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界定产业创新速度的概念,认为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直接作用机制包括国家创新效应、政府创新驱动压力、集聚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间接作用机制包括研发资源带动效应和研发资源配置效应。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贡献显著,其弹性系数为0.368;产业创新速度同时存在研发经费的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员的门槛效应,高水平研发投入地区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更大,研发人员中等投入水平地区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最低;协同创新与研发人员投入绩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界定了产业创新速度,认为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直接机制包括驱动机制和拉动机制。产业创新速度的间接作用机制包括资源带动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具有显著贡献,其弹性系数为正;产业创新速度存在研发经费门槛和研发人员门槛,当研发经费或研发人员投入中等时,创新速度的弹性较低;研发人员的绩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产业创新速度的概念,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效益的互动机制并进行了实证。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创新速度对效益的作用大小及作用规律,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效益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效益之间呈现良性互动关系,创新速度每增加1%,会带来利润增加0114%,短期内提高企业创新速度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最有效手段。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利润之间呈现U型曲线,当创新速度中等时利润最低。劳动力的弹性系数大于资本和创新速度,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运行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企业研发机构是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但现有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上,较少关注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此,选取2013—2020年我国29个省份的高技术企业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其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静态线性关系、静态非线性关系和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选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企业创新、研发机构规模、研发经费投入、研发劳动力投入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静态线性关系;随着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其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逐渐降低;随着企业创新成果水平的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增大;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实际会在滞后1期时对企业创新产生最大的正向作用,且持续性不强,而企业创新对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当企业达成现阶段的创新目标后,大多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创新,甚至适当削减其研发机构规模。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如何提高集群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建立龙头带动型集群中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的两阶段博弈模型.重点探讨研发模式、技术溢出和研发难度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利润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研发竞争、低技术溢出和低研发难度有助于提高集群整体研发投入水平;而研发协调、高技术溢出、低研发难度有助于提高集群总利润和社会福利.(2)领导企业研发投入对追随企业研发投入、产量和利润的影响与技术溢出有关,而追随企业研发投入对领导企业研发投入、产量和利润产生负向影响.(3)领导企业倾向于研发协调和低技术溢出,追随企业倾向于研发竞争和高技术溢出,因此需要通过政府等外界部门干预才有可能实现集群总利润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框架,包括线性机制和非线性机制。线性机制是指创新速度通过竞争优势、树立品牌、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等效应有效地促进创新成果。非线性机制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适度速度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贡献显著,弹性系数为0.344。创新成果越高,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越大。中等创新速度时,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最大。企业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最大,政府科技投入以及研发人员的绩效总体不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中国高技术企业在创新中协同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协同创新深度的概念,从宏观文化背景、知识产权保护、交易成本、政府公共政策以及微观利润水平、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企业发展速度分析了协同创新深度的影响机制,并基于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在协同创新深度的决定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协同创新深度无关;中等利润水平和中等垄断程度对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深度负相关;新兴企业、成熟企业和高速发展企业对协同创新需求更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科研劳务费的作用特点与作用规律,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基于面板数据模型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科研劳务费的平均弹性进行估计,并系统分析了科研劳务费自身的门槛效应、创新成果门槛效应、仪器设备费门槛效应、其他研发经费门槛效应、研发人员门槛效应、时间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科研劳务费绩效良好,弹性系数显著;低创新规模下劳务费的贡献不显著,高创新规模下劳务费的绩效显著;我国劳务费的绩效随着时间推延总体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集聚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将产业集聚分为规模集聚和空间集聚两个维度,构建了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影响作用的计量模型,进而利用1995—2012年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相关结果表明: 高技术产业的规模集聚和空间集聚与其研发投入强度均呈倒U形关系,应重点控制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在对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上,规模集聚和空间集聚存在相互替代效应,中小企业增强了集聚区创新活力,大企业的空间扩张则丰富了集聚所需资源要素;不同的细分行业,集聚对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为探寻资源最优配置状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投入-产出效率视角,运用EDA模型对上海高技术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高技术产业总体产出效率良好,发展趋势为规模递增,但利润产出不足相当严重,且RD内部经费投入、技术经费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均表现为产出不足;五大高技术行业发展呈现不同态势:电子制造产出效率不良,通信制造增长已现疲态,医药和医疗仪器制造资源配置走向优化但发展显得缓慢,航天航空制造产出效率低但规模递增趋势明显。高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应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提升产出效率为目标,合理加大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1.
