线国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需在沿线国家开展公益服务,促进当地民生发展;需与沿线国家非政府组织合作,形成丝路非政府组织网络,促进民心相通。为实现中国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色定位,在社会组织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和跨国服务能力的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需克服国内外环境和制度阻碍,推动有利于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政策法规建设,完善有利于社会组织"走出去"的体制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资源禀赋各异、气候多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高质量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客观需要,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在低碳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气候灾害预警预报、低碳技术、气候金融等重点发展领域以共赢模式开展深入合作。文章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气候国际合作有益经验,探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新路径,提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战略和对策,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刘哲堃 《预测》2023,(4):43-50
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契约环境、区域贸易协定水平深度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与之间的内在机理,利用2002—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内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出口的HS6位码产品层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深度能够显著地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并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良好的契约环境可以强化这一正向作用。扩展性分析还发现,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影响以及契约环境在该关系中的正向调节作用在中低收入水平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更加明显;“WTO+”条款内容深度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而“WTO-X”条款内容深度是否不利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未得到实证支持。本文不仅扩展了区域贸易合作和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研究,也为我国在未来全球不确定性环境下深化合作的区位选择上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胡必亮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0):1417-1431
基于对江苏、浙江、广东3省10市的实地调查,文章系统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重点打造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之间的交通运输通道、大力发展中欧班列、扎实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与教育、文化交流等。文章也指出了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实践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客观地反映了地方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发展前景乐观可期;同时,我们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构建我国与共建国家开放发展大通道、完善国际融资机制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气候合作,对实现共建国家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一带一路”能源经济模型(CGEM-BRI),模拟了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和不同配额分配方式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低碳转型路径,分析了共建国家低碳转型潜在的资金、能力建设和管理制度需求,给出了中国与共建国家开展气候合作的建议。研究发现,为实现2100年全球1.5℃温控目标,到2050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整体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至少要达到65%;共建国家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s)中的低碳发展目标保守估计需要19.2万亿美元,且不同国家资金需求领域有着较大差异。为满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低碳转型的需求,中国需要加快气候合作战略与经济转型及国际化战略的深度对接;发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比较优势,助力共建国家能源低碳转型进程;推动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加速落实,促进“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合作;加强气候合作的能力建设,分享碳市场建设的经验,推动建立广泛参与、各尽所能、务实有效、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来的. 习主席出访中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出访东南亚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这两个倡议连在一起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的内涵与影响 “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 首先,它是一个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不是实体和机制;其次,它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如上所述区域合作平台来推进合作发展;第三,它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第四,它的愿景是与各方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华舆情风险因素,为我国政府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和有效方法。【目的/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华舆情相关案例为研究依据,对舆情风险因素进行更全面 的分析,识别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华舆情有关的风险因素,采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进行风险建模,随后通过 层次分析法与帕累托分析法将风险因素分成高、中、低三级风险。【结果/结论】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传播来源、传播 过程等方面的风险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相应权重,进行风险评级,并依据等级提出相应对策,为更好推进“一 带一路”倡议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创新/局限】本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涉华舆情案例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提出对策,但是影响“一带一路”涉华舆情的因素处于动 态变化之中,本文虽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类,但是仍可能有不合理或疏漏之处,后续将持续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以1 256条有关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标准化项目为有效样本,在有关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驱动因素、作用机制以及联盟模式类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联盟的运行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联盟的三种运行模式主要为:标准扩散与应用采纳型、技术合作与标准共研型和标准优化与迭代升级型。深入探讨各运行模式的实现路径可知:标准扩散与应用采纳型以沿线市场的产品需求为导向,目的是推进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技术合作与标准共研型以沿线市场的新产品需求为导向,目的是通过联盟共研新的技术标准;标准优化与迭代升级型以沿线市场的产品升级需求为导向,目的是实现技术标准的升级优化。通过分析三种运行模式的路径与应用情境,为探究和丰富中国企业技术标准走向“一带一路”市场的多元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差异明显。本文测度了200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和自然资源要素,构建了要素禀赋指数来反映沿线各国的要素禀赋整体状况,进而计算了各国的资本劳动比、技术劳动比及自然资源劳动比,并根据要素充裕度将沿线国家分为七种类型:资本技术资源充裕型、资本技术充裕资源稀缺型、资本资源充裕技术稀缺型、资本充裕技术资源稀缺型、技术充裕资本资源稀缺型、资源充裕资本技术稀缺型和资本技术资源稀缺型。最后,本文运用动态GMM模型分析了沿线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对我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差异影响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一带一路”倡议下技术要素对我国OFDI及沿线国家发展影响最大;(3)不同地区要素禀赋优势不同,东南亚地区劳动力要素明显;蒙俄和南亚地区技术要素和资源要素明显;南西亚地区资本要素明显;中东欧与中亚地区资源要素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合作申请专利计量信息,采用SPSS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支点城市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协同科技创新特征。研究发现:(1)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协同科技创新行为具有地理邻近、经济邻近、组织邻近和技术邻近特征。(2)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协同科技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3)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应该结合自身优势,适当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人员投入,改善网络邮电通讯设施,优化协同科技创新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