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工业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人们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设计人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业设计教育的重点,也是根本任务.近年来,工业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传统教育观念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下,工业设计教育特别是专业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得到根本和有效的解决.工业设计教育绝不能只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制作技艺,它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市场需求,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进行实践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的设计教育所强调的文与理结合、艺术与技术融合及人才的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设计教育模式.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由于缺乏学科建设上的思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文探讨了设计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倡学科交 叉与创新,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上来,期望最终实现数字化时代设计教育综合化模式的完善及其与国际接轨,为社会输送“复合应用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适应现今社会企业对IE人才的需求,文章从教学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出发,探讨了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4.
设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高校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CDIO注重学生工程实践的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是提升工程师能力非常有效的工程教育模式。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如何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如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制定了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模块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主要包括创新原理与技法、方案创新设计、机构与结构创新设计、创新设计仿真、创新实例与分析五部分,侧重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模块,由课内实验、课外实践二部分组成,侧重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同时,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为相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业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结合安徽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将CDIO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培养模式中,从教师角色转变、实践教学环节实施、CDIO理念下相应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遵循以学生为本、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目标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切实提高人才综合能力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新时期工业设计综合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唐珊 《科教导刊》2020,(3):55-56
Witkey模式也称威客模式,其搭建了企业一线需求与广大知识劳动者的开放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在分析威客的起源、发展和模式特征后,结合目前工业设计创新实践培养模式上所存在的短板,总结出教师基于威客平台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行网络教育应用的流程图,并指出使用的过程、步骤及特点.以期为促进工业设计及其他相关学科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是实现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嵌入VPTP培养模式的实施被认同为是一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和内涵出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结构、VPTP的重要性和如何实施嵌入VPTP模式进行论述,对近年来经贸专业实践嵌入VPTP模式成效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实施该模式提出建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作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地方民族高校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技、人才、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区内外各个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现状考察,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阐释地方高等院校教育实践课程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职业教育实践课程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发展思路:教育实践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支持系统、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高等教育,理应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创新人才上有所作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都是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的,该单一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方式对应用型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渴求。一方面导致了学术型、科研型硕士生供过于求,另一方面使得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硕士生即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严重短缺。如何改变原本传统封闭的教育模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工业设计的专业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等进行大量调研,以及对全国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研究,提出以下结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应加强与工业设计产业相结合,应立足于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创新思路。同时,结合北京联合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阐述研究成果的应用及效果,提出今后的人才培养一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相适应,而文创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艺术设计类专业文创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教育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文创化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为提升人才培养内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创意人才的培养及其成长机制广为政府、高校和园区所重视,成都大学立足"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在创意人才培养新路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跨文学、艺术和管理学科的"文化创意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和"一心三翼五模块"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建设上,创新植入且强化了"两基一专"课程群;在"五模块"的培养实施基础上,尤其注重实验创意设计教学、企业创意产业教育和第二课堂的创意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当前高校为国家战略服务的重任。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特征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要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推行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尤其重视本科生参与科研、搭建丰富多彩、宽松自由的非课堂教学空间。人才培养方式的优化,须依赖优良的高校内部治理。通过强化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实行校院两级分权治理、学生参与管理、行业精英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等学校内部治理,促进和保障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创新人才培养上观念与现实的冲突有三:培养目标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新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的冲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教育环境的冲突。只有充分化解这些冲突,才能真正发挥观念指导实际的理论功用.  相似文献   

16.
艺术设计教学过程评价方案的研制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程评价方案是实施过程评价的方法和途径,方案制订的好坏,直接影响过程评价的实施效果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研制过程评价方案要以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艺术设计教学要求为依据。突出重发展、重创新、重综合、重过程的特色;实施过程评价方案要以提高师生认识为前提,建立保障措施为基础。使过程评价方案的研制和实施成为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的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德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结合德州市新能源产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新能源装备特色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为学生能力的欠缺和能力发展的不均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设计与制作创新人才培养可以以逆向工程一体化课程来展开。课程内容设计要基于产业发展需要,以数字化为主线将数字测量及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零件结构设计与造型、模具设计、快速原型等课程加以整合。课程标准设计现基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课程组织要坚持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以企业工作岗位为教学场景,以教、学、做一体化单元教学方式实施。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外语教学既要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内容依托式教学理念(CBI)正好能迎合这种需求,能潜在地解决两者的矛盾。本文从介绍CBI的理论基础及创新型人才内涵入手,就法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对法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行动研究,以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