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提出了"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为依托,同时也应该重视发挥华人华侨科技人才的优势作用。吸引华人华侨科技人才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科研环境以及充分的生活保障。通过对天津市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区的实地调研与访谈,本研究提出建立以"双赢"为核心思想的"科技侨务战略",逐步建立并完善华人华侨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创业机制、人才科研机制以及人才生活保障机制,从而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潍坊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27.1万,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科学发展引擎,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高新区建设20年先进集体,正在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中国(潍坊)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参与创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区域发展中率先走在前列、起好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高新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新区发展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提出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指出了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4.
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对作为其创新能力支撑体系的高新区创新系统却缺乏深入的解析。依据生态学思想搭建出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性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集群"黑箱"来探悉其创新能力与演化的内在机理,阐释相互之间及与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集群创新种群生态投入与创新产出有很强的正向关系,创新环境对创新投入有很强的正向作用。根据此研究结果,高新区可结合创新生态系统内在投入因子、环境因子来差异化建设创新型高新区,对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途径进行分析,提出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创新、产业政策与园区功能创新、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知识溢出与创新体系建设等发展途径,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5年将超过17%,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作用。为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构建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产业创新、园区关联四维度培育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评价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并构建回归模型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维度能力对培育成效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呈现非均衡性,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各维度能力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成效。载体建设能力与产业创新能力对集群培育成效影响较显著,强于主体培育能力与园区关联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指由企业、高校或者政府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建设的特殊区域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如何创建高新园区、如何让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如何让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比内地晚发展近二十年的拉萨高新区,面对外部竞争激烈、内部优势缺乏的现状,在体制机制、创新要素、文化观念、创新创业体系上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立足于西部地区(拉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现状,对国内外、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仔细对比,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提供专业服务,改善园区创新创业环境;明确发展方向,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以企业为主,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等促进拉萨高新区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吴友军 《科技与管理》2010,12(3):82-85,89
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并从内外环境两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界定,接着,从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网络等方面分析了高新区"二次创业"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从强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加强高新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深圳作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深圳创新发展得益于其富有开放、包容、多元的创业文化,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集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总结深圳创新发展的经验,本文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从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配套金融支持体系、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营造创业创新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多方协同,最终形成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建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0.
大连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大连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相应建议,探索如何使高新区形成一种满足经济和文化要求的创新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大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大庆高新区)于1992年11月获批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唯一依托石油石化资源辟建的国家级高新区,2009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全国第11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是科技部重点发展的53家"三类"园区之一(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2018年年底又经科技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科技资源支  相似文献   

12.
<正>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6家试点园区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新区坚持自主创新,和谐发展。营造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三态合一"的综合环境;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目前高新区已成为"创业的沃土,成功的家园"。  相似文献   

13.
高新区"二次创业",特别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出发,构建高新区创新与创业环境的要素。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文章通过研究发现传统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在分析探讨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上,从评价原则、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合理设想。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内江市东兴区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稳增长。一是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以内江高新区高桥园区为载体,面向科技初创型企业开展科技创业培训、创业孵化、专利代办、项目申报、技术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在加快园区科技孵化器的建设的同时,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入驻园区设立科技中心、研发中心,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2015年3月,内江高新区高桥园区科技孵化器一期工程正式启动运行,目前,12家金融企业、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入驻服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宜昌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999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10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是湖北省第一个自费开发区,也是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宜昌高  相似文献   

17.
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步伐,走科技创新之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所在,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助于高校自我完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文章提出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校园文化氛围等五个方面多渠道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促进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和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是地区竞争力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园区作为地区创新能力的载体,能从侧面反映出地区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和园区创新能力的定义出发,基于区域指标体系和张江高新区的特点来构建园区创新评价体系。根据张江高新区2013年的相关数据,基于DEMATEL-ANP评价模型对张江高新区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此提出适当建议。评价结果显示:影响张江高新区创新评价最重要的元素集是成果能力和环境能力。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2005,(9):7-9
在近日召开的国家高新区工作会议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二次创业”作为对国家高新区的超前战略部署,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完全适应当前加快国家高新区发展的要求。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家高新区将进入“二次创业”的全面提升期。  相似文献   

20.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亟须对自身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进行高度集聚和全面升级,但自2020年7月获批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至今,学界关于松山湖高新区如何打造科学城以及两者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逻辑研究尚属空缺。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实现园区的跨越式发展,在对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和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松山湖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结构,认为松山湖科学城已初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产业体系、创新环境体系、城市功能体系以及协同机制、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具有创新体系化、产业高端化、环境生态化和功能社会化的特征;进一步通过梳理我国其他三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经验,总结得出其在系统规划、产业布局、创新人才、开放创新和营造环境等五大方面高度重视,而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对标这三大国家科学中心,还存在源头创新能力偏弱、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创新软硬件环境亟需优化、城市功能配套有待完善等差距和不足,进而从发挥科学城的创新策源作用、强化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引领、重视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营造、提升凸显创新特色的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推进松山湖高新区向科学城演变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