戴魁早  刘友金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60-1668
文章利用要素市场扭曲指数及中国高技术产业1997-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企业差异。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抑制了研发资本投入增长,而促进了研发人力投入;入世后,要素市场扭曲对研发资本投入的抑制效应降低了,而对研发人力投入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了。企业特征影响着要素市场扭曲对研发投入的作用效果,对于企业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资本密集度较高的企业来说,要素市场扭曲对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要小些。此外,新产品需求、融资环境、财政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影响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俞立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46-1654
本文针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下降的原因,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位数回归、状态空间方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并没有走上对引进技术依赖过重的道路,引进技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引进技术对创新成果贡献的弹性系数随着时间的推延和创新成果规模的增加在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仍处于对引进技术的适应期,引进技术的总体绩效仍然不高,引进技术与创新成果无关;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投入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消化吸收水平不高。引进技术下降的原因包括:我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适度控制技术引进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发展是有利的;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对引进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SFA修正DEA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17个子行业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吸收阶段创新效率偏低,而易受环境影响的知识创造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出现了虚高情况;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中技术因素发挥主导作用,规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技术吸收阶段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高于知识创造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外部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各创新价值链阶段的影响皆存在很大差异,既会导致某些创新投入资源冗余,也会从价值链内部增进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视角,考虑共享资源在两个子系统间的分配结构,构建包含共享投入在内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共享投入两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9个省份2010—2014年的研发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效率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研发创新综合效率基本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省际间高技术产业效率差距较大;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显著高于成果转化效率,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利用模式属于“高技术开发,高成果转化”型的省份仅占样本总数的27.5%,且主要来自东部地区。最后,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2000—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有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回归方法,从投入能力、创新能力、支撑能力和政策因素等方面实证分析各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研发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知识产出与RD经费投入强度、企业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企业数量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等有显著性关系;市场产出与企业资金投入、人员投入、RD经费投入强度、利润率和税负率等有显著性关系。最后,为政府及企业合理规划创新资源、科学提升产业研发产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平  张俊飚  徐卫涛  李树明  赵可 《资源科学》2011,33(11):2107-2115
本文利用我国1997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取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探讨了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发展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产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产业发展具有正向长期均衡关系,产业专利申请数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反向长期均衡关系,而研发人员数量投入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显;②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具体来讲,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及研发人员投入变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存在短期修正效应,而产业专利申请数变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不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吸收、增加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是保持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五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报告分析了2003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放慢、经济效益下降、研发投入比例降低、技术引进经费减少及高技术产业外向度提高等问题,提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进入成熟期,产业组织面临优化重组;技术引进途径多元化,技术对外依存度降低;民营企业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应重视三资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仪器仪表产业.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视角,考虑共享资源在两个子系统间的分配结构,构建包含共享投入在内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共享投入两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9个省份2010—2014年的研发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效率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研发创新综合效率基本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省际间高技术产业效率差距较大;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显著高于成果转化效率,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利用模式属于"高技术开发,高成果转化"型的省份仅占样本总数的27.5%,且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最后,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5-2012年中国五个一级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对资本、人才、外部技术、政府资助等投入要素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时期的创新成果转化活动具有正向累积影响效应,即前期的创新转化成效对本期创新转化活动产生显著促进作用;(2)资本性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起显著抑制作用;(3)人才资源投入显著推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4)外部技术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呈显著倒U型趋势特征;(5)政府财政性激励并未有效促进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反而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相关结论和建议可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5-2012年中国五个一级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对资本、人才、外部技术、政府资助等投入要素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时期的创新成果转化活动具有正向累积影响效应,即前期的创新转化成效对本期创新转化活动产生显著促进作用;(2)资本性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起显著抑制作用;(3)人才资源投入显著推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4)外部技术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呈显著倒U型趋势特征;(5)政府财政性激励并未有效促进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反而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相关结论和建议可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