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主体间性——当代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教育基本要素的分析出发,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交往主体,而教育资源则是中介化客体.纵现历史上的师生关系演变过程,传统的师生关系没有真正将受教育者放在与教育者平等交往的位置上,而当前对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倡导在本质上就是使教育成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教育所培养的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拥有独立的思想、批判的意识、健全的人格,能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主体间性应该成为当代师生关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一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主体有四种不同的认识。“1.指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以自身的活动与影响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2.指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有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过是指导者、辅导者。3.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育与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认识与作用的客体,二者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的客体。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①4.教育主体“指有意识地认识…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是一种活动,其本质是指高等教育的本来目的、根本作用和功能。然而关于高等教育的本质,一直众说纷坛。从黑格尔对本质的诠释入手得知高等教育的本质可以通过高等教育的内部关系而揭示,其实质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于教育资料传承的关系,即大学人间的文化传承。本文也是基于文化传承、大学人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来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4.
一、互动式教学的本质和内涵教育是一种实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也应该体现出参与主体的自由。人们普遍认为,灌输式教育就是把教育过程的主体认定为教育者,教育过程成为教育者塑造、教受教育者的过程。这种把教育者放到单一主体位置,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作为教的对象,置于受教育的被动地位,从根本上忽视了受教育者自身的活动、自身的能  相似文献   

5.
<正>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能动体。两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客体性关系不应简单地从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的“主本——客体”结构模式,或简单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客体,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客体——主体”结构模式,而应从德育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其过程中的各自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上作归结。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教育者是主导性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性主体。亦可简述为“主导性主体——客体性主体”结构模式。这一模式表明德育过程是主导性主体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实践过程和客体性主体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形成过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与个人对指导学习的需要。教育本质新概念既重视作为履行培养人职责的教育者的主体重要作用 ,又重视受教育者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 ,与传统教育本质观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主体理论和主体教育理念,为我们认识人的主体地位的绝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赞同。主体性教育思想观的基本观点就是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予明确的认定,它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指出受教育者要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发展成为自为、自主、自律的主体。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因而,教育战线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主体性教…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主体间性精神实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二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客体,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从理论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实践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9.
秦鹰 《职教论坛》2003,(24):1-1
我们传统上对“教育”的定义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也就是说,教育是改变受教育者行为方式的过程。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1997)中把“教育”定义为:引发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进而把“学习”定义为:任何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长进。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加工”,教育者处在主体地位;而新的教育强调的是学习者的“长进”,学习者是主体。应当说,新的定义揭示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目的等不同角度 ,审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阐述受教育者调动主观内部因素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提出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理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主体理论和主体教育理念,为我们认识人的主体地位的绝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赞同.主体性教育思想观的基本观点就是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予明确的认定,它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指出受教育者要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发展成为自为、自主、自律的主体.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因而,教育战线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主体性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发展性、动态性、多样性——对教育的重新理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难点。对教育概念的不同理解 ,直接影响着教育实践。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概念的主流认识 ,运用矛盾运动的观点 ,通过宏观的教育与社会层面、中观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层面以及微观的(学生 )个体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层面的讨论 ,结合当代国外有关教育概念在认识上的分歧与变化 ,提出了关于教育的四个命题 ,并认为发展性、动态性、多样性 ,是教育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李希贵先生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他的教育创新行动和教育思想在书中自然流淌,读来感触良多,激起关涉教育的11次心灵激荡。于是,从一个媒体编辑的角度写下这些词语,表达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它们是:真实、万能、多元、自律、选择、尊重、同伴、关系、资源、财富、权力。真实(true)——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真实相待时,教育才有可能真实发生,并产生系列反应。教育者的虚假和无意识虚假会伤害教育需要传递的东西本身,也影响受教育者接近、感受和领悟这些东西。而受教育者的虚假也会蒙蔽教育者,影响他们  相似文献   

14.
从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机构三个层面研究思想政治课科学教学的约束因素,明确指出源于受教育者个人的约束涵盖受教育者的学科认同、求知兴趣与教学方法,源于教育者层面的约束涵盖对课本内容的研究、对受教育者状态的把控、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者的教学指导,源于教育机构层面的约束涵盖受教育机构课时规划的约束、受教育机构文化环境的约束和受教育机构评价机制的约束。本文从课前和课中的科学教学层面探究思想政治课教学路径,明确提到课前的科学教学涵盖教学宗旨的科学确立、教学任务的科学领悟和受教育者预习的科学实施,课堂上的科学教学涵盖主体功能的科学发挥、教学内容的科学探究和授课过程的科学体验。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同仁尽管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探究,其成果颇丰,但在研究中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区分:即没有把人的社会本质明确地区分为人的主体本质方面与客体本质方面。简言之,没有把人的本质看作一体两面。(即在“社会”这个“体”中存在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这就不免在理论上存留一些疏漏,容易导向哲学上的还原主义,不是向思辨唯心主义靠拢,便是向旧唯物主义逼近。笔者认为,马克思固然未能从概念形式上明确把人的社会本质区划为主体本质与客体本  相似文献   

16.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态度和过程缺少研究.接受理论加深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理论对文学本质的追问主要在六个向度上展开--从人的角度揭示文学的主体性本质,从形式的角度揭示文学的形式性本质,从功用的角度揭示文学的价值性本质,从现实世界(历史)的角度揭示文学的历史性本质,从虚幻世界的角度揭示文学的虚拟-形象性本质,从交流的角度揭示文学的主体间性本质.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交往过程。哈贝马斯从交往的视角来解读人的行为,强调交往具有主体间性,生活世界是进行交往的宏观背景,理解是交往行为的目的。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灌输原则,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及双主体间交往的重要性,使教育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育者革新教学理念、构建双向互动式教育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注重主体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交往实现受教育者内在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重组与建构。  相似文献   

19.
一、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及其特点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以生动的形象蕴涵或展示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充分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属性和价值,并借此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和状态,以实现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性的拓展。从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的描述中,我们可归纳其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的主体性的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的前提、教育的核心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问题。认为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都构成重大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教育者要再受教育以应对"去权威性"的挑战;受教育者要提高自己的选择性、自主性和人格独立性;教育活动注重参与性;教育内容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以保证其内容的逻辑性和体例上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