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建模,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基于舆情生命周期理论与舆情风险演化机理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权重系数并在多维风险场景中开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动态风险评估。以“成都49中学”为案例,进行风险评估验证。[结果/结论]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得出政府的处置行为、危机意识;事件的类型、影响范围、连锁反应;媒体的议程设置与网民的利益诉求是引发突发事件舆情风险的高概率因素,以此针对上述风险因素提供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对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提供理 论和应用支撑。【方法/过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以新浪微博话题为实证案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研究,最 终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特质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论揭示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特质和 传播规律,为实践层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监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3.
陈培友  侯甜甜 《情报科学》2019,37(5):115-120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平台的普及应用使得传统网络舆情升级为社交网络舆情,舆情风险预警难度进一步 增大,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舆情预警新方法对于舆情风险导控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在对社交网络舆情自身 特点及其风险预警相关主体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包含多主体影响因素的社交网络舆情风险预警体系,并 综合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与灰色模糊评价法构建基于ANP—灰色模糊的社交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模型,继而以“重 庆公交坠江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该事件的风险预警等级介于严重和特别严重之间,存在较 大的舆情风险,采用此方法能够实现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的有效预警,从而较好地说明了该预警方法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  相似文献   

4.
魏宇航  田园 《情报科学》2021,39(12):53-59
【目的/意义】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会让高校的声誉等受到直接的影响,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传播过程,并总结出其影响因素,这对于高校舆情的治理及学生工作的开展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以微博 用户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选取的典型案例为研究话题,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原始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分析, 研究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构建了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并结合时间维度 通过案例对其模型进行了阐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创新/局限】本研究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选 取的典型案例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探索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过程影响因素模型,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具有一定创 新意义。但由于本研究仅针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高海涛  徐恺英  张琦 《情报科学》2018,36(5):144-148
【目的/意义】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微博舆情,既可以使该方法在微博舆情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 应用,又能通过对微博舆情监管策略的提出达到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的目的。【方法/过程】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研 究对象,以新浪微博“笑脸墙迎新生”为研究话题,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研究工具,通过对采集的有效数据分析,研究 微博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并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具体监管策略。【结果/结论】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微 博舆情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拓展了微博舆情研究的新视角,提出了网络舆情传播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监测高校网络舆情大数据信息,建立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对于快速准确识别高校网络舆情危 机风险等级,提高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效率、应对能力以及治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 法/过程】在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和发展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舆情发布者影响力、舆情热度、舆情强度、 舆情扩散度四个维度的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熵权法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计算, 综合运用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对舆情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极大简化了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和危机预警的识别程 序,为合理有效地处理和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创新/局限】增加风险评估指标筛选过程,两种评 估方法的有效结合使得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7.
刘耀煊  马书琴  赵丹 《情报科学》2022,40(4):179-185
【目的/意义】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了解短视频用户的影响因素及 动态演化过程,有助于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为相关机构或部门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 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方法/过程】以计划行为、信息行为理论为基础,以新媒体机构官方账号为研究案例, 获取短视频新闻对应用户信息数据,设置影响因素指标权重,构建新媒体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综合 信息因素、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信息主体等多个维度测算短视频传播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其传播影响效果;同时 构建短视频传播行为的动态演化模型,并做出仿真动态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因素对新媒体 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有显著影响,信息技术对新媒体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影响较低,动态演化过程说明传播易感 者的数量与未被感染的易感者逐渐趋同,最终即使有新媒体的不断加入,舆情传播也不再继续。【创新/局限】从多 维角度构建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用仿真法对短视频传播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为正确引导短视频网络舆情 传播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未来的研究将获取更广泛的数据源进行更深层次的网络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在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网民、媒体、政府等主体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方法/过程】本文 将舆情信息质量看作二阶反映式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双路径模型,利用PLS结构 方程建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作为中枢路径的舆情信息质量及作为边缘路径的媒体干预和政府引 导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以及受众的态度如何进一步影响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并结合舆情传播过程中主要影响 因素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社交网络上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干预加速网络舆情的 扩散,政府引导则能起到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良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探讨微博舆情的生成机制以及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微博舆情现状以及网络 舆情参与主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将Deffuant 有限信任模型引入研究中,对微博舆情生 成机制和传播规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网民、媒体以及政府三种主体在意见交互时发挥的作用,塑造了微博舆情 生成的多主体仿真模型。【结果/结论】这对微博舆情的恶意发展和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基于此,提出了进行信 息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子明  高慎波 《情报科学》2022,40(3):152-158
【目的/意义】深入探究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逻辑和风险特点,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及时化解高校 网络舆情风险危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突发事件导致的高校网络舆情 产生、演化和发展的系统分析,明晰其生成机理,进而演绎归纳出高校网络舆情的风险特点,以此提出具有针对性、 规范性和实用性的高校网络舆情风险管控与应对机制和模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网络舆情生成演化 遵循特定发展规律,具有意识形态化、焦点扩大化、传播裂变化、行为圈层化等风险特点,这为正确辨识高校网络舆 情风险的发生发展及有效防范、管控和处置风险危机提供有力依据和科学指导。【创新/局限】研究并精准建构高校 网络舆情“二维六素五阶”生成发展机理模型,探究并归纳出高校网络舆情的风险特点。高校网络舆情风险应对策 略还需进一步做好实践应用层面的成效检验。  相似文献   

