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影响的公司治理表现出新的特征治理结构主体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经营者身份呈现双重性,职工参与治理从形式走向实质,公司治理的重点由对经营者的约束转向不同所有者利益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随着兴产业的壮大和知识型企业泛化,人力资本所有者将超越现有的被激励的管理模式,成为与物力资本同样具有分享剩余收益索取权和控制权的企业所有者。有研究指出,在人力资本产权逐渐形成,并逐渐要求作为与传统财务资本平等力量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发配的基础上,会形成新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新的公司治理主要是界定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两大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美国企业制度创新的背景,重点论述了美国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企业制度创新的具体内容:1.由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为中心的治理结构转变为以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为中心的治理结构。主要表现为:(1)建立了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机制。(2)经营者因自己的智力资本而获得股票,成为所有者。(3)经营者的权利和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尽可能地发挥了外部人力资本在企业重大决策中的作用。3.建立了新型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知识型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科学学研究》2005,23(6):831-836
在知识型公司中,股东已经不再单纯依靠物质资本的所有权独享公司的剩余权,人力资本也凭借其产权特性参与公司的剩余利润分配,从而使得知识型公司的治理向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根据知识型公司的特点研究其治理难点、模式设计及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问题是公司法的精髓,其实质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制衡机制,主要涉及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三者之间的利益制衡关系。所以,探讨公司治理结构也就是对三者之间利益制衡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企业所有权及其对国有经济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刚  谭平 《中国软科学》2001,(7):44-47,57
本文重新探讨了现代企业的性质,提出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具有“准分离性”的本质倾向,非人力资要与其所有者具有“准融合性”的本质特征,现代企业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是两者的融合统一,并进而提出我国国有经济“内部人控制”制度并未反映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尊质特征而必须得到控制,只有改革国有经济制度,建立既有意愿又有能力选择和监督公司经营者的大股东治理,者是国有经济的根本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公司收益享有剩余索取权已初步得到理论认可,但尚未应用实践,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的利益分配难以量化,本文试图重新界定人力资源的核算对象,分析人力资源权益内涵,从量化人力资本所创造的超额价值入手为实际人力资本参与分配建立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共同治理逻辑下的人力资本间接定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确立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主体地位的角度,提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共同参与企业治理并共同分享企业剩余。在此基础上给出人力资本在“共同治理”观下与其所有者主体地位相适宜的间接定价模式: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表现出来的剩余收益索取权安排应是不同的,通过不同方式所分享的企业剩余体现了不同属性的人力资本间接价格。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管理难度加大和科技水平提高,“股东至上”模式下的公司治理体系已经不太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现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结合企业发展的现状,对公司治理进行了改革设想,认为企业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让人力资本所有者充当公司治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现代民营企业和传统民营企业的区别在于是否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及全体员工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和实质就是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问题,即现代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效率的维护问题,核心是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代理人尽可能对自己行动负责,全心全意经营管理好公司,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的运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自愿  朱学义  邓伟  黄元元 《预测》2004,23(6):50-54
现代公司制度的实质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即财务资本出资者)的巧妙分工条件下更加凸现人力资本的直接、能动和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制度安排。尤其是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在财务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和政府的博弈之中,需要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尤其是针对于高管人员)的运作状况。  相似文献   

12.
张晨  姚禄仕  朱卫东 《预测》2005,24(6):37-40
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分离充分体现了现代公司制度的实质,通过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分工凸显人力资本的能动性作用。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集中体现在股权激励和利润分享的制度设计上,而这些内部制度的有效性还基于相对完善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不完备的分析,结合零-βCAPM对B-S股权定价模型进行修正,设计合理的经营者股权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13.
侯霞  李原 《科技广场》2009,(8):150-151
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这次经济危机为背景,重点研究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新特点,提出具体的解决方式,以实现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链结与互动的思考,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必须二者并重.要在国有控股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改变国有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改变"一把手"集权制,由所有者决策、参与并在所有者监督下,塑造出国有企业公司负责任的主体.同时为改变国企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中出现的"弱独立性-强控股股东控制性"的状况,应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为避免监督机制上的功能冲突,可考虑取消监事会制度.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管理制度,则应建立内部动态风险预警体系和约束规范机制,建立企业风险基金,把授权授信作为企业风险监控的重点,使企业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的公司结构当中,所有者越来越少参与企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经营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当企业重组的时候,二者目标的不一致会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框架下,分析了企业重组当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对重组过程中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问题得到了一些启发和结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司治理,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广义的公司治理还将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纳入考虑的范畴。 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公司董事会的结构与功能、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应的聘选、激励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早期的公司治理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公司的股权结构是高度分散的,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被视为公司最关键的代理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股权不是高度分散,而是相当集中的,公司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才是现代公司最核心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财产控制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对这项制度的设置持不尽相同的态度,在财产控制制度为所有者而设置,但又受经营者操纵的情况下,公司产权的维护比较困难。控制经营者并且明晰产权关系中各自的恰当位置,是所有者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研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代理人问题”,其焦点在于使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尽可能相一致。在对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债权人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代理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并指出公司治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全面系统地改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治理结构,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生产要求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扩展到社会与公司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超产权理论的新近研究成果已经证明,重要的不是国有或私有,而是外部竞争环境对经营者的“控制权收益”产生的压力,以及建立在治理结构之上的经济责任制度产生的内部动力,它们才是企业活力和效益的真正源泉。国企改革等不得,急不得,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国有企业需要竞争、需要科学的管理体制、治理结构和激励与约束机制,需要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度,需要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