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洪彬  吕杰 《资源科学》2014,36(10):2084-2091
本文从农户投入行为角度出发,以农户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大城市郊区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理论分析框架。采用农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农户家庭模型回归分析法,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大城市郊区农户由于受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不同(其实质是受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影响不同),其土地投入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农户土地投入强度逐渐增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逐渐增强;(2)其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与显著水平均有所不同。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政府应该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培训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等方面引导与规范农户土地投入行为。  相似文献   

2.
土地综合生产力评价与土地质量变化及农户行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研究是根据曲周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初步选取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地貌和土壤物理性质,地下水因子影响盐碱程度,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其他生产条件等四类14个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针对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筛选和确定影响其生产、产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筛选的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和指标权重的量化,对影响与制约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土地评价及其分析得出:(1)同一因素对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影响;(2)同一地块对不同作物生产力综合评价等级不尽相同;(3)不同等级土地的土壤有机质的变化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有一定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户的生产投入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农户种植结构的不同和不同区域、乡村农户间投入的不同;(4)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农户氮肥的过量投入以及钾肥投入的不足是该地区土地和水资源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前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新常态,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以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构建新常态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法对其主区和发展方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以此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李丽  吕晓  张安录  牛善栋 《资源科学》2022,44(6):1168-1180
可持续集约利用是实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有效方式,其水平高低与农户要素配置有关,而地权强度是影响农户配置行为的重要变量,农地确权的按期完成也为检验其制度绩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生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17年山东省三县(区)农户实地调查,构建“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SICL)概念内涵—SICL水平测算—SICL确权响应及其响应机理”的分析框架,探讨SICL的概念内涵,测算农户层面的SICL水平,理论剖析并实证检验了农地确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研究发现:①SICL包括经营集约化、产出高效化、资源节约化、生态环境不退化4个维度,可从“投入-产出”范畴衡量。②样本农户SICL水平集中于“低度可持续集约利用”区间,五莲组农户SICL水平相对不可持续,而东平组和垦利组状况相对较好。③耕地利用对农地确权的响应表现为可持续集约化的效率改善或耗散,这与农户是否具备与农地确权后相适配的生产要素重配置能力有关。并且,农户家庭距县城越远,确权后耕地利用的非可持续集约化效果越强。随着农户粮食种植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农地确权后抑制农户SICL的政策效果会得到缓解。基于此,可从设计SICL评估框架、提高确权后农户的要素配置能力、实施地区差别化政策等入手缓解农地确权对SICL的制度抑制,促进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5)
中国民航起步较晚,一些老机场在设计之初没有充分考虑机场规划与占地规模之间的关系,机场占地不合理导致土地利用率和机场运行效率低。机场占地面积具有其特殊性,目前对于机场土地利用率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有效的指标,对于土地集约的研究多集中在农耕用地、城市用地以及国内工业用地方面。本文通过分析以上三者的土地集约研究结果,结合经济学中集约化和粗放化的相关理论,提出机场土地集约度和机场土地集约利用度和机场土地粗放利用度概念,作为机场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陈莉  张淑杰  王青 《科技通报》2020,36(2):9-16
聚落的景观格局变化是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的重要方面之一。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岷江上游藏羌聚落交错区为研究单元,探究藏-羌聚落交错区在2009年,2014年以及2017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 A区和B区聚落的斑块类型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的变动情况基本一致;(2) C区景观破碎程度在逐渐降低,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较小,景观格局逐步趋于稳定;(3) A区尚处于土地利用挖掘期;而其它两个区域尚处在调整期。本次研究有助于土地的保持与维护,以及土地可持续发展与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7.
对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及其变化特征的研究是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从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角度出发,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内涵界定为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强度三个方面,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问卷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明显的“非农化”与“非粮化”的趋势,其中近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为主,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投入强度小;远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和利润需求协调”为主,农户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投入强度较大;纯农村农户以“利润需求”为主,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土地投入强度最大。最后,提出政府应该从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等方面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类型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分区中;②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作用,造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对较高,景观优势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平原地区,农业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主体地位,景观则呈现较低的多样性性和均匀度,而在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的山地平原过度地区,加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致使这些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杨强  王涛  陈海 《资源科学》2013,35(5):935-942
农户是农业用地的直接支配者,其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决策直接影响农业景观格局.分析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因素,可为指导农业用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为例,在地块尺度上,通过构建相似度框架,定量分析相邻关系、血缘关系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将地块种植作物视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阐明微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相邻关系(居住位置相邻)与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具有微弱关系,不存在农户决策相似性随距离衰减的情况;②血缘关系中以兄弟关系数量最多,68.92%的兄弟关系中农户决策倾向于相似和偏相似,兄弟关系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③农户社会经济条件与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关系密切,表现为随社会经济条件相似度的增加,农户决策相似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特征.以2008年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表明了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资源科学》2012,34(3):433-441
工业用地作为建设用地的主要类型和城市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约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在512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以食品制造企业为例,构建了由用地结构、用地强度、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4个子目标层、9个因素层组成的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指标现状值为基础,采用区间估计方法来确定指标理想值,并构建Bayes判别函数实现了对湖北省52家典型食品制造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度判别。结果显示:仅有13.46%的企业土地为集约利用,低度和中度利用企业占样本总数的67.31%,样本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可挖掘潜力约为100.48hm2。Bayes判别由于对样本信息利用充分、全面,因而判别准确性较高,采用该方法对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度实施评价,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经济效益是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小麦玉米种植户的调查,采用扩展的C-D函数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种植制度下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物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作用的发挥具有缓释性;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农户顷均利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考虑家庭劳动力投入的机会成本后,顷均利润的效果更明显。(2)种子费用、灌溉费用、机械服务费用对作物产量有正向影响,农药除草剂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取决于其是预防性的还是控制性的。(3)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土地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不计家庭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规模对顷均利润有正向作用;土地经营规模与作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细碎化阻碍了农户顷均利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在深刻分析城市主体风景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阐述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风景区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投入水平共三项评价因素层和十项评价指标层,并以长春市莲花山和净月潭风景区为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上游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塔里木河上游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危机带,对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区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反响强烈,主要表现在其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随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而发生的变化.本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助3S技术和数理统计软件,在现代绿洲-荒漠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系统的分析了1990年~2000年塔里木河上游地区阿克苏-阿瓦提绿洲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同时对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10年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农田、居民点、盐碱地景观大面积增加,草地、林地、水域、湿地景观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整个地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减少,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增加,人类对生态景观的干扰程度不断增强.引起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人为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是引起农田变化的主要因子.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景观更趋破碎,这也是人类改造与利用自然景观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4.
