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静 《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4-114,126
在进入高三复习后期,很多考生反映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没有信心、头脑昏沉、心情烦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而这一段关键时期则被称为“高原期”。那么,“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尽可能缩短高原期,减少它的负面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高原期”现象,原指技能的练习曲线中,开始进步快,但练习一段时期后往往出现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即高原期,突破这个高原期后,技能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突破“高原期”的策略是加强对技能的再认识,积累更多的背景材料,寻找新的兴奋点。推行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评价方式注重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等已逐步进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高原期”现象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高原期”现象普遍存在,它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原因。要想顺利而快速地渡过“高原期”,就要采取一定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原期”:教师专业成长必须逾越的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常常遇到“高原期”,制约着个人的发展。“高原期”的出现,有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帮助教师正确认识“高原现象”,早日逾越“高原平台”,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停滞不前”的现象进行分析,根据该现象即“高原期现象”的出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家在研究操作技能形成过程时,发现了人类学习过程中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即在学习的一定阶段上会出现效率降低,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称做“高原现象”。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其职业发展是一个有着阶段性特征的十分复杂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期。一般而言,教师经过职前准备进入学校后,在大约从教10年左右,开始进入职业发展的高原期。  相似文献   

7.
“高原期”现象:在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中,人们发现开始进步快,但随着练习时间或次数变化,中间常出现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突破这个高原期后,动作技能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突破“高原期”的策略是加强对动作技能的再认识,积累更多的背景材料,寻找新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8.
有专家认为:校长成长一般需要经历适应期、称职期、高原期、成熟期四个阶段,其中“高原期”最为关键,这一时期许多校长会产生“高原反应”,不可避免会出现“高原现象”。有人称这一时期是校长的“职业危险期”。  相似文献   

9.
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高原期现象"探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外语学习达到一定阶段时,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的趋势,即进入了技能学习的“高原期”。“高原期现象”的形成有生理、心理、反馈性质等方面的因素。“高原期”的突破应从关注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优化认知和技能结构、理顺输出和输入的辩正关系以及培养文化意识、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教学与管理》2012,(30):93-94
一、高原期现象的症状高原期(Learning Plateau)指有时出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学习者最初取得进步后其学习会停滞不前。再过一段时间,学习高原之后会出现继续进步。有些学习者曾经历过一个或多个高原期且持续时间从几个月至几年不等。高原期现象的症状通常体现在心理和语言能力方面。心理症状包括沮丧、  相似文献   

11.
十年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的应用探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下一步“路在何方”,似乎有不少困惑。有人把这种情况贴切地比喻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原期”。“高原期’砚象的出现与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有关,透过现象,背后是理论的缺失与行动上的浮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论输出在石化现象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化现象是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表现为学习能力进入高原期的停滞不前现象。本文论述了石化现象的定义,总结了几种有关石化的成因,最后从几个方面论证了输出在防止石化现象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输出。  相似文献   

13.
普璇华 《考试周刊》2009,(18):85-86
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高原期”是指大学生通过英语基础学习和训练后,在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出现停滞不前现象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高原期现象”的特点及其表现和产生的原因,继而提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转变旧有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解决策略,旨在改善和消除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  相似文献   

14.
青年教师“高原现象”的心理分析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虹 《青年教师》2004,(1):35-38
青年教师“高原现象”的分析:“高原现象”,也叫“高原期”。这种现象是指在工作学习过程中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在一定阶段会出现暂时的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工作学习进步速度减慢,工作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和职业倦怠情形,甚至是倒退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英语学习"高原期"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高原期”是指大学生在经过英语基础学习和训练。进入二年级后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出现停滞不前现象的阶段。文章从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扣认知语言学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缩短这个阶段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浅析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原现象”,制约着个人的成长。帮助教师正确认识“高原现象”,早日突破“高原期”,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处于“高原期”的教师,表现为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一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半途而废。“高原现象”已成了许多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8.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  相似文献   

19.
黄锦 《福建教育》2006,(11A):7-7
教师的职业高原期现象与学校管理不当息息相关。1.学校管理功利化。很多校长只盯“分数”,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业务学习不闻不问,致使教师采取猛灌狠练,题海战术。我曾见一位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开学两星期就把课文讲完了,剩下的时间就是不停地做练习和测验。学校管理的功利化使教师失去了教研热情,一味机械教学,教师自然深陷于职业高原期的泥潭。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赋予了教师太多的使命和责任。有很多教师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时间有长有短),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心理失衡,从此懒于学习、惰于研究。这种职业倦怠现象被称为“教师职业高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