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探索有效的新任教师培训,对于促进新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建构了特征研究和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通过群体特征研究、学科教学需求研究、个性需求研究三个阶段的研究获得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和需求,依据调研结果,系统规划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慧 《教育导刊》2014,(7):24-27
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是教师培训的起点。采用调查问卷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系统地了解不同教龄和不同职称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师资、培训目标、培训考评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旨在为教师培训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信息,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政府政策和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部分培训低效仍是阻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培训需求分析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路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对教师专业素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进行诊断、确定的方法。当前,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不容乐观。以骨干教师提升国培项目为例,在OTP模式指导下明确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中现存的三个"缺乏",建议关注需求分析的覆盖对象、数据收集、对象需求类别、对象需求变动以及从战略高度层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工作的改善优化裨益加持,切实提升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4.
从厘定教师培训和学分制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学分制背景下教师培训的价值;以欠发达地区湖南省邵阳地级市实施学分制前后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市县教师培训存在的瓶颈和困境及其主客观归因;进而从培训理念、需求分析、项目规划、培训者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平台开发、校本研修等维度尝试开拓有地方特色、操作性强的路径和实践探索,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遵照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关于开展对全省高中教师培训需求情况调查的要求,结合黄石地区实际进行调研,反映了黄石地区高中教师基本状况,以及高中教师对专业发展培训的需求,并揭示了高中教师培训深层次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教师培训在政府政策与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很大成绩,但部分培训低效仍是困扰教师教育的重要问题。培训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培训者对教师的需求挖掘不够,没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在教师培训实践中存在着三个需求分析误区:培训需求分析缺失、培训需求分析有误、培训需求分析不充分不到位。在教师培训实践中,可以借鉴绩效模式与OTP模式的需求分析,厘清培训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的问题,挖掘并引领教师的隐性需求,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需求分析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由于一些培训者把需求分析简单等同于调查教师对培训的具体要求,而且只在培训之前从培训者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调查,忽略了教师需求的动态性,加之对教师的需求仅限于满足,导致很多需求分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培训者应首先明确需求分析的合理定位,采用科学的、多样化的分析方法,实施整体的、动态的需求分析,并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适度引领教师需求。  相似文献   

8.
教师个人培训需求是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内容,但教师个人培训需求分析不等同于教师培训愿望分析。文章以黑龙江省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学员为调查对象,从学员参加培训的动机、培训内容需求、培训方式需求等方面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个人培训需求存在专业性缺失。建议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要开展教师培训需求的多层分析;多渠道和方法收集教师培训需求的数据;应用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教师培训需求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9.
培训需求分析是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的基本前提。四川省一项有22.56 万中 小学教师参与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教师在培训内容、培训专家、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有共同的 需求,但也存在差异。总体上看,对专业能力的培训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对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影响不同年龄段教师培训需求的因素,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特征,二是教学的实践特征和社会期望。  相似文献   

10.
培训需求评价是教师培训核心要素之一,本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培训需求分析理论,明确教师培训需求是教师工作的理想状态和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且这一差距需要通过培训才能最有效地解决,由此所产生的培训需求。并提出包含公共分析、发展分析、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人员分析、培训准备分析在内的教师培训需求评价模型,进而分别从国培、地培、校培三个层面梳理其教师培训需求评价路径。本文还指出,教师培训需求评价首先是要判断是否需要开展培训,只有进行需求评价才能保障教师培训经费用得其所,才能保障培训项目落到实效。  相似文献   

11.
教师成长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内省、内生的过程,教师成长与其工作环境——学校、服务对象——学生密切相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是“以校为本”的培训。校本培训是一种本色培训,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的培训,是学校收益最大、见效最快的战略性投资。怎样以有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教师成长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内省、内生的过程,教师成长与其工作环境--学校、服务对象--学生密切相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是"以校为本"的培训.校本培训是一种本色培训,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的培训,是学校收益最大、见效最快的战略性投资.怎样以有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伟 《教育信息化》2005,(9S):57-58
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校本培训的实施建议,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特点以及课程改革的需求,设计出了校本培训实施中的需求分析模型、内容设计模型以及培训方法、方法组合模型,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在教师培训工作整齐划一的培训周期和阶段划分,尽管有很多优势,但却忽视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同教师的成长步伐相一致,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所以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必须根据教师的成长周期来组织和安排培训活动,重新调整和打破原有的培训周期。我们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素质特点,灵活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并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切实提高培训效益,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用语义分析方式自编教师培训内容需求问卷,对W市6 225位中小学教师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培训内容需求由专业理解、问题解决、职业素养三个层面构成,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需求在教师所在地区、任教学科、学校区域、学校类型、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荣誉等变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经济条件、学校地理位置、社会地位(如职称、学历、荣誉)等优质资源的不断获得,教师的培训需求越来越低;教师培训内容的需求与获取外在激励性条件存在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教师培训内容需求受诸多背景变量影响,要中肯看待教师培训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价值与意义,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需要基于培训需求,引领和挖掘培训需求,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校本培训的实施建议,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特点以及课程改革的需求,设计出了校本培训实施中的需求分析模型、内容设计模型以及培训方法、方法组合模型,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的内在精神需求,关注了需求,就找到了教师专业生长的切入点.因此,学校管理者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要广开言路,认真倾听教师的心声,探寻教师及学校共同发展的有效着力点,全面打造学校教师发展共同体.只有知道教师需要什么,开展校本培训才能卓有成效,学校要从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需求、课堂教学需求、学校发展需要三个维度扎实推进校本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8.
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订培训方案和评价培训效果的依据。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培训必然是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实践取向,资源共享,长远规划,专业运作的。这既是教师培训专业化的要求,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需求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是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需求分析环节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教育部门、承训单位、职业院校、参训教师等主体对培训需求分析欠缺重视,导致培训需求分析缺位、错位或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加强各方培训、广泛收集信息、关注需求变化、适应战略发展等是提高需求分析成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建立了西城教育研修网。教育研修网走过3年,为小学和初中课程改革的大面积推进、为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为区域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支持平台。2007年秋,随着北京市高中新课改的进入,加强高中教师的培训、研修工作将成为一种迫切需求,在此过程中,教育研修网不但将是课改推进工作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也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降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