梁流涛  曲福田  诸培新  马凯 《资源科学》2008,30(10):1525-1532
构建了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及其效率作用机理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分组比较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兼业类型对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的投入行为、施肥行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总体上说,兼业农户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化肥施数量、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低于纯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二兼农户又低于一兼农户;同时,不同的土地利用行为又导致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从DEA效率来看,一兼农户略大于纯农户,并且二者都远远大于二兼农户,这说明农户适当进行兼业经营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当兼业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对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量化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地经营对水稻化肥减量投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龙  徐春春  李凤博  方福平 《资源科学》2018,40(12):2401-2413
化肥投入过量是中国农业生产中的普遍问题,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进化肥减量投入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6年11月—2017年2月长江中下游6省29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应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土地经营规模、地块集中程度、土地租金以及地权稳定性等农地经营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土地经营规模、地块集中程度对农户化肥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租金对农户化肥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不显著;② 相对于小户,规模种植户的化肥投入更合理,但随着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农户化肥减量投入的倾向有所弱化;③ 从影响程度看,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最大,地块集中程度次之,土地租金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从化肥减量投入的视角出发,政府应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促成地块集中连片。此外,完善土地租金的定价机制也有助于化肥的减量投入。  相似文献   

17.
谭术魁  周蔓 《资源科学》2012,34(1):143-149
2004年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土地集约利用政策,要求控制增量用地、盘活存量用地,而高校用地的急剧增加和粗放浪费现象依旧突出,因此,研究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情况势在必行。基于高校用地的特殊性,本文侧重从用地方式和用地结构的集约化角度,建立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38所高校的实地调查表明,武汉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认知程度偏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TLAB软件分析法检验武汉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效率:34.21%的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为积极响应型,响应效率较高;34.21%为弱响应型,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效率较低;31.58%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没有响应;校园容积率较高的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效率相对较高。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宣传,提高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重视程度和响应效率,从而保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秋燕  胡宝清  曾令锋 《资源科学》2009,31(10):1805-1814
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红水河库区典型区域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景观类型脆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变化核心是水田、旱地、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中覆盖荒草地、低覆盖荒草地、灌木林地与有林地,其中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著增加,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地、中覆盖荒草、低覆盖草地、旱地大幅度减少,裸岩砾石地相对变化幅度不大;②各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别,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各种地类相互转换复杂,土地退化及各地类转化为水域现象十分明显;③景现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景观变化的区域差异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基本一致;④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电建设及脆弱本底环境对库区的累积作用是库区生态环境难以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喀斯特库区土地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人类活动强度超过喀斯特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将会导致喀斯特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促进库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阐明开展大都市边缘区乡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背景与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构建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思路与评价方法,着重讨论了最理想的指标体系与实际确定的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当前乡镇一级行政地域单元在指标统计上的新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指标权重的调整来提高现有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按研究思路,本文根据数据的实际获得情况,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西北旺镇、苏家坨镇、温泉镇和上庄镇4个镇为例,确立了经济协调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友好指标在内的4个二级指标,包括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土地利用强度、生态适宜等在内的15个三级指标和66个四级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大都市边缘区乡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具有极强的耦合关系。本文最后针对评价结果,结合原始资料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土地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是解决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边境地区城镇具有特殊性,对土地利用具有特殊要求。文章以凭祥市为例,基于凭祥市边境特色构建评价模型,结合凭祥市2008-2016年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以熵值法客观计算指标权重,使用综合评价法对凭祥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价。通过障碍因素分析法发现,近年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可持续性对凭祥市土地高效集约利用障碍较大。最后,结合凭祥市当地土地利用情况针对生态及利用程度方面提出模式创新和实现途径,为凭祥市的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