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实践是实现新时代课程育人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课程是结构化的学科体系,为学科设置总体框架。学科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课程育人价值要通过学科实践来实现。学科实践是课程育人的主要实现方式。不同学科实践实现课程育人的方式各有侧重。学科知识类科目的主要实践方式是“探中学”和“用中学”;活动技能类科目的主要实践方式是“做中学”和“创中学”;教育活动类科目的主要实践方式是“悟中学”。学科实践实现课程育人的策略主要有:凸显学生主体,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设计真实性学习任务,打开学生的实践张力;建构“教—学(做)—评一致”的实践育人路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盛建国 《江苏教育》2023,(11):68-71
“构建实践型育人新模式”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学科实践是发挥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大概念引领的项目化整体设计、“物”“理”相融的实践型学习方式、催生精彩观念的表现性学习评价,这些以项目为核心的学科实践教学策略能让学生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让物理课堂生机勃勃、凸显特色,发挥学科育人的重要功能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学科育人是让学生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考、解决问题。推进初中科学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注重挖掘科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发展。其评价工具应用于“跟科学家学探究”“像科学家那样探究”两大范式,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挖掘学科实践的内涵,形成学科实践各要素作用与实现的路径图,通过分析学科实践与核心素养之间的逻辑关联,论证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合点和互促方式。以“曲线运动”教学为例,研究在课堂中应用学科实践的基本操作模式,以素养落地为目标,形成以“设置真实问题情境、提出真实研究问题、学习应用物理规律、建模完成实践任务”为主要环节的学科实践型物理课堂,最终总结高水平学科实践的进阶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强调通过实践获取、理解与运用知识;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科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而且强调真实的社会性。唯有如此,才能让课堂真正焕发光彩,实现育人方式根本性变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要以实践为抓手,通过引发情感共鸣达成情感内化,通过澄清价值认知实现明理增信,通过体验式实践促进知行合一,构建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正行动的新型学习中心课堂,实现学科育人方式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6.
学科“育人”是学科教学开展的“价值”体现,也是衡量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式.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育人”实践,既利于深化学生概念认识深度,逐步建构完整概念模型,又能导向学生概念实践,完成函数概念内化感知,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素养,以满足新课程学科“育人”增效的综合诉求.文章将以“函数的概念和图像”为例深入探究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育人”实践的有效路径,以期能提升数学概念育人实践的温度、宽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7.
学科的本质是育人,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学科育人的内涵具体表达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指出学科实践是落实学科育人的具体路径。学科实践以学科独有的方式学习学科,彰显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用实践的方式学习学科,使学科知识学习向发展素养转化;学科实践助力学科综合育人因素作用的发挥,实现学科知识与育人的统一。开展落实学科育人价值的学科实践活动,首先要将学科育人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科实践目标;其次需基于学科特点设计高价值、多维度、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再次要形成以问题为引领、活动为主线的学科实践运行逻辑;最后要提供多方面支持,促进学生独立地完成学科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8.
广义上,学科育人是指通过学科教与学的实践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育人价值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策略是以挖掘知识背后的学科思想、思维方式和德行意义为价值追求的深度教学取代浅层教学。创设思维认知情境、情感体验情境、活动实践情境以启思、激情、导行,是学科育人价值转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学科育人是指,通过学科的教与学实践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育人价值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策略是以挖掘知识背后的学科思想、思维方式和德性意义为价值追求的深度教学.创设思维认知情境、情感体验情境、活动实践情境,启思、激情、导行是学科育人价值转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郭贝  蔡晓莎 《福建教育》2023,(11):42-45
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把握群体成长需求、联结教材育人主题进行共读书目的甄选,发掘育人元素,整体规划阅读教学过程,采用“激趣式导读——梳理式精读——赏析式研读——创造式回读”的路径,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11.
彭亮 《江苏教育》2023,(44):21-2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学科实践是课程育人方式变革的一种尝试。小学数学学科实践是提升数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从“学习情境应确保真实性”“学习方式应体现‘做中共学’”“学习任务应兼具多切入性和挑战性”以及“学习评价应凸显层次性和表现性”等要义出发予以落实。“学科大课堂”即是体现小学数学学科实践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科育人的要求,倡导以单元整体教学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依据高中英语教师落实学科育人的实践问题调研与分析,结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研究认为,单元整体教学中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的实践策略包括:基于主题意义确定单元育人价值及主线、围绕问题解决总体刻画单元育人目标、整合性学习活动贯穿于单元育人过程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表现评价单元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学科实践”作为学习和育人方式变革的核心方向和关键抓手,可从认识、实施和保障三条路径对其进行强化,使其从形式化的流程和展示转变成为实质化的育人信念和科学路径。第一,明晰学科实践作为本土自觉创生的教育概念的特征:嵌合性、集成性、辩证性、丰富性、未来性,让领悟更深刻;第二,聚焦学科实践的构成:本原性要素、支架性要素、生成性要素、旨归性要素,让实施更得法;第三,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协力深耕细作,让育人出实效。  相似文献   

14.
英语新课标强化学科实践,要求教师必须成为主动适应变革的教育实践者。基于“素养导向、学科育人”理念,文章从关注文化内核,以“学生需求”为育人起点;强化内容联结,以“多元整合”为行动策略;联通真实世界,以“沉浸体验”为重要抓手三个方面阐述学科实践与学科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结,旨在让学生从学科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传统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往往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作为一门更多强调育人功能却又不得不以考试作为检测手段的学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背多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略了情感、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和其他能力的培养,以致于使这门学科成为学生兴趣不高、枯燥低效的学科。如何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成为学生感兴趣、又能锻炼能力、并在课堂中体现育人功能呢?  相似文献   

16.
聚焦学业质量标准,通过教育观念重塑和教学方式变革,探寻学科育人的创新路径,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着力点。一是要重建教与学的关系,从指导学生“解题”转向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构建学科学习新方式。二是重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倡导学生以学科专家从事学科研究与探索的方式来学习,开展学科实践探究新活动。三是重建分数与素养的关系,着眼“素养评价”,研制学业质量评测新标准。四是重建教材与生活的关系,立足本地资源、学校特色和学生生活等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科课程实施新资源。  相似文献   

17.
“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要求,教育部又提出了“课程育人”新方向。文章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通过研读“育人故事”文化内涵,建构“故事育人”教学范式,设置以“文化自信”为特质的课堂评价量表,探索以文化融润为途径、以故事教学为载体的小学英语学科育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轻视实践育人,是制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障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强调素养导向、学科育人,着力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变革。中学地理学科实践的逻辑起点为“基于地理空间思想统筹实践整体”,逻辑中项为“结合实践要素联通学科实践过程”,逻辑终点为“落实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并表现出三维(3D)样态:实践方式重在“做”(Doing)、实践内容“学科化”(Discipline)、实践情境的“发展性”(Developmental)。操作层面上的地理实践实施策略是主题化建构课程内容体系、推进问题式教学逻辑设计、设计合理的学习进阶路径、建设师生高效合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学科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科切入口和实现方式。生物学教学蕴含丰富的育人元素、机会和价值,以学科资源和教学过程为载体,建构适合的教学范式,通过设置学科情境、依托课堂展示、重视问题解决,在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辨别与阐释、实践与应用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丽 《四川教育》2020,(5):19-21
在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学科育人过程中,学科融合成为必然选择。学科融合的实践,有利于拓展教师视野,也有利于增进学生知识理解。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科融合的行动路径:由“碎片的点”走向“关联的类”;由“知识固化”走向“问题解决”;由“单维的学”走向“多元的智”。这样,教师才能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才能实现教与学的整体建构,并使知识真正转化为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