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身体能够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能够促使血液循环加快,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能提高肌肉的收缩力以及人体动作的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整个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存在轻视现象,准备活动期间学生动作不…  相似文献   

2.
罗旭光 《考试周刊》2011,(92):142-143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身体练习,人体由安静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体育教学准备活动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上,迅速地进入体育教学的身心状态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开始体育课的学习。如何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成为体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各利一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器官的有效渊节。使动作完成的更加协调、准确,减少失误。通过身体的活动系统和各种器官预热,使其达到最佳温度,为发挥最大的身体运动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方法.尽快把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上来。迅速地进人体育教学的身心状态中。把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渊动起来。跟上运动的节拍,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开始体育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邵华 《教育艺术》2010,(3):65-66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般为: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练习后教师讲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状态,出现了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董吟华 《宁夏教育》2007,(11):57-57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够使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增强自信心,提高运动效率,能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的作用。因此,体育课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起着促进作用。现结合几年来的体育教学谈谈怎样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实际就是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和安全。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选择要根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的时间,从教学实际出发。事实证明,准备活动不充分,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反应迟缓、动作僵硬、动作的准确性和协  相似文献   

7.
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体育老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激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准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愿望。准备活动的鲜明节奏,优美动作,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肌肉活动的体验,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不重视。一项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做准备活动没有必要的学生占被调查的学生的85%,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薛丹 《成才之路》2013,(18):63-63
充分进行课前准备活动,对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运动水平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平时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没有兴趣,表现得非常懒散,动作不到位、不规范,甚至当教师不注意的时候,就不做了。学生暴露出的这一现象,其原因一是学生的认识不够,觉得课前的准备活动可有可无,平时自己运动时没有准备活动,感觉很好。所以,在部分学生看来,课前准备活动就是形式主义;其次,教师在预设准备活动时,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标尺,为学生设置准备动作,但是  相似文献   

10.
浅谈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在一次体育课中占的比重很小,看似对上课没有什么影响,其实不然。适宜的准备活动,能使学生缩短进入课堂状态的时间,而且能精神振奋,有助于提高上课效果和防止外伤。本文根据教学原则,对如何搞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提出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许伟 《成才之路》2012,(32):53-53
体育课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逐步从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让学生做好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预防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损伤的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参与意识,有利于保障体育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统准备活动的大多是让学生每节课围着操场慢跑两圈或是沿用了多年的一套体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这样的准备活动方式,这种准备活动方式学生已经没有多少兴趣,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设计出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中的“练习”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强制性地让学生进行单纯作业与动作的反复练习,而应不断地介入评价活动,引发学生主动地面对练习活动,同时有效地组织相应的思考与认知活动,借以提升练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庄文财 《成才之路》2014,(17):43-43
正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1)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度,激发热情。多数学生并不热衷于练习枯燥乏味的课前准备活动,这往往导致他们的体育动作不规范,甚至引发身体健康问题。这一现状,促使任课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新颖的游戏形式,以此来大大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运动项目的兴趣,练习效果也可以达到最佳状态。以体育课结束部分为例:任课教师可采用音乐伴奏法辅助教学,此举不仅减轻了  相似文献   

14.
董夏洁 《黑河教育》2011,(10):33-33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必须认真对待体育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创造条件,使学生养成在参加激烈运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5.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和判断的综合能力,使运动系统和各种器官预热,使动作更加协调,从而减少错误,避免损伤。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前不久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做准备活动没有必要的学生占85%左右。应该说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的根源在教师,因为很少有教师经常对学生讲述准备活动的重要意义,而在教学…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体育教学: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下课讲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介,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上都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参与和配合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课训练也只是为了加试时加分而已。  相似文献   

17.
白雪 《文教资料》2007,(2):151-152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的重要内容,准备部分完成好与坏将直接影响体育课基本内容动作的质量;运动训练动作的掌握;竞赛成绩的高低。本文通过对遵义师范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安排不同内容的准备活动进行授课,并对两个班学生准备活动后心率进行测定比较,经数据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实践证明,有针对性地安排准备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  相似文献   

18.
薛红亮 《成才之路》2010,(33):62-62
运动前准备活动,目的就是让人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对于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从生理、心理上动员学生,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动员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活动,逐步提高机体机能工作能力,使人体进入运动状态。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般均采用集体形式进行,教师教什么动作,学生就做什么动作,学生完全依赖于教师。但在实践中,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的能力却很差,譬如在运动会中、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不知道  相似文献   

20.
刘永佳 《考试周刊》2011,(38):150-150
在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按照教师提出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学生普遍认为体育课只能锻炼身体和提高素质,不需要提问、质疑、思考,因此给动作技术的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产生。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体现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特征,才能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平台,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