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落教学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重视,但由于实践中将段落教学等同于分段教学,导致肢解文本现象频繁,机械训练过度.于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段落教学被打入冷宫.许多课堂文本阅读从篇章整体感知开始.然后直接进入词句细读,很少在重点段落上下工夫研读。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阅读的心理过程。对语言作品要按部分“停下来读”.这样不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也能够边思考边进行个性化阅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下的段落教学进行反思,进而寻求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非连续文本是指非完整段落构成的文本结构,而是指一些形式上比较分散的图表、使用说明书、地图、目录等内容。虽然非连续文本的连贯性从表面上看存在一定的欠缺,但是其具简明、直观、易于理解的特性是连续性段落文本无法比拟的。本文主要对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非连续型文本的重视进行阐述,以期通过非连续文本的训练和学习,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1.非连续文本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定义的“非连续文本”是指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出来的阅读材料,它区别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语言,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语言置换,实现语言品读.标点符号置换法、字词置换法、句式置换法、段落情节置换法都是实现作品品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置换是指在顺应儿童身心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前提下,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充分运用感性的方式,通过调动它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文本中的人、物、景、情进行有效的置换,从而将文本中的字、词、句、段激活,将人物唤醒,将文本还原,进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大处、深处。在置换中生成、领略语言表达之精妙,感悟文本主旨之精深。  相似文献   

6.
虽然新课标没有明确提及段落划分,然而,其在教学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结构;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构思、布局,为自己的写作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汉语外宣资料的英译对展示公司的形象和扩大其影响力越来越重要。本文从英汉外宣资料的词汇特征和文本特征两方面做了对比,词汇方面汉语多使用丰富的修饰语而英语追求简介,汉语文本具有隐性的连贯并常由一个长段落来表达,而英语文本的连贯性体现在外在结构的显性连贯并由几个小段落来表达。  相似文献   

8.
段落理解关系到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评判段落内容、推断内涵信息、归纳关键信息等深度加工策略,进行段落解析,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近年出现的新名词,它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新的名词背后有新的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正确把握其价值取向是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前提。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源自生活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  相似文献   

10.
从文本结构特征入手进行教学,有助于让学生把握文本主线,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可利用标题、段落、提示词、思维导图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预测文本结构,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理清文本结构逻辑关系,梳理文章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1.
理解文本意图离不开概括思维和铺展思维。文本意图的概括沿着“语段——段落——章节——文篇——书本”的线路,由小到大地走向文本意图。而文本意图的具体体现则依靠作者运用由整体到局部的铺展思维加以实现,因此读者还需要顺着作者铺展思维的方向,沿着“书本——文篇——章节——段落——语段”的线路,去理解具体语段中的文本意图。阅读理解文本意图的过程,就是反反复复运用概括思维与铺展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材中的每个文本都会隐藏着独特的语言表达秘妙之处,教师应当聚焦其标点、修辞、段落以及特殊文体等,发掘文本中独特的"语用"价值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言语活动的实践,从而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Word2002中,你可以比较两项所选文本的格式,以查看其格式属性的不同之处。这在两个段落看上去不完全一样,但又不确定哪个属性不一样时,非常有用。要比较两处文本的格式,操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英文混编文本段落输出的方法,方便用户对段落的位置、字体、行距、两边留白进行参数设置,避免中英文混排过程中出现乱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会认“坠”等5个生字,会写“乱”字,理解并积累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渗透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变革,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来说的内容,其主要是通过图表、图画等方式进行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具备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文章主要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并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以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7.
非连续性文本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是相对于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阅读材料,具有越来越高的使用价值。本文通过几个教学案例阐述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多为文学类文本,这类文本不但表现手法丰富,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哲理、深厚情感。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题目、关键字词、段落结构和助读材料这四个抓手,引领学生深度触摸文本,真正去读懂和欣赏文学类文本,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干 《小学语文》2013,(12):12-17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现行教材中并未涉及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单元或知识点,且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可用素材少之又少。我们要学会深入挖掘教材与生活中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有利于学生领会文本内涵。教师应积极创新文本细读策略,可以先从阅读文本的关键字词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的字、词、句,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段落内容。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读写结合等方式,促使学生将细读成果与写作训练结合以提高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