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诉讼法的发展和完善,当代法学界对于诉讼中程序与实体的关注逐渐升温。传统诉讼观念“重实体轻程序”开始受到批判。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更进一步的在立法层面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代表的一系列保障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为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内涵及外延,准确而全面地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非法证据的规定进行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诉讼权利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由于我们传统上受“重实体 ,轻程序”观念的影响 ,对实体权利关注较多 ,而忽视程序性权利 (诉讼权利 ) ,认为诉讼权利处于辅助地位 ,在“程序正义”日益强调的今天 ,对诉讼权利的价值作一探讨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诉讼法的发展和完善,当代法学界对于诉讼中程序与实体的关注逐渐升温。传统诉讼观念"重实体轻程序"开始受到批判。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更进一步的在立法层面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代表的一系列保障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为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内涵及外延,准确而全面地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非法证据的规定进行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宪法,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人权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体现宪法的这一精神,我国刑事诉讼法必须在立法目的、立法原则和具体条文上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我国的刑事诉讼理念必须重塑:必须实现由传统的“重打击、轻保护”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转变;由“重实体、轻程序”到“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的转变;由“追求单纯的诉讼公正”到“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法律上将正义分为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理论界到司法实践,一直是争执不下.我国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重实体轻程序”,只要能实现实体正义,还原客观真实就可以不问手段,程序正义的薄弱使得审判的公正性大大削弱.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既不能走“重实体轻程序”的老路,也不能片面的追求程序至上,要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程序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80年代以来经济生活的迅速改革和开放,人们的权利意识得到了强化,法观念和法意识出现了深刻变化。反映到诉讼观念上就是要求纠纷的司法最终解决、诉讼地位平等、对诉讼权利的尊重、处分自由、诉讼中人权的保护和诉讼参与等。这种新型的诉讼观念其核心就是程序正义观念。为了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现状,人们对实体正义、程序正义展开了讨论。不论是积极作用、消极方面,还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都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独特法律意识的国家,要想真正实现法治现代化,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更注重程序的改革,转变程序工具主义观念,树立程序的独立价值观。在不否认实体正义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程序正义的有益探索。我认为在法治建设的初级阶段,在二的关系上应更强调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这对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无疑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刑讯逼供影响极坏,危害巨大,其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于: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偏见,缺程序正义的现代理念;无罪推定原则未完全确立,沉默权得不到承认。遏制刑讯逼供须要多方努力,关键是树立人权保护观念,切实保障被追诉者的诉讼权利,在立法上应当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承认沉默权。  相似文献   

8.
必须重视和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立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立法 ,在观念上受“重实体、轻程序”,“重管理者权力赋予、轻被管理者权利救济”的影响较深 ;在实践中存在配套立法严重滞后 ,现有规范漏洞较多 ,下层位规范与上层位规范时有抵触等问题。针对上述不足 ,文章提出 ,应树立“程序与实体并重”、“程序公正”、“有权利必有救济”、“无救济即无权利”的立法观念 ,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基本原则、要求和有关立法建议 ,以期建立一个完备的高等教育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9.
证据制度的完善是有效实现法律真实模式的制度基础。法律真实理念的确立及适用应考虑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传统、法官队伍现状、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等因素,先进的司法理念引进后还要与本土的司法实践结合以符合本土国情,即把法律真实作为民事司法裁判的最低标准,把客观真实作为民事诉讼证明活动的终极目标和理想。这是符合当前民事审判规律,符合诉讼效率和公正要求的明智做法。  相似文献   

10.
彭丹 《培训与研究》2004,21(1):55-57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本文从认识论、价值取向与现实分析三个角度对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进行论述,认为“客观真实”观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而“法律真实”观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又符合我国当前主流诉讼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应提倡以“法律真实”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解释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美学思想,从传统美学领域探讨刑事诉讼美学存在的现实,揭示刑事诉讼美学的本质,研究刑事诉讼美学在诉讼的起源、主体、规范、礼仪、程序和结果等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诉法有关当事人质证权的规定从理论上讲可以包含被告人对质权的相关内容,但是与国际公约的规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刑诉法及司法解释所确立的证人出庭制度在保障被告人对质权方面仍然重视不够、力度不足。应当明确确立严格意义上的作为被告人基本人权的对质权,并从保障被告人对质权的角度思考证人应当出庭与否的问题,以实现真实查明和权利保障、实体公正和正当程序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一方面规定被追诉者有如实陈述义务.另一方面又规定禁止司法工作人员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口供。这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强调被追诉者的如实陈述义务,就很难避免审讯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反之.禁止以非法手段获取口供就难以确保被追诉者如实陈述。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三大诉讼法学同属于程序法,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教学中运用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三种类型的比较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三大诉讼法学知识点的认识,有助于对重点、难点的消化与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新增的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特别程序突破性地为刑事和解开辟了新的进路.界定适用和解特别程序的案件范围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诉讼利益,但该范围目前还不清晰,因为该特别程序在《刑事诉讼法》、《公安部规定》层面上存在正当解释和合法适用的问题,包括“民间纠纷”、量刑幅度类别、例外条款的理解和《公安部规定》排除式规定的商榷.实际上,《公安部规定》对《刑事诉讼法》具有排斥性,与该特别程序的包容性不符.  相似文献   

16.
新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总则并对检察机关的审查逮捕权力做了较为深刻的改革,如何将逮捕的两大基本功能——"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重新保持均衡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践难题。文章以新刑诉法修正案为背景,通过考察检察逮捕权的立法渊源,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上的漏洞,从而提出优化我国现行检察逮捕权的对策,主要包括引入刑事和解制度、构建批捕质证程序、建立羁押复查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羁押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拘留和逮捕的持续性后果。由于立法的“羁捕合一”,导致实践中审前羁押率一直居高不下。事实上,96年刑诉法已经规定人民检察院的批捕权和对侦查机关申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的批准权,而12年刑诉法也增加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规定,可见我国的羁押审查制度已初见雏形。但由于立法及实践的不足,此项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疏漏,应当借鉴域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羁押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是有严格的法律程序的,遵循不告不理这一基本原则,任何其他法律规范都不得与之相抵触,否则是无效的.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一司法解释却规定民事审判组织在审理案件时可以直接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本文试从其有效性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法理对此条司法解释进行检讨,并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及《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使我国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有了质的进步。然而,由于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脱节以及不同法律文本之间规定的冲突和矛盾,我国强制医疗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在实体上,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着性质尚不明确、适用对象范围过窄、公安机关采取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缺乏具体的程序规定、以及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缺乏规定等不足之处;在程序上,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着强制医疗程序与已启动的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衔接不明、审判程序不明确以及强制医疗的期间缺乏规定等缺陷。为了更好的保障该制度的实施,有必要从程序和实体这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强制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修正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单纯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正并不能有效解决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存在的既有问题。借鉴西方法治国家的通行做法并贯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要想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正中真正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政精神,首先必须对我国有关宪法制度进行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