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去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透视文本的情感焦点,让孩子们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他们个性的张扬,让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还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本课设计紧紧围绕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充分与文本对话,体会读文后的感受,在读--悟--说(听)写中与文本共鸣,与作者情感共鸣,让语感之花在学生心中尽情绽放.  相似文献   

3.
论述如何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即教师须充分把握课文的动情点,创设阅读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使学生融入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教材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要素展开深入研究,确认鉴赏阅读起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提示,可以有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和情绪。本文以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为例,探讨从情感角度作阅读指导的路径,引导学生深度解析文本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阅读情感与作者文本情感达成共鸣,取得深度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5.
范志青 《学子》2014,(12):33-33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情感优势,紧扣阅读文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体验点化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6.
茅燕娟 《教师》2010,(33):74-74
阅读是情感的有效载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从本质意义而言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全面的体验、深刻的感悟等心灵活动,让心灵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自然释放出个性的真情。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1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学生能与作者、作品主人公的情感形成共鸣,必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凭借文字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当学生有这么一个情感积累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与海伦对话,情感升华显得不但不空洞,还实现了作者、教师、学生、主人公四者情感共振的效果!2郾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课前让学生搜集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课中让学生从“阅读提示”中明白学什么,又让学生讨论怎样学,并引导学生质疑,读进去,想开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一个和谐、平等…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寻找学生情感体验的关键突破口,能结合文本挖掘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过程中感悟和思考,同时,在平时的阅读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中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让他们能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感知,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使得他们能够真正地走进文本,并通过阅读获得感悟,进而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享受。主要从设疑激趣、创设情境、品读句段三个方面来谈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继而激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相似文献   

10.
情感共鸣是阅读中的心理现象之一。一般的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只涉及两个因素,而在古典文学教学中情感共鸣的产生却涉及到教师、文本、学生等几个因素,其产生过程有三个阶段。文章就古典文学教学中情感共鸣的三个阶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地对话,使他们能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识字习文的知识技能和培养其言语能力,它还应该注重发挥文本在情感上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到精神的鼓舞,产生情感的共鸣。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所指出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中感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让学生与文本、教师充分地碰撞、交流,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内心发出"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了,我们应当保护好地球生态环境"的呼声,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  相似文献   

14.
苏展 《教学随笔》2013,(16):46+5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中情感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情感朗读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会读、不敢读。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朗读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此类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情感的有效载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从本质意义而言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全面的体验、深刻的感悟等心灵活动,让心灵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自然释放出个性的真情.  相似文献   

16.
罗春君 《广西教育》2010,(16):35-36
设计理念: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多元化解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多角度开拓学生的认识空间、审美空间、情感空间,激活阅读思维,实现语言、情境和精神的和谐共振,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是传统意义的传授、讲解.而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同一层面、同一平台上的沟通、合作、对话。它既是语言外壳的对白,更是思想、情感的碰撞与交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产生认知趋同、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具有生命价值的。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能、情等层面与文本对话,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文本内涵,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比较阅读的方法有三种:在诵读过程中比较能让学生升华情感;在还原中比较能让学生探究文本的本来面目;在替换比较中能让学生对比文本的差异性;在链接比较中能让学生增长见识。这些都是比较阅读的方法,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杨华祥 《学语文》2013,(5):22-23
文本阅读,是学生和作者进行心灵碰撞和共鸣的过程,是学生与阅读对象思想和情感沟通、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学中过度强调课堂的活跃,会削弱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投入与思想投入,使之无法获得个性化的深刻阅读体验。特别是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对其细致品味与揣摩,需要在静思默想中获得体验,在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满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渎的作用。”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渎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渎中培养语感,在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人情。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感情朗凄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感知、感悟。又能反映学生阅读深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