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是国家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11年国家启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云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暴露出发展的短板,面临认识不足、创新能力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不仅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而且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助推器。针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特征与要求,在讨论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条件的基础上,从三个视角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从自组织和他组织动力系统两个方面提出动力要素的作用机制,包括竞合机制、协同机制、创新机制、诱导机制和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构建一套基于CWAA算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文献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即产业集群经营规模、组织管理能力、集群成长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知识管理能力、集群协同水平;提出利用OWA算子对多种赋权法进行加权组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CWAA算子,给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群决策方法;通过实证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产业链全球融合和价值链全球极化的环境下,后危机时代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机会之窗",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资源的对接主体。作为新技术响应战略需求的结果,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国家战略部署发挥市场需求优势,同时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弥补科技供给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高新区应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核心载体,即成为其主要策源地、主要培育平台和关键发展载体,同时高新区管委会应成为产业推进组织,即各种产业组织形式的"孵化器",以加强产业生态系统合力和促进产业链突围。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江西产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和产业竞争力.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应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和精心培育,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率性提升和结构性优化,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促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专业镇是支撑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加快专业镇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是推动广东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轨道的重要途径。广东专业镇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关键在于提高创新活跃程度,加快高级生产要素的集聚,构建并完善创新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环节,创新面向全球化的商业模式,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从而全面提升专业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园区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对各高新区发展提出的历史使命,创新型园区建设离不开创新创业环境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企业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活力迸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对湖北省15个高新区进行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展开系统分析,揭示出目前存在创新主体素质低、产业缺特色、创新创业载体功能不强、投融资长效机制未建立等关键问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系统改善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高新区自创立已走过了20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经济、创新、产业、城市发展几个角度,系统评价了20年来,高新区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高新区已经或正在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现代城市建设的主体依靠力量。在新的发展中,国家高新区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使命,也由此需要中央政府对高新区发展的导向和政策做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视角,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测度,通过聚类分析,研究战略性新性产业集群间梯度差异。基于江苏的数据研究发现,不同梯度区的产业集群在要素支撑、产业影响力、发展潜力方面梯度差异明显,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98-201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探索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发展特征,分析了无锡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并借鉴国际产业集群发展经验,探讨集聚化下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措施;通过集聚世界先进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市新一轮加速发展,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  相似文献   

11.
欧光军  杨青  雷霖 《科研管理》2018,39(8):63-71
集群无论是要素还是结构上都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目前基于资源观的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难以解析集群不同主体间通过协同走向创新生态的本质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依据集群创新生态链属性要求,构建出由以产业链和知识链融合协同为内核的集群创新主体系统、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所组成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生态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选取的56个国家高新区代表进行实证评价,找出影响高新区创新生态能力生成的集群产业创新种群结构效能度、集群知识创新群落协同度、集群开放持续创新度和集群创新链群合作度四个关键生态因子,发现高新区普遍创新生态能力不强,且在创新生态因子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据此制定出打造创新生态型高新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冀新  王怡晖 《科学学研究》2019,37(8):1385-1393
以7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基础,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产业集群创新效率,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的行业差异。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效率调整前规模效率主导,调整后规模因素和技术因素共同主导,产业集群以规模报酬递增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前三位依次是:新能源产业(集群数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数19)、新材料产业(集群数9),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数2)技术效率最低。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联盟组织、人力资本环境变量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可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3.
界定基于产学研跨组织知识集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网络的内涵;设计其创新集群网络的结构;提出创新集群网络的发展模式以及演化路径;探究如何依托产学研跨组织知识集成机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网络的政策措施,旨在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区,基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和区域特点,选取创新支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与国际化3个目标层领域7个准则层因素共24个指标层指标,对示范区内6个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从总体创新水平来看,青岛市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较为成熟,处于6市首位,其次是济南,接下来是潍坊、淄博、烟台、威海。示范区内各地应以涉海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汇集区域优势资源,实现六大高新区产业协同、错位发展,从而提高示范区的整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大学科技园的有机联系,论述了产业集群在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新优势和意义,并以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案例,剖析其以产业集群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6.
研讨会围绕产业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范式、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现代产业发展、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推进了产业哲学研究的进展,开拓了产业论与产业创新学科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卓乘风  邓峰 《科研管理》2021,42(7):68-76
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并未显著带动地区技术进步;(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设立国家高新区显著吸引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并未吸引对技术进步具有积极影响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内形成集聚;(3)进一步分析发现,发挥“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是吸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入区、促进地区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且“成本效应”中制造业发展、“生产率效应”中创新人才积累是最为有效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能力的我国“十三五”集群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集群创新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突破方向。创新在空间上具有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集群创新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创新能力评价是国家创新布局的科学依据。文中使用Porter基于集群创新的国家创新能力模型,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使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我国创新布局的区域均衡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创新格局主体分布在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以城市为依托的全国创新格局呈现区域基本均衡的态势。建议"十三五"时期启动我国集群创新战略,设立我国卓越创新集群计划——构建20个全球性卓越创新集群和30个全国性卓越创新集群,拓展我国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空间。  相似文献   

19.
宛群超  袁凌 《科研管理》2021,42(12):80-87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 较为明显地促进了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DI的调节作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作用强度具有倒U型演化特征。本文结论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图从定量评价角度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实现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依据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现实运作过程和已有数据结构,将其运作链解构为科技研发和市场运作两个阶段,以《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8》作为基础数据源,建立共享投入的两阶段DEA效率评价模型,测度与分解2017年我国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效率,并进一步就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个体、行业以及区域的效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市场运作阶段整体表现优于科技研发阶段,未来发展除了要继续发挥集聚式优势外,还要积极践行国家创新战略,加大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交互;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效率值最高、服务业的效率值最低;按八大经济区域划分,南部沿海的效率值最高,而东北和大西南的效率值相对较低,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以及东北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市场运作和科技研发阶段发展较为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