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同行审稿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失范现象,提出"双向匿名审稿—作者申诉复审—审稿人公开署名"的审稿质量复合控制机制,并论述其在保证审稿质量方面的合理性及优势,以期有助于审稿规范化和同行审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审稿人谈审稿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请审稿人谈变影响审稿工作的一些内,外在因素,认为审稿人的多少,稿件的人情关系,审稿的方式,作者是否熟悉及审稿单的形式,是有可能影响审稿工作的外在因素;而稿件的质量和专业是否与审稿人相符,为最能影响审稿质量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审稿偏倚及其控制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稿偏倚是影响审稿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类型一般有选择偏倚、审稿态度偏倚、道德与情感偏倚、审稿心理偏倚等。完善和优化审稿队伍,建立健全审稿的运行机制,实施地域交叉审稿、专业主体交叉审稿、盲法审稿和审稿标准化等,是控制审稿偏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影响科技期刊论文专家审稿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69-1372
为了解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编辑遴选优秀审稿专家提供依据,选取《广东医学院学报》160篇论文送予89名专家进行审稿,并以问卷形式对审稿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教授与副教授的审稿率、审稿时间和审稿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下专家的稿件审回率最高且审稿质量最好;60岁以上专家的审回率则最低,但其审稿时间亦最短,且其审稿质量仅次于40岁以下的专家;审稿方式、审稿制度、个人素质、审稿人身体状况和审稿心理均是影响专家审稿质量的因素。建议编辑在遴选审稿人时应根据稿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专家的特点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前高校学报先进的编辑意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匿名审稿”提出了不同意见,提倡采用真名实姓审稿。建议采用四结合的审稿制度内审与外审相结合;专家推荐与专家审稿相结合;对交叉学科稿件,相关学科审稿人相结合;网上审稿与邮寄稿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审稿人的权利与义务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科技期刊的审稿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不断完善科技期刊的审稿机制,探讨审稿人的权利与义务。从法学和编辑伦理道德的角度,阐述了审稿人、编辑部和投稿人各自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及其相互的关系,强调从单盲审稿、双盲审稿逐步过渡到公开审稿的法学依据,为科技期刊编辑部改革审稿机制提供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发现不同审稿专家动力因素产生激励作用的差异,为期刊出版单位优化审稿激励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首先,运用文献调研法构建科研人员参与审稿的动力因素体系;其次,利用问卷法调研不同动力因素产生作用的差异。【结果】获取相关学术信息、了解同行状态、促使深度阅读、获取优先发表机会产生的审稿激励作用强,而物质回报、致谢信、DOI标注、第三方审稿平台的记录与认证、网上资源折扣的作用弱。学科、职称、审稿年限等特征不同的专家参与审稿的主要动力因素差异大。【结论】期刊出版单位应高度重视稿件本身产生的审稿激励作用;强化优先发表、进入编委会、提供学术动态策略,弱化物质回报、致谢信、DOI标注措施,避免低效投入,实现编辑部激励作用最大化;同时还需激发审稿专家作为学术共同体成员的责任感,方可确保其稳定持续的审稿意愿。  相似文献   

8.
审稿人对公开审稿人身份的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分析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审稿人对公开审稿人身份的态度。发现72.6%的审稿人认为杂志没有必要公开审稿人的身份,认为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后肯定和有可能公开审稿人身份的分别占20.1%和45.1%,认为今后肯定不会公开审稿人身份的占34.8%。对公开审稿人身份的可能性以及提高审稿的质量和公正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公开审稿和匿名审稿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认为公开审稿可以保证审稿工作的透明性,便于审稿人和作者之间进行沟通,改善审稿人不负责任的态度;匿名审稿的可取之处在于可排除人际关系的干扰。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公开审稿是一种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式,是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设计审稿意见书的一次尝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国内外共33种期刊的审稿意见书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吸取了各刊审稿意见书的优点,设计了审稿意见书。该审稿意见书是以表格形式分8项设计的,审稿人评审时只需逐项进行评阅,提高了审稿质量和审稿速度;排除了审稿意见太简单、过含糊的情况,这对编辑部准确地评价作者的稿件,加快稿件的运转,提高期刊质量都有益,同时,第一份审稿意见书都可以作为一份原始材料,用来建立审稿人库,以不断扩大审稿人库。  相似文献   

