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增长作用要素中,知识资本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要素之一,因此对其价值测度和结构优化成为知识网络研究的重要方面。我们研究将知识存量和脑力劳动投入统一在网络节点下考虑,认为知识网络中的知识资本=知识节点+节点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知识资本结构与知识传导的关系,并利用知识网络中的类C-D函数作为知识增长生产函数,进而建立了模型。模型利用边际产量、产出弹性得出各知识集群相对价值,从而测度其价值并优化结构。最后还对模型的应用作了说明及相关的拓展,发现了提高知识节点生产率的四种途径,知识资本结构与知识传导路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余谦  朱锐芳 《情报科学》2020,38(5):65-72
【目的/意义】知识扩散是企业创新过程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创新网络中多维邻近性作为外部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知识水平增长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定义了多维邻近创新网络,并将邻近性因素纳入扩散函数,建立了不同邻近性网络中知识扩散的过程模型,探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多维邻近性对知识增长水平的影响及其形成原因,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构建的知识扩散机制在真实网络中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邻近性网络中的平均知识水平呈S形曲线演化规律;地理邻近因素在产业发展初期对网络中知识扩散发挥主要作用;技术邻近性是网络中知识增长的核心因素;网络中知识扩散受社会邻近性影响最小,但时间持续最长。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知识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集中在构建不同的复杂网络模型,调节节点权重、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来分析知识网络中知识转移的效率.本文引入麦凯恩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基于复杂网络中的无标度网络理论,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知识转移中不同人性主体的分布对于知识在知识网络中的转移效率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了知识主体间的关系和知识初次转移时,知识主体的人性状态对于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管理与市场营销耦合的视角,设计知识营销实现框架,分析知识营销过程中的知识生产和知识销售环节,并进一步剖析知识营销的实现路径,逐步研究知识营销中的知识获取、知识整合与对接、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利用与发布活动,分别提出知识营销活动效率提升的要求,最后从总体上提出知识营销市场实现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知识创新效率研究——以专利申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专利申请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考察了从2002到2005年4年期间的高校知识创新效率问题.结果表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可以正确反映高校知识的创新过程.全国各个地区高校的专利产出效率在2004年有了较大的加速增长,进一步确立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源头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知识发酵——知识管理的仿生学理论初探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知识活动的核心环节与生物发酵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知识的获取、创新和传播都是在某种动议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人的一系列能动的思维逻辑活动,所导致的某些局部的知识增长。揭示知识活动核心环节即知识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按照影响知识发酵效率的各种因素的层次结构和作用方式的思路进行分析研究,是建立知识管理学科系统框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程妮 《情报科学》2008,26(2):296-299
组织的知识共享活动是其进行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经纪活动既可以促进组织与组织的知识共享活动,也可以促进组织内部各成员的知识共享活动.而知识经纪人是知识经纪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将影响知识经纪活动的成败,也将影响知识共享活动的效率与效果.本文分析了知识经纪人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知识经纪活动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知识、资源的连通和整合,是知识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知识网络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流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科技创新.以知识网络内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测度模型.首先提出了知识流动效应系数的概念和模型,通过效应系数分别计算组织内部网络和组织外部网络边的阻力系数,在此基础之上计算节点间知识流动阻力,最后计算出节点间知识流动效率和网络整体知识流动效率,修正了V.Latora and M.Marchiori的效率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知识流耦合控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摘要:技术创新网络是技术创新活动新的组织形式,网络的生成是为了寻找有助于自身发展的新知识。本文通过对一般知识流的阐述,在对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流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学习能力和节点间的耦合度两个变量,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知识流耦合过程模型,通过对核心企业的知识流耦合过程控制的分析,来研究技术创新网络内部知识共享和扩散活动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知识节点通过加强学习能力和改变节点间的耦合度,来协调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流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互惠性偏好、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转移和知识转化是企业知识活动中两种主要的知识管理形式,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知识转化效率;知识转移和知识转化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随着行为经济学的深入发展.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知识转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知识转化;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互惠性企业环境下互惠性管理策略的微观传导机理,从而为我国企业加强知识转移、进而提高知识转化的效率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工作的知识员工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作性质与个体特征,是界定知识员工这一概念的两个基本构面;从知识工作出发,当前知识员工研究的主要课题集中在知识员工的工作特性、激励与流失等研究方面;未来有关知识员工研究,会更注重对知识工作环境与系统的研究、多学科的研究模式、具体情境中的干预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发酵的知识创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回顾有关知识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创新中知识的生息特征,并提出了知识创新的知识发酵理论。用以揭示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活动的核心过程,指导组织知识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特性的知识分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5,23(11):1625-1629
企业知识管理要求将诸多的个人知识有机地融合为企业知识,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 使知识分享规范化,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研究 分析,提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享机制,并阐述了知识分享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14.
企业知识传导与知识边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积海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5,23(1):7-10,64
本文分析了企业知识边界的存在性,并以知识传导成本与收益模型分析企业知识边界大小及其动态性。同时,研究并探讨企业知识边界与知识传导的关系,知识边界的模糊化、动态性及其与企业的治理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演化的企业知识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流的循环流转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及知识价值的实现.本文在回顾知识流与知识演化文献的基础上,从知识演化的逻辑来分析组织知识流的过程,建立了基于知识演化与学习的知识流模型,以此寻找知识创新的演化路径.其中,知识演化的过程伴随知识的流动,遵循知识演化的路径,以实现知识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流动是知识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结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分析了知识流动的渠道与途径,包括知识个体、知识链、知识网络等途径,归纳了知识流动的基本原理与特点,探讨了知识流动的效率,提出了知识个体内部、外部知识流动效率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链的企业知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KM)实施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重塑其核心竞争力的有力途径.分析了企业知识创新的内涵,介绍和讨论了三种经典的知识创新模型;而后,分析了知识链与知识创新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备知识链模型并阐释了依托知识链研究知识创新的必要性;最后,基于完备知识链模型详细说明了在其支撑下企业知识创新的实现细节.  相似文献   

18.
徐红彩 《现代情报》2009,29(8):13-15
本文从知识网络节点和个人知识的网络身份象征两个角度分析了个人知识门户的特征及其内涵,并从知识发布、知识分类、知识共享与交流、知识聚类、人物聚类5个方面系统概括了个人知识门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在对澳大利亚几种测度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计算公的存在条件,并对测度方法提出了某种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宇清  徐宝祥 《情报科学》2006,24(12):1796-1800
本文从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出发,研究了如何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概述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