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开发合同中技术成果的归属与分享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合同法和实际工作经验,对技术开发合同技术成果的归属与利益分享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等学校技术合同管理中的现状与问题,认为成果归属与分享约定不明确,是引发合同纠纷的隐患;综述了委托和合作开发合同中关于成果归属与分享的法律规定;讨论了技术成果的归属与分享;提出了确定技术成果归属与分享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开发合同产生的技术成果权属研究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依据《合同法》规定产生的技术成果权属的四种形式,分析了合同当事人自行约定技术开发成果权属产生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技术成果权属归研究开发方所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项资源实现其价值需要满足边界清晰和产权明确等条件,技术变革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创新一整套所有权。知识产权确权就是确定知识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高校知识产权确权是检验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对职务技术成果、财政资助项目技术成果、协同创新技术成果、在校学生技术成果权利归属确定的法定原则进行了分析,针对高校知识产权提出相应的创新性的权属制度规则,以期望高校创新和完成人权益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阅读提示: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中重要的一员,受到法律的保护,相对于一般的有形资产,专利权属的界定十分复杂.明确的专利权属会给潜在的投资人和技术合伙人一种独特性,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垄断市场和融资的重要筹码之一.而存在权属瑕疵的专利可能会给受让者的利益带来程度不一的损害.此案审理中,关于技术开发合同的法律性质、委托开发合同的专利权归属、职务发明如何认定等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技术开发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就产生新技术成果所做出的约定,而技术成果的归属及利用、处分和成本负担自然也成为当事人关注的焦点,当事人有必要在技术开发合同中对上述问题明确约定,以减少事后纠纷,防止产权流失和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发明专利的数量及实施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我国专利法实施以来一直存在职务发明数量少和实施率低的问题,这其中就有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制度的设计不合理的原因。关于职务发明专利权属的条款不仅要考虑雇主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保护发明完成人的自然权利,合理确定职务发明专利权的归属。  相似文献   

7.
技术开发合同中技术秘密成果的归属与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合同法和实际工作经验,对技术开发合同中技术秘密成果的归属与利益分享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等学校技术合同管理中的现状与问题,认为技术秘密成果归属与分享约定不明确,是引发合同纠纷的隐患;综述了委托和合作开发合同中关于技术秘密成果归属与分享的法律规定;讨论了技术秘密成果的归属与分享;提出了确定技术秘密成果归属与分享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董安然 《软科学》1996,(1):70-72
技术成果权属界定的政策认识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董安然当技术成果权以知识产权的形态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体现其价值时,其财产权属便成为一个瞩目的焦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院校完成的技术成果主要靠召开技术成果鉴定会的形式来确定该成果的技术水平,靠获奖级...  相似文献   

9.
技术转移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为了加强高校在技术转移中知识产权保护,避免和防止四技服务合同中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现象,对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应依照法律进行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正确选择技术成果保护的方式和时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专利申请权的内涵,权利主权的权属状况,对这种权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理论上对专利申请权这个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对专利的归属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合同法规定,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为委托人办理事务,可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也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关系着委托人、受托人、第三人的权利享有和义务承担的问题。其中委托人的介入权与第三人的选择权,既是新的法律原则,也涉及到司法实践中的理解和实施。因而,本文重点论述了委托人的介入权与第三人的选择权等基本理论,同时联系司法实践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中技术成果的归属与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实际上是一种新技术成果研发的过程,也是一种技术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成果的归属与分享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产学研三种合作模式的分析,认为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是产学研合作良性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技术成果归属与分享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住宅小区内的车位、车库属于小区的配套设施,其权属问题争议一直存在.<物权法>虽对小区的车位、车库权利归属作了相关规定,但是由于其规定不够明确,且缺乏实际操作性,因而无法有效解决车位、车库权属纷争.本文以物权法相关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住宅小区的车位、车库权属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业宏  肖蓓 《科学学研究》2009,27(3):381-387
 外商通过控股控制企业技术研发、限制核心技术溢出,中方技术的法律保护也受到制约,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产生负面影响。必须修改现行立法,在规制外资控股的前提下提高技术出资比例,鼓励外商以技术出资;对技术出资中的评估标准、作价、出资的方式、控制权、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归属和使用等问题作明确法律规定,防止控股外商滥权侵害中方权利;完善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和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确立过程,分析了发明权、发现权、技术成果权、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权益等各分支产权的确切含义,认为我国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文章还着重探讨了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与转让权问题,并强调指出有关“非专利技术成果的所有权”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科研成果横向协作最普遍的是技术转让,而技术转让中最流行和最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是受让方提供一定的技术入门费加分配上一定比例的提成,这种技术形式与酬金支付方式有一定的利弊,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技术转让合作双方标的清楚,经济条款明确,转让方对其技术的成熟程度和样机的功能有明确的指标,受让方对其所接受的技术成果和所承担的义务权利亦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双方合作各自的责、权、利比较明确,合同中不确定因素较少。不利的一面主要有:技术转让合同中双方所遵守的标的都有一定的时间性;转让方所提供的各项指标和功…  相似文献   

17.
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建设必须面向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技方针的深入人心,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简称“四技”)为主要形式的科技活动已成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途径,而在这种广泛的科技合作中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一、职务技术成果的主体利用法定权利保护知识产权的策略1.利用法律对全民所有制单位技术持有权转让的限制保护知识产权的策略。职务技术成果的主体──法人持有者(或所有者)及完成人在科技活动中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电子期刊著作权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电子期刊编辑制作、出版发行和开发利用中涉及的作品数字化、电子期刊的法律地位与权利归属、公共传播权、作品署名方式、发表权、网络法定许可转载、摘编权等著作权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于造纸术发明人的界定争论已久,这在本质上是技术成果的归属问题,在当今科技工作领域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对照,对比分析造纸术的成果归属并回应了这一争论的两种倾向,进一步提出技术成果归属权判断的四项原则:普遍性、主体性、标志性和效用性,以及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人才与技术双重优势的支持下,其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较大的发展,创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如北大方正集团等.但是由于高校自身管理体制的不够完善以及思想认识上与教育改革的不相适应,使得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三个问题.1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与学校之间利益分配问题1987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中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是职务技术成果,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单位,单位有权就该项职务技术成果订立技术合同.”还说:“单位应当根据使用和转让该项职务技术成果所取得的收益,对完成该项职务技术成果的个人给予奖励.”这些规定在法律上保证了单位和技术完成人双方对科技成果的受益权利.但是,国家并未给受益双方规定具体的比例.因此.各高校在职务技术成果的转让或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对成果完成人的提成比例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有时差异还很大、并且政策不稳定.这样往往会影响技术完成人的积极性.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是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