11.
电子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效果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人力资源管理(e-HRM)的经验研究基础上,探讨分别发生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四种实施效果:个体性结果、操作性结果、关联性结果和转换性结果。研究针对上述四方面实施效果,为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探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国内外关于自我剽窃的定义、分类及防范措施等,为作者在撰写论文时避免出现自我抄袭及编辑人员识别自我抄袭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将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进行总结概括。 【结果】 对自我剽窃的界定进行了总结,并对自我剽窃进行分类,分析了其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预防其发生的各种措施。 【结论】 目前国内外关于自我剽窃的认定尚存有争议,各期刊针对自我剽窃的认定及处罚措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王晓青  濮励杰 《资源科学》2021,43(11):2203-2214
自然资源类型的科学合理划分是实现中国自然资源统一治理的关键。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梳理,深入分析中国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研究现状,阐明中国自然资源分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总结和归纳国外自然资源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构建新分类体系的思路和建议。研究发现:中国现行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种类繁多、标准不一,多种维度的自然资源分类导致资源类别产生交叉和重复,原分类体系已不能满足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发展需求。本文提出新分类体系的构建可从“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理念出发,以实现自然资源统一及现代化治理为目标导向,遵循系统性、统一性、全面性等分类原则构建统一的分类标准。最后,提出了对构建新分类体系的流程和思路框架。本文可为构建面向统一管理的自然资源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于7月14—23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家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科学——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会议涉及广泛的生命科学领域,目的是吸引海外华人生命科学家、企业家和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促进海内外华人生命科学家和企业家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地位。包括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2000余人参加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  相似文献   

15.
制造柔性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国外相关文献中制造柔性理论的若干研究方向及其主要成果,从制造柔性的概念、类型与环境变量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对制造柔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主要探讨企业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成长,目前主要存在着内部成长、并购成长和网络化成长三种基本的企业成长方式和机制,它们分别对应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环境学派、资源依赖学派和集群理论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The current problems being studied by different authors of the evolution of angiosperms are reviewed in general. An analysis of the arguments on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ystem of plant classification have been made.  We support the views put forward by the phylogenetic school and hold that phylogeny should be taken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s upon which the classificational system of angiosperms should be built and as the ultimate aim of taxonomy. We disagree with the views of the phenetic school.  The course of evolution is a unity of the process of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in its history and the process of dispersal of angiopserms on earth.  The contradiction of variability and heredity is the driving force in the evolu- tion of angiopserms, nay, of all organisms.      In the methodology we suggest that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uld ge hand in hand with the experimental synthesis.  In essence, th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overall simi- larities or most numbers of attribute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ous groups of angi osperms is the deductive inference of formal logic. For the elucidation of the laws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ngiosperms the method of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the dialectical logic should be adopted.      The progress of studies achieved in the origin and  angiopserms of particularly monocotyledons has been summarized, and the common points and discrepancies of the authors have also been pointed out. The tendency of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stud- ies of the origin of angiosperms has been estimated.  All  branches  of botany  have acumulated a large amount of data.  Since 1960 some significant works have been done, especially on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angiosperms, which has been being the central problem of more intensive study challenging all botanist of different dis- ciplines today.      The review is concluded with a proposal that in order to do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angiopserms, all branches of botany must cooperate, and mai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mportant groups which may play a key rolein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life on earth.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了对合作技术创新现象进行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认为理论基石主要有四个:技术创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在肯定这些研究视角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的同时,提出并论证了更为推崇的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的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国际科技期刊在开放评议和双盲评议方面的实践,探索这两种评议方式的优缺点及对科技期刊质量控制的价值。【方法】对国际科技期刊实行开放评议和双盲评议的案例进行调研,如BMC系列期刊、F1000Research、Nature系列期刊等。【结果】有越来越多的期刊在尝试这两种方式,它们在减少传统单盲评议的偏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结论】开放评议和双盲评议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期刊。期刊应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学术定位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同行评议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评估,对之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