11.
李艳微  包磊 《情报科学》2022,40(11):40-48
【目的/意义】立足于融媒体技术视角,分析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的生成机理和引导机制,推动国内舆情场做 好舆情引导,国际舆情场讲好中国故事。【方法/过程】首先,综述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的场域理论基础,从社会心理场 域和生态场域分析场域理论与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的关联性。其次,阐述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生成机理,为构建中国 话语舆情传播引导机制提供支持。最后,以生成机理为切入点构建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的安全引导机制,依据引导 机制范畴提出相应的安全引导机制。【结果/结论】针对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生成因素、特征分析和演化过程,具体提 出风险预判机制、舆情化解机制和安全监督机制。【创新/局限】本文以融媒体技术为视角,全方位揭示中国话语舆 情传播的安全引导机制,创新性地将网络安全建设和中国强国建设深度融合。由于本文未进行中国话语舆情传播 的量化研究,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充实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为有效判断网络舆情演变趋势,分析网络舆情传播和形成的规律,研究网络舆情分众化演变 的状态和特征,本文基于AEMIPO方法提出了大数据情境下网络舆情分众化演变趋势分析方法,以期为网络舆情 传播引导策略提供优化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网络舆情分众化演变过程的自相似性、周期性和平稳性等统计特 性进行动态跟踪,选取ARMA,ARIMA,SARIMA,FARIMA模型对上述统计特性进行描述,构建备选模型库,从备 选模型库中根据选择规则选择模型对网络舆情分众化演变趋势进行建模,并在大数据情境下预测网络舆情分众化 演变趋势。【结果/结论】以“山东金矿爆炸救援案”的微博数据为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反映该方法预 测准确率高达80%,表明其可在大数据情境下对网络舆情分众化演变趋势进行准确地预测和分析。【创新/局限】由 于本文针对一个实证案例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研究局限性,因此在日后研究中需结合更多案例进行验证,并对该方 法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全方面提升其有效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筛选资源环境学科“一带一路”专题,解决传统选题策划与读者预期有偏差、无法精准吻合学科发展热点的问题。【方法】 采用TF-IDF和文献互引聚类综合分析法,选取以“一带一路”为  相似文献   

14.
凌晨  冯俊文  吴鹏  张善飞 《情报科学》2019,37(9):145-152
【目的/意义】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应急管理需求,以网民群体负面情感的测量作为基点,预测网络舆情演变 的路径和态势,进而支持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策略的制定【方法/过程】基于SOAR(State,Operator and Result)模型和 情境危机传播理论,设计高校网络舆情网民群体决策模型,包括工作记忆、长期记忆、决策过程等模块。结合典型 高校网络舆情案例进行建模仿真,通过真实案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实证结果 表明,基于网民群体决策行为规则的建模,可以分析和预测在不同网络舆情阶段、不同应急响应措施下网民群体的 行为决策规律,从而为高校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提出有效的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刘鹏瑞  孙瑞英 《情报科学》2017,35(8):101-107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舆情引导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舆情引导研究的应对策略,为后续研究提 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分析了我国舆情引导研究的时间分布和作者分布;运用使ABC分 类法,分析了我国舆情引导研的期刊分布;运用基于论文产出的基尼系数分析法,分析了我国舆情引导研究的基金 资助情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分析了我国舆情引导研的主题分布。【结果/结论】我国舆情引 导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文数量持续增长,研究关注度不断增强;持续的、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发文机 构群尚未形成,作者合作程度有待提高;期刊分布既相对集中又高度分散,载文期刊等级层次偏低;基金项目的覆 盖面相对较窄,基金项目的论文产出分布极不均衡;停留于现状、机制和策略等表层研究,对于规律性、机理性以及 实证研究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力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使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成 为国家理政治国的重要工具。具体立足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的多维图谱的构建方法与过程。【目 的/意义】首先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的构成维度,具体包括主体维度、客体维度及时空维度;其次基于网络舆情生态的 不同维度,分别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知识图谱及网络复杂性分析法构建网络舆情生态的多维图谱;最后,以“重庆 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对网络舆情生态多维图谱构建做进一步解释说明。【结果/结论】分别从主体图谱、客体 图谱及时空图谱揭示网络舆情生态的动态变化及演化规律,为网络舆情生态的监管及治理提供参考及建议。【创 新/局限】本文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网络舆情的主体—客体—时空环境图谱,全方面揭示网络舆情的动态演化过 程。目前研究案例仅仅针对微博平台,后续研究将着眼于更广泛的新媒体平台及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合作申请专利计量信息为依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科技创新的时序、技术发展、技术领域、区域空间分布、协同主体和社会网络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科技创新行为具有地理邻近、经济邻近、组织邻近和技术邻近特征。(2)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科技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3)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应该结合自身优势,适当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人员投入,改善网络邮电通讯设施,优化协同科技创新条件。(4)各协同主体应该结合邻近性特征,通过增进协同科技创新,增强对技术的协作、吸收和转化,促进核心技术和新兴技术不断生长、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网络社会充斥大量负面网络舆情,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和研判对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和网络 社会治理成效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基于加 权GRA模型计算灰色加权信息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方案,据此 对负面网络舆情进行风险预测。【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模型客观性强、可靠 度高,可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精准响应提供有效决策依据。【创新/局限】以信息关联为视角,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 分级与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但典型案例数据库有待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反转现象愈演愈烈,研究反转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对于深入分析反转网络舆情 的发生,有效预防网络舆情反转的危害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反转现象,识别网络舆情 反转的风险因素,构建反转网络舆情的分类和预测模型,利用SPSS21对反转网络舆情案例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和判 别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事件性质、报道倾向、报道形式、首发平台,以及与网民相关度是影响网络舆情反转 的重要因素。将反转网络舆情分为四类,以此为基础开展预测,并为反转网络舆情的应对提出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主体参与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有效评价主体参与意愿的演化是网络舆情传播 中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本文在借鉴三元联系数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主体参与意愿演化评价模型,从动态和静 态两个角度测量主体参与意愿的变化趋势。【结果/结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主体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演化 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