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课")教师,笔者长期以来对于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感到尴尬。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思品课就是"说教课""大道理课",空洞而乏味。造成思品课这种尴尬处境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思品课堂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如何摆脱思品课堂的这一尴尬处境,让课堂充满鲜活灵动的生命力,一直是笔者不断思考的问题。当电子白板技术引进课堂时,  相似文献   

2.
上机课、上网课成了信息技术课的代名词,课堂上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常常面临尴尬处境。从新沂各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来看,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不受控制等现象,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原因,结合本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指出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失真"现象呢?课堂变成执行教案的过程.究其课堂教学"失真"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本身忽略了课堂教学真实本色的展现.而新课程中备受关注的"动态生成"的理念却恰恰追求了课堂这种真实本色的回归.那如何关注生成,还课堂一个真实本色呢?一、教学设计:在简单中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我以为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二、教学过程:印时探底,步步推进.我们不仅要在课前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还要在课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随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实现教学的自如化.三、课堂生成:把握"尴尬",呈现精彩.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  相似文献   

4.
区别于传统的文化课,心理活动课注重心理体验、感受,而不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授课时教师都尽量引导学生发言、 分享、说出自己的心声.心理课追求不受外界干扰、反映师生间真实的交流过程和结果的课堂.可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遭遇尴尬:要么学生过于活跃,课堂很混乱;要么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积极,或者干脆就敷衍了事;要么学生不愿意站出来分享自己的体验,即使站出来回答也离题千万里;还有学生直接拒绝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者在分享环节攻击、贬损、嘲笑其他同学.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负面表现,可以称之为心理课中的阻抗现象.本文笔者立足于第二届市初中心理优质课的课例,分析心理活动课中阻抗的主要成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上教师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让教师尴尬.教师"尴尬"的出现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的矛盾,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估不够等.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疑难或意外问题让教师"尴尬",殊不知,在教师"尴尬"中可能隐藏着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评价,应充盈人文关怀 小王是刚出师范门的新教师,一次在校长、教导处等领导"推门听课"中,小王一时不知所措,加之缺乏驾驭课堂的经验,教室里乱糟糟的.结果,校长也没有听完课,合上笔记本冷冰冰地拂袖而出,小王尴尬得无地自容,之后干什么事也无精打采,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分析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过分强调课的预设,教师面对课堂中始料不及的学生的想法、体验,以及场面变化而所处的"尴尬"境地,要么听而不闻、避而不谈,要么左拉右拽,不主动应变,生硬地把学生的思路拉到预设的轨道上来.这样的教学使原本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  相似文献   

8.
纵观我们当今的课堂,概括我们当今的课堂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满堂灌,二是满堂问,三是尴尬课堂,四是假课堂.满堂灌课堂、满堂问课堂都容易理解;尴尬课堂,就是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但是课堂往往会出现令教师尴尬的情况,就是教师被学生牵着走,拉不回来,教学任务完不成;假课堂,就是假探究、假合作、假承诺、假作业、假手段(为电教而电教,不求实效)、假创新等,这种课堂大多发生在公开课上.以上的四种课堂中,前三种学生均无自主权,均是在教师的操纵下,不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所以说,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基于儿童文化视野的有教师启发、引导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英语口语课教学主要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但是,无论是聘用外籍教师,还是由本国教师来担任该门课程,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学生不愿张口进行表述的尴尬局面,导致该门课程失去活力.归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所要表达的内容很难把握,不知道说什么,如何说.而图式理论在英语口语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把原有知识调动起来,参与到语言理解和表达中,并建立各种新的知识图式,帮助他们解决了不知道说什么、如何说的难题;还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为口语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预设"对应于"生成",尽管在课前的预设中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设想,但学生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不尽相同的基础知识、思维方式、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课堂上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常常会超出教师的主观臆测。当课堂中出现这样或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如果教师能运用机智,直面"尴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将尴尬适时转变成五彩缤纷的"精彩",往往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课型,口语交际课在上世纪末引起了语文教师的特别关注。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口语交际课却仿佛成了鸡肋,并渐有销其声匿其迹之势。我们一线教师更有这样的感受:备课淡而简,课堂平而短。一、遭遇尴尬的口语交际课1.教材的不真诚——一个长期不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钟文峰 《成才之路》2009,(10):49-49
复习课是高三课堂最主要的课堂形式,复习课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复习的效率,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考的成败,本文对复习课教学备课、上课、教师角色、要求及所要达到的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建  龚雪 《教学月刊》2011,(6):17-18
课堂的沉闷是语文教师不能漠视的尴尬,“生命力”课堂的基点是什么?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些什么?这些问题都曾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最近学习了同行的一些文章,认识到课堂应该有“课眼”。有了课眼,课堂就易有核心、灵魂、生命,师生就易有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可什么是“课眼”,似乎并不明朗,本文主要从前提、指向、宗旨及形态,谈谈课堂教学的课眼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平 《生活教育》2008,(4):58-58
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有的课上罢,觉得很没劲儿,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的始终都没有进发出热情:有的课上完,则觉很尴尬,教师的激情与学生的冷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们所要完成的听力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环节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用耳去听,而且用"心"去听,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正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应用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它不仅丰富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同时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并较容易地理解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本文通过认识微课以及分析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具有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挑选的公开课总是新授课、复习课、专题课,似乎只有这种课才能显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才能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很少有教师把习题课作为公开课推出的.回避习题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考前的习题讲解和考后的试卷评讲无人关注,课堂应呈现的教学理念无人问津,习题教学平淡乏味,死板机械,味同嚼蜡.久而久之,习题课受到了冷落,遭遇了尴尬.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等情况,教师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的教学目标.由于没有解决好教学生成,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使一节本来设计精美的课,出现了瑕疵.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灵活处理,从而生成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正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应用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它不仅丰富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同时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并较容易地理解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本文通过认识微课以及分析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具有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教师而言,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尴尬”,自己本能的解脱是对“尴尬”的第一反应,但若能与学生共同探索和解脱“尴尬”,那其不是一次很好的研究性学习?下面是我在高三复习时和学生一次冲破课堂“尴尬”的研究性学习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